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渣堰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7-09  17


本技术涉及冶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挡渣堰。


背景技术:

1、挡渣堰的使用为了改变钢流的运动轨迹,从而适当延长钢液在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使其中的夹杂物有足够时间充分碰撞、聚集、上浮以净化钢液。

2、钢液中的夹杂物会对挡渣堰的进行冲刷,对挡渣堰的表面进行侵蚀,并且因为钢液具有高的热量,会在挡渣堰上产生热应力,所以还会加重挡渣堰表面的侵蚀。所以挡渣堰被侵蚀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需要更换。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挡渣堰的内部并不会破坏,所以为了节省材料,节约成本,现有技术中的挡渣堰均设计为单一的墙体结构,并且厚度不大。但是,由于钢液的密度较高,所以钢液流动时所产生的动能较大,在钢液冲击到挡渣堰上时,容易造成挡渣堰的晃动甚至偏移,影响挡渣堰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挡渣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挡渣堰,包括堰体和设置在堰体顶部的吊槽;所述堰体的厚度超过40cm;所述堰体内部设置有填充腔;所述堰体的侧面上还设置有联通填充腔的浇筑口;所述浇筑口上设有可拆卸挡条。

3、较佳的,所述堰体呈拱桥状;所述堰体的两侧与所述堰体的中部呈折角,所述折角在度到度之间。

4、较佳的,所述吊槽设置在所述堰体的上端;所述吊槽呈u形状,且与所述堰体之间还设有吊杆;所述吊杆与所述堰体之间为整体浇筑结构。

5、较佳的,所述堰体的两侧的侧端上还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呈凹型结构设置;所述连接槽对称设置且尺寸相等。

6、较佳的,所述可拆卸挡条上设有把杆以及堵块;所述把杆固定设置在所述堵块的外侧上;所述堵块的直径与所述浇筑口的直径相等;所述浇筑口均匀设置在所述堰体的侧面上。

7、较佳的,所述堵块与所述浇筑口之间还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堵块与所述把杆之间,且所述密封圈呈圆台状设置。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填充腔并在填充腔中浇筑混凝土,增加了挡渣堰的整体质量,提高了挡渣堰在使用时的稳定程度;其次通过设置联通槽,依靠混凝土固化之后形成的结构,将混凝土限制于填充腔中;通过将吊槽隐藏于堰体的上方内,不仅可以使相邻的堰本体之间能够紧密的堆放在一起,节省空间,便于储存;还能够避免吊环在运输途中受到撞击。



技术特征:

1.一种挡渣堰,其特征在于:包括堰体(1)和设置在堰体(1)顶部的吊槽(2);所述堰体(1)的厚度超过40cm;所述堰体(1)内部设置有填充腔(3);所述堰体(1)的侧面上还设置有联通填充腔(3)的浇筑口(4);所述浇筑口(4)上设有可拆卸挡条(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渣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堰体(1)呈拱桥状;所述堰体(1)的两侧与所述堰体(1)的中部呈折角,所述折角在30度到60度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渣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槽(2)设置在所述堰体(1)的上端;所述吊槽(2)呈u形状,且与所述堰体(1)之间还设有吊杆(21);所述吊杆(21)与所述堰体(1)之间为整体浇筑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渣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堰体(1)的两侧的侧端上还设有连接槽(6);所述连接槽(6)呈凹型结构设置;所述连接槽(6)对称设置且尺寸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渣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挡条(5)上设有把杆(51)以及堵块(52);所述把杆(51)固定设置在所述堵块(52)的外侧上;所述堵块(52)的直径与所述浇筑口(4)的直径相等;所述浇筑口(4)均匀设置在所述堰体(1)的侧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挡渣堰,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块(52)与所述浇筑口(4)之间还设有密封圈(53);所述密封圈(53)设置在所述堵块(52)与所述把杆(51)之间,且所述密封圈(53)呈圆台状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挡渣堰,包括堰体和设置在堰体顶部的吊槽;所述堰体的厚度超过40cm;所述堰体内部设置有填充腔;所述堰体的侧面上还设置有联通填充腔的浇筑口;所述浇筑口上设有可拆卸挡条。本技术通过设置填充腔并在填充腔中浇筑混凝土,增加了挡渣堰的整体质量,提高了挡渣堰在使用时的稳定程度;其次通过设置联通槽,依靠混凝土固化之后形成的结构,将混凝土限制于填充腔中。

技术研发人员:顾群,孙顺才,苗俊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兴市瑞弘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30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26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