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理疗带,具体为一种术后恢复理疗带。
背景技术:
1、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手术后,人体上会留有刀口,需要恢复理疗带进行恢复,妇产科术后恢复理疗带可有效对人体的伤口进行理疗,但在现有术后恢复理疗带使用时采用药袋或手动涂覆将药物覆于术后伤口处,容易造成伤口处感染,手动涂覆药较为麻烦,涂覆时花费时间较长,难以满足长时间理疗周期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后恢复理疗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术后恢复理疗带使用时采用药袋或手动涂覆将药物覆于术后伤口处,容易造成伤口处感染,手动涂覆药较为麻烦,涂覆时花费时间较长,难以满足长时间理疗周期的需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术后恢复理疗带,包括连接箱,所述连接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箱,所述滑动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注射管,所述注射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通剂箱,所述注射管上安装有手动阀门,所述通剂箱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滑动箱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与连接箱滑动连接,所述滑动箱的内部安装有渗透棉块,所述渗透棉块的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侧顶槽,所述滑动箱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安装有与侧顶槽配合的压框,所述通剂箱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通剂箱的底部等距安装有与渗透棉块配合的出剂管,所述连接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号束缚带,所述连接箱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二号束缚带。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一号束缚带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毛面,所述二号束缚带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魔术贴毛面配合的魔术贴刺面。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动箱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二号调节螺栓,所述二号调节螺栓的底端与通剂箱转动连接,所述二号调节螺栓与连接箱活动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箱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一号调节螺栓,所述一号调节螺栓的底端与滑动箱转动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框的内部对称开设有四个通孔,所述压框的底部对称设有四个与通孔配合的固定螺栓,所述限位槽的底部对称开设有四个与固定螺栓配合的螺纹口。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螺栓的外侧套设有垫片,所述连接箱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防护棉垫。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入了压框,实现了压框对渗透棉块底部开设的侧顶槽进行压紧,将渗透棉块的安装位置进行固定,在滑动箱内进行稳定安装处理,通过加入了通剂箱、出剂管,实现了向通剂箱内注入药剂时,通过出剂管进行排出,对渗透棉块进行注射药剂,渗入内侧,与患者伤口处进行贴合敷药处理。
1.一种术后恢复理疗带,包括连接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箱(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箱(9),所述滑动箱(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注射管(6),所述注射管(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通剂箱(10),所述注射管(6)上安装有手动阀门(7),所述通剂箱(10)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1),所述限位杆(11)与滑动箱(9)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11)与连接箱(1)滑动连接,所述滑动箱(9)的内部安装有渗透棉块(13),所述渗透棉块(13)的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侧顶槽(14),所述滑动箱(9)的底部开设有限位槽(18),所述限位槽(18)的内侧安装有与侧顶槽(14)配合的压框(17),所述通剂箱(10)的底部开设有凹槽(15),所述通剂箱(10)的底部等距安装有与渗透棉块(13)配合的出剂管(16),所述连接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号束缚带(2),所述连接箱(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二号束缚带(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恢复理疗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束缚带(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魔术贴毛面(4),所述二号束缚带(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魔术贴毛面(4)配合的魔术贴刺面(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恢复理疗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箱(9)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二号调节螺栓(12),所述二号调节螺栓(12)的底端与通剂箱(10)转动连接,所述二号调节螺栓(12)与连接箱(1)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恢复理疗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箱(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一号调节螺栓(8),所述一号调节螺栓(8)的底端与滑动箱(9)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恢复理疗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框(17)的内部对称开设有四个通孔(19),所述压框(17)的底部对称设有四个与通孔(19)配合的固定螺栓(21),所述限位槽(18)的底部对称开设有四个与固定螺栓(21)配合的螺纹口(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术后恢复理疗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21)的外侧套设有垫片(20),所述连接箱(1)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防护棉垫(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