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铸造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壳芯线底砂铺平装置。
背景技术:
1、底砂落砂完成后,通过振实台振动,将底砂振平、振实,因钢丸流动性不好,振实后底砂达不到平整的要求,需要人工扒平,工人劳动强度高,会增加铸造成本。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自动将底砂振实、铺平的装置,实现节省人工、降低费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壳芯线底砂铺平装置,能够将底砂箱内的底砂振实、铺平,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设备故障率低,节省人工,能够有效降低费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壳芯线底砂铺平装置,包括设置于两立柱之间的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下方设置有振平板,所述主框架设置有驱动所述振平板做升降运动的升降动力组件,所述振平板上设置有振动电机。
4、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架与所述振平板之间设置有运动框架,所述运动框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运动框架与所述振平板之间通过柔性的连接组件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架与所述运动框架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
6、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分别配合设置于所述主框架和所述运动框架的导套和导柱,所述导柱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套中。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运动框架与所述振平板之间的吊链。
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的下端与所述吊链连接,所述螺杆的上端穿过所述运动框架的通孔后通过螺母在所述运动框架的上下两侧分别锁紧固定。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设置有四组,分别设置于所述运动框架的角部,所述主框架开设有对所述螺杆进行避让的避让孔。
10、进一步的,所述振平板的周侧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边缘,所述边缘的外侧面为上端向内倾斜的斜面。
11、进一步的,两所述立柱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横向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固定有向内侧水平伸出的安装板,所述主框架相对的两侧边分别固定于两所述安装板。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与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为倒梯形结构。
13、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壳芯线底砂铺平装置包括设置于两立柱之间的主框架,主框架的下方设置有振平板,主框架设置有驱动振平板做升降运动的升降动力组件,振平板上设置有振动电机,升降动力组件驱动振平板下落至底砂箱内,振动电机启动,带动振平板振动,使下方底砂箱内的底砂振实、铺平,不需要人工扒平,有效节省人工,降低费用。
1.壳芯线底砂铺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两立柱之间的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下方设置有振平板,所述主框架设置有驱动所述振平板做升降运动的升降动力组件,所述振平板上设置有振动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芯线底砂铺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与所述振平板之间设置有运动框架,所述运动框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动力组件的动力输出端,所述运动框架与所述振平板之间通过柔性的连接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芯线底砂铺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与所述运动框架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芯线底砂铺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分别配合设置于所述主框架和所述运动框架的导套和导柱,所述导柱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套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芯线底砂铺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运动框架与所述振平板之间的吊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芯线底砂铺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的下端与所述吊链连接,所述螺杆的上端穿过所述运动框架的通孔后通过螺母在所述运动框架的上下两侧分别锁紧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芯线底砂铺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设置有四组,分别设置于所述运动框架的角部,所述主框架开设有对所述螺杆进行避让的避让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芯线底砂铺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平板的周侧设置有向上延伸的边缘,所述边缘的外侧面为上端向内倾斜的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壳芯线底砂铺平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立柱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横向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固定有向内侧水平伸出的安装板,所述主框架相对的两侧边分别固定于两所述安装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芯线底砂铺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与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为倒梯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