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传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滚动摩擦螺旋重载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1、螺旋传动是机械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十分广泛。然而,传统的螺旋传动装置主要是靠螺旋与螺纹牙面滑动摩擦旋合实现回转运动与直线运动转换而实现的螺旋传动,由于旋合面积与摩擦阻力成正比,使得传动效率低下,大大限制了通过增加旋合面来增大传动承力的空间;现有以滚动摩擦螺旋传动的滚珠丝杠,因抗冲击能力差,尤其是轴向承力弱等因素,大大制约了其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滚动摩擦螺旋重载传动装置,旨在提供解决现有技术中传动螺旋传动旋合面摩擦力大以及滚珠丝杠抗冲击差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滚动摩擦螺旋重载传动装置,包括:
3、第一螺旋结构体,包括承载体和多个滚轴,多个所述滚轴沿螺旋线排布且所述滚轴的轴线垂直所述螺旋线的轴线并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组成第一螺牙,所述滚轴具有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自由度;和
4、第二螺旋结构体,设有第二螺牙,所述第二螺牙适于与多个所述滚轴组成的所述第一螺牙螺旋配合。
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动摩擦螺旋重载传动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滚轴包括:
6、轴体;和
7、轴承,套设在所述轴体的一端,与所述轴体连接;
8、其中,所述轴体远离所述轴承的一端与所述承载体连接,或者所述轴承与所述承载体连接。
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动摩擦螺旋重载传动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体为杆状结构体,多个所述滚轴均一端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组成滚轴螺杆,所述第二螺旋结构体为螺母,所述滚轴螺杆与所述螺母螺旋配合。
1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动摩擦螺旋重载传动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体为筒状结构体,多个所述滚轴均设在所述承载体内侧,一端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组成滚轴螺母,所述第二螺旋结构体为螺杆,所述滚轴螺母与所述螺杆螺旋配合。
11、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动摩擦螺旋重载传动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体为圆盘状结构体,所述承载体沿周开设有弧形凹槽,多个所述滚轴设在所述弧形凹槽内,一端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组成滚轴蜗轮;所述第二螺旋结构体为蜗杆,所述滚轴蜗轮与所述蜗杆螺旋配合。
1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动摩擦螺旋重载传动装置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体为杆状结构体,多个所述滚轴均一端与所述承载体连接组成滚轴蜗杆,所述第二螺旋结构体为蜗轮,所述滚轴蜗杆与所述蜗轮螺旋配合。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动摩擦螺旋重载传动装置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动摩擦螺旋重载传动装置,第一螺牙由多个滚轴组成,传动时,滚轴沿第二螺牙的螺旋面滚动,将传统螺旋传动装置中的两螺旋结构体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化为滚动摩擦,大大降低摩擦力,提高传动效率,且相比滚珠丝杠,轴向承力强,抗冲击性良好。
1.一种滚动摩擦螺旋重载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摩擦螺旋重载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轴(20)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摩擦螺旋重载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10)为杆状结构体,多个所述滚轴(20)均一端与所述承载体(10)连接组成滚轴螺杆,所述第二螺旋结构体(30)为螺母,所述滚轴螺杆与所述螺母螺旋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摩擦螺旋重载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10)为筒状结构体,多个所述滚轴(20)均设在所述承载体(10)内侧,一端与所述承载体(10)连接组成滚轴螺母,所述第二螺旋结构体(30)为螺杆,所述滚轴螺母与所述螺杆螺旋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摩擦螺旋重载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10)为圆盘状结构体,所述承载体(10)沿周开设有弧形凹槽,多个所述滚轴(20)设在所述弧形凹槽内,一端与所述承载体(10)连接,组成滚轴蜗轮;所述第二螺旋结构体(30)为蜗杆,所述滚轴蜗轮与所述蜗杆螺旋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摩擦螺旋重载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10)为杆状结构体,多个所述滚轴(20)均一端与所述承载体(10)连接组成滚轴蜗杆,所述第二螺旋结构体(30)为蜗轮,所述滚轴蜗杆与所述蜗轮螺旋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