一种基坑止水降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7-18  10


本技术属于基坑止水降水,具体涉及一种非落底式止水帷幕结合坑内深浅井及电梯井五面封堵止水降水系统,尤其适用于基坑周边环境宽松、坑底存在突涌破坏可能、潜水地层需要疏干降水的基坑工程。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扩张、人口密集,人们对地下空间的需求日益加大,地下空间的开发如火如荼,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基坑工程。基坑工程是一项复杂多变的综合性工程,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其中基坑地下水控制是重中之重,相当多的基坑事故均是由水引起的,或是雨水从地表裂缝渗透造成边坡失稳,或是承压水水位升高造成坑底突涌破坏,或是基坑侧壁止水帷幕漏水漏砂造成地层损失和周边房屋沉降开裂等。基坑存在突涌破坏可能性,需要降低承压水水位,电梯井区域普遍较基坑其他区域更深,其水位降深更大,过大的水位降深可能造成地下水资源流失,并对基坑周边建构筑物产生影响;基坑挖穿潜水含水层,潜水含水层需要疏干降水;基坑内部环境宽松,可以设置降水井,基坑的止水降水问题处理成为基坑成败之关键。然而现有设置落底式止水帷幕的方法,经济性差;采用更深的深井,抽水量过大,对抽水设备功率要求更高,并且可能造成地下水资源流失、道路沉降、房屋开裂等现象,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落底式止水帷幕结合坑内深浅井及电梯井五面封堵止水降水系统,能够同时解决技术可行性、施工安全性和经济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坑止水降水系统。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坑止水降水系统,包括基坑、设置在基坑外围四周的非落底式止水帷幕、基坑内深井、基坑内浅井和基坑内电梯井;基坑自上而下具有上层滞水层、潜水地层、隔水层和承压含水层;电梯井内设置由电梯井底面和井壁四面围闭的五面封堵结构。

3、所述非落底式止水帷幕底部位于且不穿透承压含水层。

4、所述基坑内深井位于非落底式止水帷幕所围区域内部,从上至下依次为实管和过滤管,其中实管位于上层滞水层和隔水层中,过滤管位于承压含水层中。

5、所述基坑内浅井包括但不限于采用真空井点、管井或者喷射井点,位于非落底式止水帷幕内部,从上至下依次为实管和过滤管,其中实管位于上层滞水层中,过滤管位于潜水地层中。

6、所述电梯井五面封堵结构采用高压旋喷桩或者水泥土搅拌桩形成五面围闭结构。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8、1、降水方法因地制宜。坑内深井的实管部分位于上层滞水层和隔水层中,不会造成上层滞水层和潜水地层的地下水损失;坑内深井的过滤管部分位于承压含水层中,抽取的地下水为承压含水层中的水,抽水对象明确,实行按需抽水,只要满足坑底抗突涌稳定性要求即可,最大限度地减小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坑内浅井实管位于上层滞水层中,上层滞水采用集水明排;过滤管位于潜水地层中,潜水采用疏干降水,降水方法针对性强。

9、2、保护周边环境。电梯井采用五面封堵结构,可显著减少坑内深井的水位降深和抽水量,有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和周边环境。



技术特征:

1.一种基坑止水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设置在基坑外围四周的非落底式止水帷幕、基坑内深井、基坑内浅井和基坑内电梯井;基坑自上而下具有上层滞水层、潜水地层、隔水层和承压含水层;电梯井内设置由电梯井底面和井壁四面围闭的五面封堵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止水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非落底式止水帷幕底部位于且不穿透承压含水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坑止水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内深井位于非落底式止水帷幕所围区域内部,从上至下依次为实管和过滤管,其中实管位于上层滞水层和隔水层中,过滤管位于承压含水层中。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坑止水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内浅井采用真空井点、管井或者喷射井点,位于非落底式止水帷幕内部,从上至下依次为实管和过滤管,其中实管位于上层滞水层中,过滤管位于潜水地层中。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坑止水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五面封堵结构采用高压旋喷桩或者水泥土搅拌桩形成五面围闭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坑止水降水系统,包括基坑、设置在基坑外围四周的非落底式止水帷幕、基坑内深井、基坑内浅井和基坑内电梯井;基坑自上而下具有上层滞水层、潜水地层、隔水层和承压含水层;电梯井内设置由电梯井底面和井壁四面围闭的五面封堵结构。非落底式止水帷幕底部未进入隔水层,留有一定高度的渗流通道,基坑内深井为设置在非落底式止水帷幕内部的降水井,用于承压含水层减压降水,以保证坑底抗突涌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所述基坑内浅井用于潜水地层疏干降水,所述电梯井五面封堵结构用于电梯井坑中坑位置的承压水封堵。电梯井采用五面封堵结构,可显著减少坑内深井的水位降深和抽水量,有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和周边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马郧,刘佑祥,龙晓东,张德乐,易丽丽,倪欣,朱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7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30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