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原料药生产,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原料药生产的不凝气排放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1、不凝气指蒸汽(包括二次蒸汽)中的不冷凝气态物质,如空气co2、h2s等,它们混杂在蒸汽中进入加热室在加热室滞留于加热管壁,并不断集累,使壁面被一层不凝气包围,阻挡蒸汽与壁面接触;而气体导热系数都很小、热阻很大,使传热系数大幅降低,实验证明,蒸汽中如果含有1%的不凝气,蒸汽冷凝给热系数将降低60%。行业中常采用经验操作常开式排放模式。
2、现有的不凝气排放管路存在以下缺点:
3、1.不凝气排放管路直接与混合冷凝器(真空系统)连接,排放过程中造成大量蒸汽排放,造成热源浪费。
4、2.手动间歇调节不凝气管路阀门,存在滞后性,容易影响换热效率。
5、因此,目前的原料药生产中的不凝气排放管路系统,存在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的缺点,导致该管路系统存在耗能量高、换热效率低下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设计一种应用于原料药生产的不凝气排放管路系统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原料药生产的不凝气排放管路系统。
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应用于原料药生产的不凝气排放管路系统,包括:
4、蒸汽进入管路,其上设有蒸汽进入阀门,所述蒸汽进入管路的外侧包裹有保温层,所述蒸汽进入管路具有两个输出端,分别与蒸汽排出管路、不凝气分离管路相连,所述蒸汽排出管路上设有蒸汽排出阀门;
5、热静力排气阀,其包括装配于一体的阀体和阀帽,所述阀体内设有阀座,所述阀帽与阀座之间依次装配有弹簧、热静力元件以及隔板,所述热静力排气阀的输入端与不凝气分离管路相连,输出端与不凝气排放管路相连。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汽排出管路与混合冷凝器相连。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汽进入管路包括并排设置的主管路和分支管路,各个所述分支管路的输出端汇集至主管路上,所述主管路上设有第一蒸汽进入阀门,所述分支管路上设有第二蒸汽进入阀门。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管路、分支管路、第一蒸汽进入阀门以及第二蒸汽进入阀门的外侧均包裹有保温层。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帽与阀体的连接处设有o形环,所述阀座与阀体的连接处设有阀座垫片。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座中部贯穿设有阀孔,所述热静力排气阀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通过阀孔连通。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不凝气排放管路上设有流量计和不凝气排放阀。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不凝气排放管路的输出端连有蛇形排放管,所述蛇形排放管放入至装有吸收液的吸收池内。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蛇形排放管为若干个s形管首尾连接而成,位于最下方的s形管上设有若干个排放气嘴。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收池内还设有若干个水平挡板,所述水平挡板与s形管的弯曲部分穿插排布。
15、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蒸汽与不凝气的混合气体通过蒸汽进入管路与蒸汽进入阀门进入此不凝气排放管路系统,当流经热静力排气阀时,通过传热介质温度变化影响热静力排气阀的热静力元件变化,及时地将不凝气排出,蒸汽则通过蒸汽排出管路与蒸汽排出阀门通往混合冷凝器,不但能够提升换热效率,还能减少热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1.一种应用于原料药生产的不凝气排放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原料药生产的不凝气排放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排出管路与混合冷凝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原料药生产的不凝气排放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进入管路包括并排设置的主管路和分支管路,各个所述分支管路的输出端汇集至主管路上,所述主管路上设有第一蒸汽进入阀门,所述分支管路上设有第二蒸汽进入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原料药生产的不凝气排放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分支管路、第一蒸汽进入阀门以及第二蒸汽进入阀门的外侧均包裹有保温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原料药生产的不凝气排放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帽与阀体的连接处设有o形环,所述阀座与阀体的连接处设有阀座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原料药生产的不凝气排放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中部贯穿设有阀孔,所述热静力排气阀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通过阀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原料药生产的不凝气排放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凝气排放管路上设有流量计和不凝气排放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原料药生产的不凝气排放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凝气排放管路的输出端连有蛇形排放管,所述蛇形排放管放入至装有吸收液的吸收池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原料药生产的不凝气排放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排放管为若干个s形管首尾连接而成,位于最下方的s形管上设有若干个排放气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原料药生产的不凝气排放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池内还设有若干个水平挡板,所述水平挡板与s形管的弯曲部分穿插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