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柱基的中式覆盆型多功能景观鱼礁

专利2025-07-14  30


本技术属于人工鱼礁,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海上风电机、观景平台等柱基的兼具防冲刷、礁栖性生物养护聚集与生态景观作用的人工鱼礁装置。


背景技术:

1、人工鱼礁作为一种人为在江河流域或海域中设置的构筑物,通过流场效应、生物效应、避敌效应而发挥其作用,具有诱集和增殖各类海洋生物并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功能。近年来,码头、水上平台、风电机等水中建筑物的建设正在大力发展,其柱基受浪、流的联合作用,使周围海底沉积地层发生剥蚀,入土深度减少,最终导致柱基的安全性降低。传统的护底方法是抛石,然而这种单独抛填的方式在水下一方面往往会由于水力的作用发生不可避免的移动,性能上稳定性差,效果不佳,需要定期观测、维护,另一方面在审美上不雅观,观赏性差。柱基的建设会使其周围流场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以“上升流”、“背涡流”等为主的流场结构,这将促进各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长,提高水域初级和次级生产力,从而诱集鱼类等游泳生物前来索饵和栖息,但传统柱基结构过于简单,无法完全满足各类海洋生物对栖息地的要求,难以形成良好的食物链。因此,设计出适宜礁栖性生物栖息、促进游钓和潜水观光,同时能有效保护柱基的多功能景观鱼礁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柱基的中式覆盆型多功能景观鱼礁,可有效改善礁栖性生物栖息环境。设施投放简单,安装方便,观赏价值高,又能实现对柱基周边海床冲刷的有效防护。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柱基的中式覆盆型多功能景观鱼礁,包括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礁体由础身、础基和底架组件组成,所述础身通过截面为矩形的半圆环构件嵌入截面为凹形的半圆环构件中,以此相连接,所述底架组置于础基底部,组成一个礁体单元,礁体单元通过榫卯结构的连接方式两两配合,组合成环形,围绕在基柱的周围。

3、优选的,所述础身由圆形榫接部一、圆形榫接部二、圆形卯接部一、圆形卯接部二、内侧板一、外侧板一、截面为矩形的半圆环构件相连接,所述础基由方形榫接部一、方形卯接部一、截面为凹形的半圆环构件、内侧板二、外侧板二、15个莲瓣形构件相连接,所述底架组件由横骨架、竖骨架组成,以井字梁结构的方式连接成空心半圆环型形,础身嵌础基,础基下方放置底架组件,礁体约为半圆柱结构,经过两两拼接,整体呈上下不规则的圆柱形,由于其特殊的圆弧形或流线型结构,可以不受水流方向性影响,具有良好的抗颠覆性,同时底架组件受础身与础基的重力作用自然嵌入海床泥面,能够增大阻力防止移动。

4、优选的,所述础身上方一端具备圆形榫接部一,另一端具有圆形卯接部一,所述础身下方一端具备圆形榫接部二,另一端具有圆形卯接部二,所述础基中部一端具备方形榫接部一,另一端具有方形卯接部一。所述在装置上、中、下三个部分错位均嵌设有不同形状的榫头,榫头为凸出形态,与相应的卯接部连接后起到固定作用,榫卯结构连接以多层平行错位的分布方式在面对不同方向的水作用力时具备更好的抗浪、流性能,在水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与耐久性。

5、优选的,所述础身内侧板一贴合于柱子,与外侧板一形成一个中空空间,外侧板一上分布吉祥纹样,所述础基的内侧板二贴合于柱子,与外侧板二形成一个中空空间,外侧板二上分布15个莲瓣形构件,莲瓣形构件中心开设空洞透穿础基,一方面通过开设孔洞提高了礁体内部的通透性和紊流强度,以镂空的形式对礁体内外形成水流的交换,为生物藏匿提供栖息、避敌的环境,另一方面带有中式纹样的中式建筑与人工鱼礁相结合在水下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具备观赏价值。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柱基的中式覆盆型多功能景观鱼礁,其础身、础基,底架组件采用玄武岩复合筋和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板块结构,通过榫卯方式形成拆卸安装的结构,在工厂预制规则构件而后在投放现场拼装,节省工期,灵活多变,实现了对礁体的自主安装,在保证制作简单、礁体使用年限长的同时,方便运输与投放,在后期如遇到损坏现象也可拆卸更换,大大节省了成本。

7、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礁体与礁体两两配合组合成环形,围绕在风机基础的周围,360度圆弧形及锥型底盘,对不同方向的水流均具有较好的缓冲和柱基防冲刷性能,有很好的抗滑移性和抗倾覆性;鱼礁外环无突出物,多层不规则的圆弧形增加了礁体表面积,有利于附着生物的生长,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诱集生物效果好。中式覆盆型为中国古代建筑构件柱础的一种代表形式,该设计融合景观礁和鱼礁特点,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能与潜水观光和平台游钓结合,推动休闲旅游发展,提高海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种具有优良发展前景的景观鱼礁设施。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柱基的中式覆盆型多功能景观鱼礁,包括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礁体由础身(1)、础基(2)和底架组件(3)组成,所述础身(1)通过截面为矩形的半圆环构件(12)嵌入截面为凹形的半圆环构件(13)中,以此相连接,所述底架组件(3)置于础基(2)底部,组成一个礁体单元,礁体单元通过榫卯结构的连接方式两两配合,组合成环形,围绕在基柱的周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柱基的中式覆盆型多功能景观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础身(1)由圆形榫接部一(4)、圆形卯接部一(5)、圆形榫接部二(6)、圆形卯接部二(7)、内侧板一(10)、外侧板一(11)、截面为矩形的半圆环构件(12)相连接,内侧板一(10)上方一端具备圆形榫接部一(4),另一端具有圆形卯接部一(5),下方一端具备圆形榫接部二(6),另一端具有圆形卯接部二(7),圆形榫接部一(4)和圆形榫接部二(6)采用实心钢筋材料,圆形卯接部一(5)和圆形卯接部二(7)采用空心钢筋材料,内侧板一(10)、外侧板一(11)、截面为矩形的半圆环构件(12)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柱基的中式覆盆型多功能景观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础基(2)由方形榫接部一(8)、方形卯接部一(9)、截面为凹形的半圆环构件(13)、内侧板二(14)、外侧板二(15)、15个莲瓣形构件(16)相连接,内侧板二(14)中部一端具有方形榫接部一(8),另一端具备方形卯接部一(9),方形榫接部一(8)采用实心钢筋材料,方形卯接部一(9)采用空心钢筋材料,截面为凹形的半圆环构件(13)、内侧板二(14)、外侧板二(15)、15个莲瓣形构件(16)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柱基的中式覆盆型多功能景观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组件(3)由横骨架(17)、竖骨架组成(18),以井字梁结构的方式连接成空心半圆环型形,整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柱基的中式覆盆型多功能景观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础身(1)的内侧板一(10)贴合于柱子,与外侧板一(11)形成一个中空空间,外侧板一(11)上分布吉祥纹样(19),以镂空的形式形成水流的交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柱基的中式覆盆型多功能景观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础基(2)的内侧板二(14)贴合于柱子,与外侧板二(15)形成一个中空空间,外侧板二(15)上分布15个莲瓣形构件(16),莲瓣形构件(16)中心开设空洞(20)透穿础基(2),以镂空的形式形成水流的交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柱基的中式覆盆型多功能景观鱼礁,属于人工鱼礁技术领域。包括礁体,礁体由础身、础基和底架组件组成,所述础身通过截面为矩形的半圆环构件嵌入截面为凹形的半圆环构件中,以此相连接,底架组件置于础基底部,组成一个礁体单元,礁体单元通过榫卯结构的连接方式两两配合,组合成环形围绕在基柱周围。该设计在满足礁栖性生物需求之外,具有自主安装、防冲刷、抗滑移性和抗倾覆性的特点,同时又融合了中式景观元素,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是一种具有优良发展前景的多功能景观鱼礁设施,值得大范围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刘萌娇,许强,王爱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1012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28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