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光伏,尤其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膜。
背景技术:
1、由于太阳能电池处于长期的风吹雨淋、紫外线等自然因素的侵蚀环境下,因此太阳能电池背板对太阳能电池的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直接影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2、传统的太阳能背板主要结构分为五层,包括依次层叠连接的外层、外粘接层、中间层、内粘接层和内层,通过涂抹聚氨酯层粘结剂的方式进行粘接,但是粘接过程中,需要烘干固化处理,工序复杂,生产周期长,粘合剂层较薄,粘合强度和耐候性差,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层间分离和脱落的现象,使太阳能电池组件因失去保护而报废,且加工过程中,粘合剂溶剂挥发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3、为此,公开号为cn11177553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多层挤出型透明太阳能光伏背板,该透明太阳能光伏背板利用挤出机挤出形成,在挤出成型过程中,透明外层和透明内层相贴的部分在高温环境和压力作用下相互渗透,形成一层既包含了透明外层材料又包含了透明内层材料的粘结层,避免透明外层和透明内层因胶水老化而剥开分离,同时,粘结层增加了透光一致性,有效阻挡水汽和空气侵入光伏组件降低光伏发电效率。
4、但是,上述光伏背板采用两层膜挤出成型的方式,导致背板厚度过低,降低了光伏背板的结构强度和挺度,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磨损导致光伏组件拾取保护,不仅如此,光伏背板整体呈透明,容易发生投射,即,光线在穿透光伏组件的电池层后,容易再次通过背板,导致光伏组件所能吸收的光量减少,进而降低了光伏发电量和光伏发电效率。
5、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太阳能电池背板膜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在简化生产工艺、提高效率和层间剥离强度基础上保证结构强度和挺度、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降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背板膜。
2、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防护外层、阻隔外层、支撑层、阻隔内层和粘接内层:
3、所述防护外层、所述阻隔外层、所述支撑层、所述阻隔内层和所述粘接内层通过共挤流延一体连接。
4、优选的,为了提高光伏发电效率,所述支撑层为反射层。
5、优选的,为了提高光线的反射率,所述支撑层为白色。
6、优选的,为了实现支撑层的光线反射,所述支撑层内掺有钛白粉。
7、优选的,为了保证背板膜整体的结构强度和挺度,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170-250μm。
8、优选的,为了保证支撑层良好的结构强度和挺度,所述支撑层为以pp和均聚pe为主要生产材料通过塑化熔融和挤出后成型的支撑层。
9、优选的,为了保证背板膜良好的阻水阻气和隔热性能,所述阻隔内层的厚度和所述阻隔外层的厚度均为15-60μm。
10、优选的,为了保证阻隔层的阻隔性能,所述阻隔内层和所述阻隔外层均为以pp和三元共聚pe为主要生产材料通过塑化熔融和挤出后成型的阻隔层。
11、优选的,为了方便背板膜与eva胶膜稳固的连接,同时加强对光伏组件的防护性能,同时保证所述外层的厚度和所述粘接内层的厚度均为15-60μm。
12、优选的,为了实现粘接内层与光伏组件中eva角膜牢固的连接,并加强对光伏组件的保护,所述外层和所述粘接内层均为以pp、pe、poe和eva为主要生产材料通过塑化熔融和挤出后成型的外表层。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背板膜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共挤流延将防护外层、阻隔外层、支撑层、阻隔内层和粘接内层一体连接后,不仅有利于简化生产工艺,保证层间剥离强度,避免长期使用后出现分层,而且提高了背板膜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挺度,实现对太阳能电池的良好防护,保证光伏组件的安全稳定使用。
1.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防护外层(1)、阻隔外层(2)、支撑层(3)、阻隔内层(4)和粘接内层(5),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3)为反射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3)为白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3)内掺有钛白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3)为以pp和均聚pe为主要生产材料通过塑化熔融和挤出后成型的支撑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