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辊搅拌式砂浆修补裂缝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8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辊搅拌式砂浆修补裂缝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两种。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

荷载裂缝特征依荷载不同而异呈现不同的特点。这类裂缝多出现在受拉区、受剪区或振动严重部位。但必须指出,如果受压区出现起皮或有沿受压方向的短裂缝,往往是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的标志,是结构破坏的前兆,其原因往往是截面尺寸偏小;现有技术中,当混凝土产生裂缝后,需要对裂缝进行修补,而修补用的修补砂浆需充分搅拌打磨后在注入到裂缝中,而现有技术中,搅拌和注入一般分别在不同装置中对应处理,使得需多一步转移工序,不利于快速修补裂缝。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双辊搅拌式砂浆修补裂缝装置,能够充分搅拌修补砂浆,同时,能够快速切换至注入功能,提高修补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双辊搅拌式砂浆修补裂缝装置,能够充分搅拌修补砂浆,同时,能够快速切换至注入功能,提高修补质量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双辊搅拌式砂浆修补裂缝装置,包括管体、设置于管体内上半腔左侧的左搅拌组件、设置于管体内上半腔右侧的右搅拌组件、设置于管体内下半腔的推料组件、设置于管体内腔中间的中间隔板组件和用于驱动左、右搅拌组件以及推料组件的驱动装置;所述左、右搅拌组件以及推料组件均包括转动安装于管体的转轴和以螺旋缠绕的方式固定于转轴的螺旋驱动叶片;所述中间隔板组件包括固定于管体的上隔板和沿前后方向滑动安装于管体的下隔板,所述上、下隔板分别开设有上流通孔和下流通孔,所述上、下流通孔通过滑动下隔板实现正对或错位,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左搅拌组件的转轴和右搅拌组件的转轴转动的上驱动电机以及用于驱动推料组件的转轴转动的下驱动电机;所述管体的前端下侧设置有喷料嘴。

进一步,所述左、右搅拌组件的转轴均向后延伸出管体,所述上驱动电机固定于管体的后端面且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组与左、右搅拌组件的转轴传动配合。

进一步,所述管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

进一步,所述管体的后端底部固定设置有手柄。

进一步,所述管体的断面为倒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辊搅拌式砂浆修补裂缝装置,通过在管体内设置左搅拌组件和右搅拌组件,能够充分搅拌修补砂浆,同时,推料组件能够快速切换至注入功能,提高修补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左、右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左、右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双辊搅拌式砂浆修补裂缝装置,包括管体1、设置于管体1内上半腔左侧的左搅拌组件、设置于管体1内上半腔右侧的右搅拌组件、设置于管体1内下半腔的推料组件、设置于管体1内腔中间的中间隔板组件和用于驱动左、右搅拌组件以及推料组件的驱动装置;所述左、右搅拌组件以及推料组件均包括转动安装于管体1的转轴和以螺旋缠绕的方式固定于转轴的螺旋驱动叶片;所述中间隔板组件包括固定于管体1的上隔板2和沿前后方向滑动安装于管体1的下隔板3,所述上、下隔板分别开设有上流通孔4和下流通孔5,所述上、下流通孔通过滑动下隔板3实现正对或错位,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左搅拌组件的转轴6和右搅拌组件的转轴7转动的上驱动电机8以及用于驱动推料组件的转轴9转动的下驱动电机10;所述管体1的前端下侧设置有喷料嘴11;所述管体1横置,如图所示,搅拌原理:上驱动电机正转时,驱动左、右搅拌组件的转轴转动,左搅拌组件的转轴与右搅拌组件的转轴转动方向相反,左搅拌组件的螺旋驱动叶片17与右搅拌组件的螺旋驱动叶片18的螺旋方向相同,使得修补砂浆在管体1上腔体呈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循环流动,实现搅拌,搅拌时,滑动下隔板3,使下隔板3与上隔板2错位实现上、下腔体阻断;注入原理:滑动下隔板3,使下隔板3与上隔板2正对实现上、下腔体连通,下驱动电机转动,位于下腔体的修补砂浆在推料组件驱动下向喷料嘴压入修补砂浆实现注入;通过该结构,充分搅拌的同时,还能实现注入功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所述下隔板3的前、后端均固定设置有支撑轴12,所述支撑轴滑动穿过管体1的前后端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右搅拌组件的转轴均向后延伸出管体1,所述上驱动电机8固定于管体1的后端面且上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通过齿轮组与左、右搅拌组件的转轴传动配合;齿轮组包括固定外套于上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主动齿轮13和分别固定外套于转轴延伸段的从动齿轮14,结构简单,驱动效率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15。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1的后端底部固定设置有手柄16;所述手柄上可设置现有的控制按钮,控制按钮控制上驱动电机转动的第一按钮和控制下驱动电机转动的第二按钮,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体1的断面为倒三角形;结构合理,结构紧凑。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双辊搅拌式砂浆修补裂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设置于管体内上半腔左侧的左搅拌组件、设置于管体内上半腔右侧的右搅拌组件、设置于管体内下半腔的推料组件、设置于管体内腔中间的中间隔板组件和用于驱动左、右搅拌组件以及推料组件的驱动装置;所述左、右搅拌组件以及推料组件均包括转动安装于管体的转轴和以螺旋缠绕的方式固定于转轴的螺旋驱动叶片;所述中间隔板组件包括固定于管体的上隔板和沿前后方向滑动安装于管体的下隔板,所述上、下隔板分别开设有上流通孔和下流通孔,所述上、下流通孔通过滑动下隔板实现正对或错位,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左搅拌组件的转轴和右搅拌组件的转轴转动的上驱动电机以及用于驱动推料组件的转轴转动的下驱动电机;所述管体的前端下侧设置有喷料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辊搅拌式砂浆修补裂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搅拌组件的转轴均向后延伸出管体,所述上驱动电机固定于管体的后端面且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组与左、右搅拌组件的转轴传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辊搅拌式砂浆修补裂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辊搅拌式砂浆修补裂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后端底部固定设置有手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辊搅拌式砂浆修补裂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断面为倒三角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辊搅拌式砂浆修补裂缝装置,包括管体、设置于管体内上半腔左侧的左搅拌组件、设置于管体内上半腔右侧的右搅拌组件、设置于管体内下半腔的推料组件、设置于管体内腔中间的中间隔板组件和用于驱动左、右搅拌组件以及推料组件的驱动装置。通过在管体内设置左搅拌组件和右搅拌组件,能够充分搅拌修补砂浆,同时,推料组件能够快速切换至注入功能,提高修补质量和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朱美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果尔佳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0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2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