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锁扣装置的改良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将操作部组合弹性件的设置于作动体,来改善现有结构的操作顺畅性(或便利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1、应用锁扣装置或其类似装置安装在电脑/电子设备、伺服器机箱…等设备的盖板结构上,提供人员操作电脑/电子设备的开启/关闭或控制盖板结构锁固闭合机箱本体,避免机箱内部零组件或部件外露,或操作盖板结构打开,让人员可对机箱内部组件进行配置、维修…等作业,已属现有技术。
2、一类闩锁装置通常包括一壳体、作动把手和滑动板;壳体一端设置有按压钮。作动把手有一枢接端配合弹簧,枢接在壳体的另一端;作动把手的另一端枢接连杆,并且使作动把手所述的另一端设有突部,以容许突部嵌入按压钮,形成闭锁状态。当人员操作按压钮而释放突部时,弹簧推动作动把手打开,带动滑动板移动、连杆撑起作动把手的形态。
3、现有技术也已揭示一种包括壳体、作动把手和滑动板的闩锁装置。这种闩锁装置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作动体、连动架、滑动体的组合。作动体有一自由端和配合弹性器枢接壳体的枢接端,使作动体形成可往复运动的作用;作动体的自由端设有开口区,用以设置一可摆动的操作部。以及,连动架具有枢接在作动体自由端(或操作部)的第一端和连接滑动体的第二端;在人员按压操作部(摆动)时,容许作动体而从一闭合位置朝打开位置运动,而带动连动架和滑动体运动。
4、一个有关现有的闩锁装置的组合形态在结构和操作应用方面的课题是,这类应用人员按压操作部的方向相反于作动把手(或作动体)摆动打开的方向,而相对影响了操作的顺畅性或便利性,而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5、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资料显示了有关闩锁装置或其类似的锁扣机构在结构组合设计和应用方面的技艺;如果重行设计考量该闩锁(或锁扣)装置和作动把手的结构组合形态,使其构造不同于现有,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形态,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也会增加它的应用效果。
6、我们发觉一个比较理想的闩锁装置或锁扣装置的结构形态,必须能够克服或改善上述所讨论的课题,而应包括下列几个设计考量:
7、1.在结构具备操作顺畅性(或平顺性)的条件下,必须改善现有结构的操作部的运动方向相反于打开方向的结构形态。
8、2.进一步考量提供一种改良结构,有利于达到人员在操作过程,辅助作动体(及/或连动架、滑动体)朝打开方向(顺利)运动的作用。
9、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资料中均未被教示或具体揭露。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作动体、连动架、滑动体的组合。作动体有一自由端和配合弹性器枢接壳体的枢接端,使作动体形成可往复运动的作用;作动体的自由端设有两个悬臂和位在悬臂之间的开口区,所述开口区用以设置操作部和一辅助操作部在作动体的轴线方向上产生往复运动的弹性件。以及,连动架具有枢接在作动体自由端(或操作部)的第一端和连接滑动体的第二端;并且,在人员拉动(和推动)操作部运动时,辅助作动体从一闭合位置朝打开位置运动,而带动连动架和滑动体运动,改善现有结构的操作部的运动方向相反于打开方向,影响操作顺畅性(或便利性)的情形。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操作部包括一供操作的基体、位在基体两端的主区和副区;操作部或主区设置有(凹洞结构或凸部结构)副组装部,供组合或收容弹性件;以及,副区设置有(勾状结构)定位部。对应所述定位部,壳体形成有一(缺口结构)副定位部;在作动体位在关闭位置(或作动体闭合在壳体)时,容许定位部组合副定位部,使作动体扣合或嵌合在壳体上,形成固定形态。
1.一种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和安装在壳体(10)上的作动体(20)、连动架(30)、滑动体(40)的组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具有底壁(11)、两个沿平行壳体(10)轴线方向延伸的侧壁(12)、连接侧壁(12)而垂直于壳体(10)轴线方向的主端壁(13)和副端壁(14),而共同界定壳体(10)具有一开放形态的腔室(15),来收容作动体(20)、连动架(30)、滑动体(4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器(50)选择一扭力弹簧的形态,具有环部(53)、连接环部(53)的第一段(51)、第二段(52)和垂直连接第二段(52)的延伸段(54);以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25)的内边沿平行于作动体(20)的轴线方向(x),设置有轨道(95);悬臂(25)的尾部设有销孔(27),对应枢接一轴销(77);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25)的内边沿平行于作动体(20)的轴线方向(x),设置有轨道(95);悬臂(25)的尾部设有销孔(27),对应枢接一轴销(77);以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80)包括一供操作的基体(83)、位在基体(83)两端的主区(81)和副区(82);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80)包括一供操作的基体(83)、位在基体(83)两端的主区(81)和副区(82);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80)包括一供操作的基体(83)、位在基体(83)两端的主区(81)和副区(82);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80)包括一供操作的基体(83)、位在基体(83)两端的主区(81)和副区(82);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83)成凹部结构,基体(83)两边形成有连接凹部结构的凹槽(87)。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83)成凹部结构,基体(83)两边形成有连接凹部结构的凹槽(87)。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83)成凹部结构,基体(83)两边形成有连接凹部结构的凹槽(87)。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83)成凹部结构,基体(83)两边形成有连接凹部结构的凹槽(87)。
1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架(30)的第一端(31)设有副销孔(37),枢接一轴销(77),使连动架(30)的第一端(31)形成转动自如形态的枢接作动体(20)的自由端(21);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架(30)的第一端(31)设有副销孔(37),枢接轴销(77),使连动架(30)的第一端(31)形成转动自如形态的枢接作动体(20)的自由端(21);
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架(30)的第一端(31)设有副销孔(37),枢接轴销(77),使连动架(30)的第一端(31)形成转动自如形态的枢接作动体(20)的自由端(21);
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架(30)的第一端(31)设有副销孔(37),枢接轴销(77),使连动架(30)的第一端(31)形成转动自如形态的枢接作动体(20)的自由端(21);
1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架(30)的第一端(31)设有副销孔(37),枢接轴销(77),使连动架(30)的第一端(31)形成转动自如形态的枢接作动体(20)的自由端(21);
1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架(30)的第一端(31)设有副销孔(37),枢接轴销(77),使连动架(30)的第一端(31)形成转动自如形态的枢接作动体(20)的自由端(21);
2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架(30)的第一端(31)设有副销孔(37),枢接轴销(77),使连动架(30)的第一端(31)形成转动自如形态的枢接作动体(20)的自由端(21);
21.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体(20)在自由端(21)和枢接端(22)之间,设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以及
2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中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体(20)在自由端(21)和枢接端(22)之间,设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以及
2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体(20)在自由端(21)和枢接端(22)之间,设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以及
2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体(20)在自由端(21)和枢接端(22)之间,设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以及
2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体(20)在自由端(21)和枢接端(22)之间,设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以及
2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体(20)在自由端(21)和枢接端(22)之间,设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以及
2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体(20)在自由端(21)和枢接端(22)之间,设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以及
2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体(20)在自由端(21)和枢接端(22)之间,设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以及
2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体(20)在自由端(21)和枢接端(22)之间,设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以及
3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体(20)在自由端(21)和枢接端(22)之间,设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以及
3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体(20)在自由端(21)和枢接端(22)之间,设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以及
3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体(20)在自由端(21)和枢接端(22)之间,设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以及
3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体(20)在自由端(21)和枢接端(22)之间,设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以及
3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锁扣装置改良结构,其中特征在于:所述作动体(20)在自由端(21)和枢接端(22)之间,设有一凹洞(28)和形成在凹洞(28)上的限制部(29);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