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测痛仪

专利2025-07-15  15


本技术涉及测痛仪,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测痛仪。


背景技术:

1、测量痛觉阈限的仪器。由于痛觉没有单一的适宜刺激,因而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测痛仪。德国生理学家m.von弗赖于1894年用毛发和电流刺激测量了身体不同部位的痛觉绝对阈限,可以说毛发和电流是最早使用的测痛手段,测痛仪除机械的(毛发针、弹簧针)以外,还有辐射热的、电流的、化学的、电热的和温控的等等。1940年,j.d.哈迪等人使用了辐射热测痛仪,这种测痛仪能精确地控制刺激强度,可测量到接近于“纯粹”的痛觉,其实验结果还可以重复,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2、目前如专利公开号为cn218792230u公开的一种麻醉疼痛科用便于携带的测痛仪,其通过将圆环套在使用者手腕位置处,随后再握持机体,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设备不慎发生脱手情况,那么也会被防脱手组件所牵引,不会直接掉落在地面上,同时在使用结束后,可通过圆环将设备悬挂在任意挂钩位置处,使其脱离地面便于保存。但是该技术方案仍存在不足,具体如下:

3、目前测痛仪进行外出携带时,无法对背带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无法适用于不同的人,同时在外出携带时,没有防护装置,容易造成测痛仪掉落,从而造成测痛仪发生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携带的测痛仪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测痛仪,能够解决现有的通过测痛仪进行外出携带时,无法对背带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无法适用于不同的人,同时在外出携带时,没有防护装置,容易造成测痛仪掉落,从而造成测痛仪发生损坏的问题。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测痛仪,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保护壳体、调节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保护壳体一侧的侧壁开设有收纳槽,且收纳槽的内部设置有测痛仪主体,所述保护壳体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外壁安装有肩带主体,所述保护壳体的顶端开设有调节机构,所述保护壳体一侧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机构,所述保护壳体一侧的侧壁铰接有门板主体,且门板主体一侧的侧壁安装有缓冲垫。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调节机构来便于对肩带主体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携带。

5、可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凹槽、转杆、棘轮主体、固定板、第一通孔、连接杆、支撑板、卡块和第一弹簧主体,所述第二凹槽开设在保护壳体的顶端,所述保护壳体一侧的侧壁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贯穿第二凹槽内部的转杆,且转杆的外壁安装有棘轮主体,所述转杆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盘,所述转杆的外壁与肩带主体固定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转杆来对肩带主体进行收放,从而可以根据不同人的身高,来调节肩带主体的长度,从而使其适用性能更高。

7、可选的,所述保护壳体一侧的侧壁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安装有卡块,且卡块与棘轮主体相互卡合,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安装有第一转盘。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卡块与棘轮主体相互卡合,便于通过卡块来对棘轮主体进行限位,从而避免转杆发生自转。

9、可选的,所述门板主体一侧的侧壁皆安装有第二固定杆,且第二固定杆的外壁开设有限位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第二固定杆的设计,从而使第二固定杆与第三凹槽相卡合来对门板主体进行关闭。

11、可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三凹槽、第二通孔、限位杆、第三转盘、第二弹簧主体和拉杆,所述第三凹槽开设在保护壳体一侧的侧壁上,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保护壳体一端的侧壁上,且第二通孔与第三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且限位杆的一端安装有第三转盘。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限位杆与限位孔相互卡合,从而便于通过限位杆来对门板主体进行限位固定。

13、可选的,所述限位杆的外壁套设有第二弹簧主体,且第二弹簧主体的两端分别与保护壳体的侧壁和第三转盘的侧壁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第二弹簧主体的设计,便于通过第二弹簧主体复原来带动限位杆与限位孔相卡合。

15、可选的,所述第三转盘的侧壁安装有拉杆,且拉杆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拉杆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避免操作人员子啊使用拉杆时,发生手滑现象。

17、可选的,所述门板主体一侧的侧壁安装有把手,且把手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把手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避免了操作人员在拉动把手时,发生手滑现象。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0、(1)通过肩带主体、调节机构、转杆、棘轮主体、固定板、第一通孔和卡块,通过拉动连接杆在固定板的内部升降,使连接杆带动支撑板来挤压第一通孔发生形变,从而使支撑板和卡块通过连接杆升降,使其连接杆不在与棘轮主体相互卡合,从而便于通过转动转杆来对肩带主体进行调节,从而便于调节肩带主体来对保护壳体进行携带;

21、(2)通过第三凹槽、第二通孔、限位杆、第三转盘、第二弹簧主体和第二固定杆,通过保护壳体的设计,可以通过保护壳体来对测痛仪主体进行保护,同时通过拉动限位杆在第二通孔的内壁滑动,使其限位杆挤压第二弹簧主体发生形变,从而使限位杆进入第二通孔的内部,然后通过转动门板主体,使第二固定杆与第三凹槽相卡合,然后通过第二弹簧主体弹性复原来带动限位杆与限位孔相卡合,从而便于对测痛仪主体进行收纳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携带的测痛仪,包括保护壳体(1)、调节机构(7)和限位机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1)一侧的侧壁开设有收纳槽(2),且收纳槽(2)的内部设置有测痛仪主体(3),所述保护壳体(1)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4),且第一凹槽(4)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固定杆(5),所述第一固定杆(5)的外壁安装有肩带主体(6),所述保护壳体(1)的顶端开设有调节机构(7),所述保护壳体(1)一侧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机构(8),所述保护壳体(1)一侧的侧壁铰接有门板主体(9),且门板主体(9)一侧的侧壁安装有缓冲垫(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测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7)包括第二凹槽(701)、转杆(702)、棘轮主体(703)、固定板(704)、第一通孔(705)、连接杆(706)、支撑板(707)、卡块(708)和第一弹簧主体(709),所述第二凹槽(701)开设在保护壳体(1)的顶端,所述保护壳体(1)一侧的侧壁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贯穿第二凹槽(701)内部的转杆(702),且转杆(702)的外壁安装有棘轮主体(703),所述转杆(70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盘(7011),所述转杆(702)的外壁与肩带主体(6)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测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1)一侧的侧壁安装有固定板(704),且固定板(704)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705),所述第一通孔(705)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706),且连接杆(706)的顶端安装有支撑板(707),所述支撑板(707)的顶端安装有卡块(708),且卡块(708)与棘轮主体(703)相互卡合,所述连接杆(706)的底端安装有第一转盘(70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测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主体(9)一侧的侧壁皆安装有第二固定杆(11),且第二固定杆(11)的外壁开设有限位孔(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测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8)包括第三凹槽(801)、第二通孔(802)、限位杆(803)、第三转盘(804)、第二弹簧主体(805)和拉杆(806),所述第三凹槽(801)开设在保护壳体(1)一侧的侧壁上,所述第二通孔(802)开设在保护壳体(1)一端的侧壁上,且第二通孔(802)与第三凹槽(801)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802)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803),且限位杆(803)的一端安装有第三转盘(8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测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803)的外壁套设有第二弹簧主体(805),且第二弹簧主体(805)的两端分别与保护壳体(1)的侧壁和第三转盘(804)的侧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测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盘(804)的侧壁安装有拉杆(806),且拉杆(806)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测痛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主体(9)一侧的侧壁安装有把手(13),且把手(13)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测痛仪技术领域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测痛仪,包括保护壳体、调节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保护壳体一侧的侧壁开设有收纳槽,且收纳槽的内部设置有测痛仪主体,所述保护壳体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外壁安装有肩带主体,所述保护壳体的顶端开设有调节机构,所述保护壳体一侧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机构,所述保护壳体一侧的侧壁铰接有门板主体,且门板主体一侧的侧壁安装有缓冲垫,通过转动门板主体,使第二固定杆与第三凹槽相卡合,然后通过第二弹簧主体弹性复原来带动限位杆与限位孔相卡合,从而便于对测痛仪主体进行收纳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王彩霞,王威,王晓冬,邱颐,丁玉美,张靓,李晓燕,乌兰娜日,杨旭,薛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1008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28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