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设电梯井道与原建筑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283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外设备与建筑连接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增设电梯井道与原建筑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老小区都会在建筑外增设电梯来提高出行便利性。外设的电梯的电梯井道一般为钢结构,其一般是通过槽钢等连接件与建筑外立面刚性连接。

老旧小区内的多层建筑一般房龄多半在十几年至二十几年左右,地基沉降基本趋于稳定,而新增加电梯井道基础必然还有一个沉降的过程,因此新建电梯井道与老旧建筑之间会产生不均沉降,因此新建电梯井道与老旧建筑之间的连接必须要能适应这种不均的沉降带来的影响。

根据受力分析,若电梯井道与建筑外立面采用刚性连接,那么,建筑外立面同时承受来自电梯井道的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从而容易导致建筑外立面因为承受过大的荷载而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增设电梯井道与原建筑连接结构,其优势在于让建筑外立面仅仅承受水平荷载,电梯井道的竖向荷载则由电梯井道基础承受,使得建筑外立面承受更小的荷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增设电梯井道与原建筑连接结构,设置于电梯井道与建筑外立面之间,包括连接杆组,所述连接杆组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建筑外立面,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电梯井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电梯井道与建筑外立面之间设置有连接杆组,并且连接杆组的两端分别与电梯井道、建筑外立面铰接,因此当不均沉降发生时,连接杆组的两端同时发生转动来适应这种沉降,如此电梯井道传递给主体结构的荷载只有水平荷载,竖向荷载则由电递井道的基础承受,符合结构受力模型的假定,因此让老建筑所承受的荷载减少了,并且不会对老建筑形成荷载悬挂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组包括连接钢梁以及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于连接钢梁的两端均铰接有一个,所述连接钢梁一端的铰接座固定在建筑外立面上,所述连接钢梁另一端的铰接座固定于电梯井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连接钢梁两端的铰接座分别固定在建筑外立面、电梯井道上,因为铰接座与连接钢梁为转动连接关系,因此使得连接杆组的两端与建筑外立面、电梯井道形成转动连接关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接座包括底板以及垂直固定在底板中部的耳板,所述连接钢梁的两端与耳板铰接,位于建筑外立面上的铰接座由固定件组件固定,位于电梯井道上的铰接座焊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外立面上的铰接座由固定件固定,而电梯井道上的铰接座由焊接固定,从而使得连接杆组牢固的设置在建筑外立面与电梯井道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以及垂直于固定板的固定轴,所述底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建筑外立面上设置有植筋孔,所述固定轴穿过连接孔由植筋胶水固定在植筋孔中,固定板与底板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在建筑外立面上相应的位置开设植筋孔,然后对植筋孔进行清灰,再向植筋孔中注入植筋用的胶水,接着将底板抵接在建筑外立面上使得连接孔与植筋孔对应,最后将固定轴穿过连接孔中插入至植筋孔中,并且让固定板与底板抵接,待植筋孔中的胶水固结后,铰接座即被固定在建筑外立面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设置有连接杆组的目标高度上,所述电梯井道的两侧均设置有一组连接杆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个目标高度上设置两组连接杆组,从而使得建筑外立面与电梯井道能更为稳固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组连接杆组的两根连接钢梁之间通过加固钢架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固钢架将两组连接杆组连接为一体,使得连接在电梯井道与建筑外立面之间的连接组件具有更强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钢架包括两根平行的横杆以及两根斜杆,两根横杆分别位于连接钢梁的两端,并且横杠一端与一根连接钢梁连接,两根斜杆交叉的设置在两根横杆之间,并且斜杆与横杆的端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设置在钢梁的两端,并且在两根横杆之间交叉设置两根斜杆,从而使得连接钢梁、横杆以及斜杆之间形成的框架结构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电梯井道面向建筑立面的一面上设置有水平的钢平台,所述钢平台与连接杆组、建筑外立面之间具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受力分析和运动轨迹分析,在电梯井道沉降的过程中电梯井道还会向建筑外立面靠近,因为建筑外立面与固定在建筑外立面上的铰接座是固定的,因此,为了避免跟随电梯井架运动的钢平台碰触到进驻外立面及其上的铰接座,所以需要钢平台与连接杆组、建筑外立面之间具有间隙,并且该间隙需要大于经过计算的位移距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不均沉降发生时,连接杆组的两端同时发生转动来适应这种沉降,如此电梯井道传递给主体结构的荷载只有水平荷载,竖向荷载则由电递井道的基础承受,符合结构受力模型的假定,因此让老建筑所承受的荷载减少了,并且不会对老建筑形成荷载悬挂的风险;

2、利用加固钢架将两组连接杆组连接为一体,使得连接在电梯井道与建筑外立面之间的连接组件具有更强的强度;

3、钢平台与连接杆组、建筑外立面之间具有间隙,避免了跟随电梯井架运动的钢平台碰触到进驻外立面及其上的铰接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电梯井道;2、建筑外立面;3、连接杆组;4、连接钢梁;5、铰接座;6、底板;7、耳板;8、固定件;9、固定板;10、固定轴;11、连接孔;12、植筋孔;13、加固钢架;14、横杆;15、斜杆;16、钢平台;17、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增设电梯井道与原建筑连接结构,电梯井道1竖直的设置在建筑外,本结构包括设置在建筑外立面2与电梯井道1之间的连接杆组3,连接杆组3自下而上的间隔设置有多组,连接杆组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建筑外立面2,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电梯井道1。

如图1、2所示,每个目标位置高度设置有两组的连接杆组3,连接杆组3包括水平的连接钢梁4以及铰接座5,铰接座5于连接钢梁4的两端均铰接有一个,连接钢梁4一端的铰接座5固定在建筑外立面2上,连接钢梁4另一端的铰接座5固定于电梯井道1。

铰接座5包括底板6以及垂直固定在底板6中部的耳板7,连接钢梁4的两端也均固定有一块耳板7,通过钢梁上的耳板7与铰接座5上的耳板7铰接,从而使得铰接座5与连接钢梁4形成铰接关系。

位于建筑外立面2上的铰接座5由固定件8组件固定,位于电梯井道1上的铰接座5通过底板6与电梯井道1焊接固定。固定件8具体的包括长方形的固定板9以及垂直于固定板9的固定轴10,固定轴10在固定板9的两端均固定有一根,耳板7水平方向的两侧各设置有一副固定件8。矩形的底板6的四个边角上均开设有一个连接孔11,建筑外立面2上开设有与连接孔11对应的植筋孔12,固定轴10穿过连接孔11由植筋胶水固定在植筋孔12中,并且固定板9与底板6抵接。

同一目标高度上的两组连接杆组3中的两根连接钢梁4之间通过加固钢架13相连。加固钢架13包括两根平行的横杆14以及两根斜杆15,两根横杆14分别位于连接钢梁4的两端,并且横杠一端与一根连接钢梁4固定连接,两根斜杆15交叉的设置在两根横杆14之间,并且斜杆15与横杆14的端部固定连接。

利用加固钢架13将两组连接杆组3连接为一体,使得连接在电梯井道1与建筑外立面2之间的连接组件具有更强的强度。交叉设置的两根斜杆15使得横杆14以及连接钢梁4之间形成的框架结构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

电梯井道1面向建筑立面的一面上固定有水平的钢平台16,钢平台16由支撑杆17固定,支撑杆17一端与电梯井道1固定,另一端与钢平台16固定。钢平台16用于人员出入电梯,钢平台16与连接杆组3、建筑外立面2之间具有间隙。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因为电梯井道1与建筑外立面2之间设置有连接杆组3,并且连接杆组3的两端分别与电梯井道1、建筑外立面2铰接,因此当不均沉降发生时,连接杆组3的两端同时发生转动来适应这种沉降,如此电梯井道1传递给主体结构的荷载只有水平荷载,竖向荷载则由电递井道的基础承受,符合结构受力模型的假定,因此让老建筑所承受的荷载减少了,并且不会对老建筑形成荷载悬挂的风险。

此外,根据受力分析和运动轨迹分析,在电梯井道1沉降的过程中电梯井道1还会向建筑外立面2靠近。因为建筑外立面2与固定在建筑外立面2上的铰接座5是固定的,因此,为了避免跟随电梯井架运动的钢平台16碰触到进驻外立面及其上的铰接座5,所以需要钢平台16与连接杆组3、建筑外立面2之间具有间隙,并且该间隙需要大于经过计算的位移距离。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增设电梯井道与原建筑连接结构,设置于电梯井道与建筑外立面(2)之间,其特征是:包括连接杆组(3),所述连接杆组(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建筑外立面(2),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电梯井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设电梯井道与原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杆组(3)包括连接钢梁(4)以及铰接座(5),所述铰接座(5)于连接钢梁(4)的两端均铰接有一个,所述连接钢梁(4)一端的铰接座(5)固定在建筑外立面(2)上,所述连接钢梁(4)另一端的铰接座(5)固定于电梯井道(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设电梯井道与原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铰接座(5)包括底板(6)以及垂直固定在底板(6)中部的耳板(7),所述连接钢梁(4)的两端与耳板(7)铰接,位于建筑外立面(2)上的铰接座(5)由固定件(8)组件固定,位于电梯井道(1)上的铰接座(5)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设电梯井道与原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固定件(8)包括固定板(9)以及垂直于固定板(9)的固定轴(10),所述底板(6)上设有连接孔(11),所述建筑外立面(2)上设置有植筋孔(12),所述固定轴(10)穿过连接孔(11)由植筋胶水固定在植筋孔(12)中,固定板(9)与底板(6)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设电梯井道与原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每个设置有连接杆组(3)的目标高度上,所述电梯井道(1)的两侧均设置有一组连接杆组(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设电梯井道与原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是:两组连接杆组(3)的两根连接钢梁(4)之间通过加固钢架(13)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增设电梯井道与原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固钢架(13)包括两根平行的横杆(14)以及两根斜杆(15),两根横杆(14)分别位于连接钢梁(4)的两端,并且横杠一端与一根连接钢梁(4)连接,两根斜杆(15)交叉的设置在两根横杆(14)之间,并且斜杆(15)与横杆(14)的端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设电梯井道与原建筑连接结构,其特征是:电梯井道(1)面向建筑立面的一面上设置有水平的钢平台(16),所述钢平台(16)与连接杆组(3)、建筑外立面(2)之间具有间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设电梯井道与原建筑连接结构,设置于电梯井道与建筑外立面之间,包括连接杆组,所述连接杆组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建筑外立面,另一端转动连接于电梯井道。本实用新型具有让建筑外立面仅仅承受水平荷载,电梯井道的竖向荷载则由电梯井道基础承受,使得建筑外立面承受更小的荷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邱俊雄;陆莹;谈圣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聚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2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