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机前置除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6-19  26


本申请涉及弹簧加工,尤其是涉及一种弹簧机前置除油机构。


背景技术:

1、退火是弹簧加工生产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道工艺,旨在降低弹簧成型后内部残留的应力,提高弹簧的弹力,退火过程通常包括将弹簧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保持一段时间,然后以适宜的速度进行冷却。通常,用于加工弹簧的钢线外会包覆有一层保护油,保护油的存在导致弹簧在退火过程中产生大量浓烟,因此,在弹簧加工生产之前,需要用于加工弹簧的钢线进形去油处理。

2、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弹簧加工开始前,将用于加工弹簧的钢线置于除油机构内进行集中清洗作去油处理,工作人员先将加工完成后的弹簧置于除油机构内,除油机构内加入清水和清洗剂的稀释溶液,按照1:1或1:2的稀释比例浸泡,待钢线表面无明显的油污后取出,再用清水进行清洗,完成对钢线的去油处理后,将钢线接入弹簧机进料端对弹簧进行加工。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钢丝在弹簧机上加工的过程中,由于弹簧机设备自身存在保护油,再将钢线放入弹簧机加工时,位于弹簧机进料端的保护油会再次附着在钢线表面,导致后续弹簧退火过程中产生浓烟,进而造成弹簧加工区域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小对弹簧加工区域的环境污染,本申请提供一种弹簧机前置除油机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弹簧机前置除油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弹簧机前置除油机构,包括滤油组件和固定组件;

4、所述滤油组件与弹簧机的进料端固定连接;

5、所述滤油组件包括滤油橡胶柱,所述滤油橡胶柱安装于弹簧机的进料端,所述滤油橡胶柱上开设有用于钢线穿过的穿线孔;

6、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对所述滤油组件进行固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对滤油橡胶柱进行安装固定,然后将用于加工弹簧的钢线沿穿线孔方向穿过滤油橡胶柱,钢线外层与穿线孔的孔壁不断摩擦,使得钢线外层包覆的保护油受摩擦力和自身重力作用沿过线孔长度方向流出,去油后的钢线继续进入弹簧机的进料端,完成对钢线的加工过程;设计的弹簧机前置除油机构,通过在弹簧机的进料端设置滤油组件,使得钢线在穿过穿线孔时,钢线外层包覆的保护油受摩擦力和自身重力作用沿过线孔长度方向流出,实现对钢线外层保护油的有效清除,有利于弹簧在后续退火过程中减少浓烟的产生,进而减小对弹簧加工区域的环境污染。

8、优选的,所述滤油组件还包括过线柱,所述过线柱中空设置,且所述过线柱上开设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与所述穿线孔连通,所述过线柱一侧与所述滤油橡胶柱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弹簧机的进料端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过线柱,便于将滤油橡胶柱与弹簧机的进料端进行连接,同时,过线柱上开设的过线槽,可以起到二次去油的效果,通过钢线外层与过线槽槽壁间的摩擦,对钢线外层附着的保护油进行二次去除,另外,过线柱中空设置,还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10、优选的,所述滤油橡胶柱上设置有多个连接耳片,多个所述连接耳片沿所述滤油橡胶柱的周向分布。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周向设置的连接耳片,便于对滤油橡胶柱进行快速安装固定,保证滤油橡胶柱与过线柱的稳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过线柱底壁上开设有排油孔,所述过线柱的底壁沿远离所述排油孔一侧至靠近所述排油孔一侧由高至低倾斜设置,且所述过线柱上安装有用于封堵所述排油孔的限位活塞。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次除油的过程中,钢线外壁与过线槽槽壁发生摩擦后,钢线外层包覆的保护油受摩擦力和自身重力作用掉落至过线柱的底壁上,倾斜设置的过线柱底壁,便于保护油滑落至排油孔处排出,同时,设置的限位活塞能够及时对排油孔进行封堵,便于控制排油时间,防止附着在过线柱底壁上的保护油在二次除油结束后继续排出,导致漏油造成工作地面的打滑,引发安全事故。

14、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多个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过所述连接耳片与所述过线柱螺纹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杆穿过连接耳片与过线柱螺纹连接,便于实现滤油橡胶柱与过线柱的固定连接,同时,通过螺纹杆固定连接耳片与过线柱,以便于对连接耳片与过线柱进行拆卸,进而便于对滤油橡胶柱进行更换或拆除。

16、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绑扎钢丝,所述绑扎钢丝穿过所述过线柱与所述滤油橡胶柱固定绑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绑扎钢丝,通过绑扎钢丝穿过过线柱与滤油橡胶柱固定绑接,便于实现对滤油橡胶柱的二次固定,有利于提高除油效率。

18、优选的还包括接油组件,所述接油组件包括接油溜槽和集油桶,所述接油溜槽一端安装于弹簧机的进料端,所述接油溜槽另一端位于所述集油桶正上方,且所述接油溜槽位于所述滤油橡胶柱的下方。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接油组件,使得钢线外层包覆的保护油受摩擦力和自身重力作用掉落后,沿接油溜槽滑落至集油桶内,便于完成对保护油的收集与排出,避免保护油掉落至工作地面后引发安全问题或造成二次污染。

20、优选的,所述接油溜槽由弹簧机的进料端至所述集油桶一端由高至低倾斜设置。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接油溜槽,便于使附着在接油溜槽槽壁上的保护油,受自身重力滑落至集油桶内,提高集油效率。

22、优选的,所述过线槽槽壁上设置有柔性垫片。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柔性垫片,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避免钢线与过线槽槽壁的直接摩擦,防止对钢线表面造成损坏,提高弹簧的表面质量。

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设计的弹簧机前置除油机构,通过在弹簧机的进料端设置滤油组件,使得钢线在穿过穿线孔时,钢线外层包覆的保护油受摩擦力和自身重力作用沿过线孔长度方向流出,实现对钢线外层保护油的有效清除,有利于弹簧在后续退火过程中减少浓烟的产生,进而减小对弹簧加工区域的环境污染。

26、2.设计的限位活塞,能够及时对排油孔进行封堵,便于控制排油时间,防止附着在过线柱底壁上的保护油在二次除油结束后继续排出,导致漏油造成工作地面的打滑,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特征:

1.一种弹簧机前置除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油组件(2)和固定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机前置除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油组件(2)还包括过线柱(22),所述过线柱(22)中空设置,且所述过线柱(22)上开设有过线槽(221),所述过线槽(221)与所述穿线孔(211)连通,所述过线柱(22)一侧与所述滤油橡胶柱(21)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弹簧机的进料端(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机前置除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油橡胶柱(21)上设置有多个连接耳片(212),多个所述连接耳片(212)沿所述滤油橡胶柱(21)的周向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机前置除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柱(22)底壁上开设有排油孔(222),所述过线柱(22)的底壁沿远离所述排油孔(222)一侧至靠近所述排油孔(222)一侧由高至低倾斜设置,且所述过线柱(22)上安装有用于封堵所述排油孔(222)的限位活塞(2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簧机前置除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包括多个螺纹杆(31),所述螺纹杆(31)穿过所述连接耳片(212)与所述过线柱(22)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簧机前置除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3)还包括绑扎钢丝(32),所述绑扎钢丝(32)穿过所述过线柱(22)与所述滤油橡胶柱(21)固定绑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簧机前置除油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油组件(4),所述接油组件(4)包括接油溜槽(41)和集油桶(42),所述接油溜槽(41)一端安装于弹簧机的进料端(1),所述接油溜槽(41)另一端位于所述集油桶(42)正上方,且所述接油溜槽(41)位于所述滤油橡胶柱(21)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簧机前置除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油溜槽(41)由弹簧机的进料端(1)至所述集油桶(42)一端由高至低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机前置除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槽(221)槽壁上设置有柔性垫片(224)。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弹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簧机前置除油机构,包括滤油组件和固定组件,滤油组件与弹簧机的进料端固定连接,滤油组件包括滤油橡胶柱,滤油橡胶柱安装于弹簧机的进料端,滤油橡胶柱上开设有用于钢线穿过的穿线孔,固定组件用于对滤油组件进行固定;本申请设计的弹簧机前置除油机构,通过在弹簧机的进料端设置滤油组件,使得钢线在穿过穿线孔时,钢线外层包覆的保护油受摩擦力和自身重力作用沿过线孔长度方向流出,实现对钢线外层保护油的有效清除,有利于弹簧在后续退火过程中减少浓烟的产生,进而减小对弹簧加工区域的环境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朱鹏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邑鸣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28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19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