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髋关节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7-13  29


本技术涉及髋关节训练辅助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髋关节训练器。


背景技术:

1、在康复锻炼的过程中,髋关节的康复训练主要依靠康复设备对康复者腿部进行活动调整,从而达到训练恢复髋关节的目的,现有的髋关节康复训练在具体进行中,有些器材采用的是需要依靠康复者主动发力运动,进行康复训练,这对于康复者来说,训练起来很是吃力,不便于长时间坚持进行,也有些器材是通过辅助患者大腿抬起的方式来对髋关节位置进行康复训练,但是往往无法对大腿抬起的幅度进行调控,造成容易在训练过程中抬腿幅度过大而出现进一步损伤髋关节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髋关节训练器,让患者坐在座椅本体的椅座后,通过康复训练组件来让患者将双腿分别放置在两侧位置的腿部放置槽中,然后通过气缸本体带动推杆伸缩的方式能够带动患者的腿部进行抬腿和下放的重复操作,以此来通过使患者往复抬腿的方式进行髋关节的康复训练,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髋关节训练器,包括底座和座椅本体,所述底座水平设置,所述底座的顶面后部设置有所述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的椅座水平设置且患者坐在上面时身体朝前;

4、所述底座的顶面前部安装设置有用以带动患者双腿往复抬起及下放的康复训练组件,所述底座在所述康复训练组件两侧的位置均安装设置有用以限制所述康复训练组件极限上升幅度的限位组件。

5、作为优选,所述康复训练组件包括气缸本体和升降座,所述气缸本体竖向固定在所述底座顶面前部,所述气缸本体顶部的推杆竖向同轴设置且顶端水平固定有所述升降座,所述升降座的顶面两侧上方均设置有放置座,所述放置座的顶部均开设有用以放入患者腿部的腿部放置槽,且所述腿部放置槽在纵向上均为通槽,所述放置座的两侧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铰接座,且所述铰接座的底端均固定在所述升降座顶面。

6、作为优选,所述腿部放置槽的底面均为弧面,所述放置座底面与所述升降座顶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cm。

7、作为优选,所述腿部放置槽内壁均包覆固定有缓冲材质的缓冲内衬。

8、作为优选,所述推杆外伸到极限长度时,所述腿部放置槽槽底高于所述椅座顶面的距离不小于30cm,所述推杆内收到极限长度时,所述腿部放置槽的槽底不高于所述椅座顶面。

9、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组件均包括支架和螺柱,所述底座的顶面前部两侧均安装设置有所述支架,且所述支架顶部的水平部分均竖向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升降座的底面两侧均竖向固定有螺柱,所述螺柱与所述导向孔一一对应且均以竖向滑动配合的方式穿过,所述螺柱伸出所述导向孔底端的部分均同轴啮合有若干个限位螺母。

10、作为优选,所述支架均为倒置的l型架且两侧位置的所述支架对称分布。

11、作为优选,每根所述螺柱下部啮合的所述限位螺母数量均为两个且旋向相反。

12、采用上述一种髋关节训练器,具体在髋关节康复训练的使用过程中,让患者坐在所述座椅本体的所述椅座后,通过所述康复训练组件来让患者将双腿分别放置在两侧位置的所述腿部放置槽中,放置时应让患者的大腿放在所述腿部放置槽内并应使小腿处于弯曲向下的状态,然后让所述气缸本体通过与外界供气管路相连接的方式通气工作,应注意的是,所述气缸本体第一次带动患者腿部上抬的过程中,应缓慢上升进行,当所述推杆带动所述升降座上升到患者感到腿部上抬到可承受的幅度时应立刻暂停,然后依次上拧两侧位置的所述限位螺母上升并直至拧紧,以此来通过所述限位螺母无法通过所述导向孔的方式限制所述升降座无法继续上升,然后即可使所述气缸本体通过所述推杆带动所述升降座及患者腿部下放,如此通过所述气缸本体带动所述推杆伸缩的方式能够带动患者的腿部进行抬腿和下放的重复操作,以此来通过使患者往复抬腿的方式进行髋关节的康复训练,髋关节的康复训练过程简单易实现,同时在患者腿部抬起及下放的过程中,通过所述放置座两侧的所述销轴绕所述铰接座转动的方式能够在患者抬腿和下放腿部的过程中适应腿部的倾斜状态,继而来确保患者腿部在抬起及下放的过程中顺利完成动作且不易感到不适,并且由于通过所述螺柱沿所述导向孔竖向滑移的方式能够对所述升降座的升降过程进行导向,以此来确保患者腿部的抬起及下放过程平稳进行,同时通过所述螺柱底端的所述限位螺母沿所述螺柱轴向调节位置高度的方式能够限制所述放置座及所述腿部放置槽上升的极限高度,继而来对患者腿部抬起的幅度进行调控,既能够适应不同的患者进行使用,同时避免了在训练过程中由于抬腿幅度过大而出现进一步损伤髋关节的情况。

13、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让患者坐在座椅本体的椅座后,通过康复训练组件来让患者将双腿分别放置在两侧位置的腿部放置槽中,然后通过气缸本体带动推杆伸缩的方式能够带动患者的腿部进行抬腿和下放的重复操作,以此来通过使患者往复抬腿的方式进行髋关节的康复训练,髋关节的康复训练过程简单易实现;

14、2、通过放置座两侧的销轴绕铰接座转动的方式能够在患者抬腿和下放腿部的过程中适应腿部的倾斜状态,继而来确保患者腿部在抬起及下放的过程中顺利完成动作且不易感到不适;

15、3、通过螺柱沿导向孔竖向滑移的方式能够对升降座的升降过程进行导向,以此来确保患者腿部的抬起及下放过程平稳进行,同时通过螺柱底端的限位螺母沿螺柱轴向调节位置高度的方式能够限制放置座及腿部放置槽上升的极限高度,继而来对患者腿部抬起的幅度进行调控,既能够适应不同的患者进行使用,同时避免了在训练过程中由于抬腿幅度过大而出现进一步损伤髋关节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髋关节训练器,包括底座(2)和座椅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水平设置,所述底座(2)的顶面后部设置有所述座椅本体(1),所述座椅本体(1)的椅座(101)水平设置且患者坐在上面时身体朝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髋关节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训练组件(3)包括气缸本体(307)和升降座(308),所述气缸本体(307)竖向固定在所述底座(2)顶面前部,所述气缸本体(307)顶部的推杆(306)竖向同轴设置且顶端水平固定有所述升降座(308),所述升降座(308)的顶面两侧上方均设置有放置座(303),所述放置座(303)的顶部均开设有用以放入患者腿部的腿部放置槽(305),且所述腿部放置槽(305)在纵向上均为通槽,所述放置座(303)的两侧均通过销轴(301)转动连接有铰接座(302),且所述铰接座(302)的底端均固定在所述升降座(308)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髋关节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放置槽(305)的底面均为弧面,所述放置座(303)底面与所述升降座(308)顶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髋关节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放置槽(305)内壁均包覆固定有缓冲材质的缓冲内衬(3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髋关节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306)外伸到极限长度时,所述腿部放置槽(305)槽底高于所述椅座(101)顶面的距离不小于30cm,所述推杆(306)内收到极限长度时,所述腿部放置槽(305)的槽底不高于所述椅座(101)顶面。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一种髋关节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均包括支架(402)和螺柱(401),所述底座(2)的顶面前部两侧均安装设置有所述支架(402),且所述支架(402)顶部的水平部分均竖向开设有导向孔(403),所述升降座(308)的底面两侧均竖向固定有螺柱(401),所述螺柱(401)与所述导向孔(403)一一对应且均以竖向滑动配合的方式穿过,所述螺柱(401)伸出所述导向孔(403)底端的部分均同轴啮合有若干个限位螺母(4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髋关节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02)均为倒置的l型架且两侧位置的所述支架(402)对称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髋关节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螺柱(401)下部啮合的所述限位螺母(404)数量均为两个且旋向相反。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髋关节训练器,包括底座和座椅本体,所述底座水平设置,所述底座的顶面后部设置有所述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的椅座水平设置且患者坐在上面时身体朝前。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让患者坐在座椅本体的椅座后,通过康复训练组件来让患者将双腿分别放置在两侧位置的腿部放置槽中,然后通过气缸本体带动推杆伸缩的方式能够带动患者的腿部进行抬腿和下放的重复操作,以此来通过使患者往复抬腿的方式进行髋关节的康复训练,髋关节的康复训练过程简单易实现;通过放置座两侧的销轴绕铰接座转动的方式能够在患者抬腿和下放腿部的过程中适应腿部的倾斜状态,继而来确保患者腿部在抬起及下放的过程中顺利完成动作且不易感到不适。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张宇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孝感市中心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1016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282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