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1、参照图1至图4,嵌入式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600,机壳600内部形成供换热器300和风扇400安装的安装腔,机壳600包括壳体100和面板200,壳体100的下端具有朝下开放的敞口,面板200盖合于壳体100下端的敞口。面板200上设置进风口210和出风口220,进风口210位于面板200的中部位置,出风口220设置多个,多个出风口220环绕于进风口210的外围。图1中出风口220设置四个。机壳内形成出风风道620,出风风道620与出风口220连通。空调室内机工作时,参照图3,风扇400驱动气流自进风口210进入安装腔内,该气流经过换热器300时,与换热器300发生热交换形成送风气流,在该风扇400驱动下,该送风气流流向各出风口220,并自各出风口220吹向室内。
2、出风口220处设置导风板500,用于对排出的气流进行风向调节,改变出风方向。现有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500结构如图5所示,为避免导风板500上产生凝露,导风板500的宽度尺寸l一般采用小尺寸,导风板500宽度尺寸l约在50mm左右,小的导风板500由于本身尺寸方面的限制,无法起到对气流有效的导向作用,因此在送风距离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这种问题在空调制冷时会导致冷风在近出风口侧就产生沉降,造成冷风吹人问题。此外,为避免导风板产生凝露,常采用将整个导风板500被冷风包裹的方式,这样就会产生在制冷时无论怎么调整导风板开启角度均会产生冷风吹人的问题,冷风吹人会产生极大的不适感。此外,受限于嵌入式四面出风室内机进出风特点,其出风风道的气流是经过换热器后90°转向后的气流,气流在风道内的速度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表现为风道内侧(即靠近进风风道的一侧)流速慢、风道外侧(即远离进风风道的一侧)流速快的特点,因此会存在外侧高风侧冷风直接斜下吹出的可能。
3、目前为解决冷风吹人的问题,常见解决方式有以下两种:
4、第一种,从原理上想要实现冷风不吹人,则需要保证吹出的气流是水平的,这就需要导风板开启角度尽可能的小,否则过大的开启角度会导致气流斜向下吹出,无法达到实现水平气流的目的,但过小的开启角度首先会堵塞并减小出风口的面积,增大风阻,导致出风风量的减小,其次过小的开启角度会导致凝露的产生,因此现有技术中会选择一个折中点,开启角度一般设计在30°左右,导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冷风吹人的问题。
5、第二种,现在的导风板形式开启后一般位于风道中间位置,如图5所示,气流从导风板的两面通过,这也是避免产生凝露的一种设计形式,但是这样会导致导风板背风面的气流有直接落下吹人的风险,这种设计形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冷风吹人的问题;
6、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技术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有效防止冷风直吹人的问题,实现无风感制冷,提高送风舒适度。
2、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4、机壳,其内形成用于安装换热器和风扇的安装腔,所述机壳内形成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
5、进风口,其设于所述机壳的底部面板上、与所述进风风道连通;
6、多个出风口,其设于所述机壳的底部面板上、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多个所述出风口环绕所述进风口设置;
7、导风板,其摆动设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的摆动中心设于沿所述导风板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且靠近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从所述出风风道流出的气流从所述导风板的上侧流出;
8、所述导风板在设定角度范围内开启时,所述导风板远离其摆动中心的一端越过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面板上下正对。
9、通过将导风板的一端紧靠出风风道的内壁设置,这样导风板的一端与出风风道的第一内壁之间接近封堵,此端无法通过气流,只有导风板的另一端与出风口之间形成出风间隙,如此使得从出风风道流出的气流只能够从导风板的上侧流出,导风板能够对从出风口流出的所有气体都进行水平导向,使所有气体水平吹出,从而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因气体流经导风板的上下两侧而导致导风板下方气流直吹人的问题。
10、增大导风板的宽度,使导风板的宽度增大至现有技术导风板近一倍,以达到在小角度开启时导风板覆盖整个出风口气流的目的,防止气流垂直吹下。
11、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设于所述出风风道的一侧,经所述换热器换热后的气流转向朝下经所述出风风道流出;
12、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换热器相对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用于将所述出风风道内的气流导向所述导风板的迎风侧。
13、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部包括第一导风凹部和第一导风凸部;
14、所述第一导风凸部自所述第一导风凹部的下端向靠近所述导风板的摆动中心所在的一侧斜向下凸出延伸。
15、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凹部的上端位置低于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
16、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凸部的倾斜延伸方向与所述导风板的迎风面正对。
17、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二导风部设于与所述第一导风部相对的一侧;
18、所述第二导风部包括第二导风凹部和第二导风凸部,所述第二导风凸部自所述第二导风凹部的下端向所述出风口的水平出风方向倾斜延伸;
19、所述第二导风凹部的上端低于所述第一导风凹部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
20、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上设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出风口,所述导风板的摆动中心设于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安装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导风凸部的下方。
21、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弧形段和平直段,所述导风板的摆动中心设于所述弧形段的一端。
22、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的宽度l1范围为90-110mm,所述平直段的宽度l2范围为10-20mm,所述导风板在设定角度开启时所述平直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范围为0-10°。
23、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24、机壳,其内形成用于安装换热器和风扇的安装腔,所述机壳内形成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
25、进风口,其设于所述机壳的底部面板上、与所述进风风道连通;
26、多个出风口,其设于所述机壳的底部面板上、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多个所述出风口环绕所述进风口设置;
27、导风板,其摆动设于所述出风口处,从所述出风风道流出的气流从所述导风板的上侧流出,空调制冷时,所述导风板在所述出风口上的投影面积覆盖所述出风口。
28、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