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模板支撑,特别涉及一种分体式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1、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施工缝。后浇带需待两侧混凝土结构达到一定龄期后方可浇筑,封闭后浇带。后浇带一般留设在梁板跨的跨中部分,宽度为800-1000mm,后浇带两侧的梁板结构形成悬臂状态,为保证结构不因下挠产生变形和开裂,后浇带两侧的结构悬臂端部需要设置架体进行支撑,一方面保证悬臂结构不下挠,另一方面满足后浇带接缝处两侧混凝土的成型。
2、后浇带的支撑形式包括独立支撑架、独立混凝土柱支撑和独立型钢柱支撑。对于独立支撑架,在后浇带施工之前要进行后浇带施工缝清理,此时,需拆除独立支撑架,导致两侧的混凝土结构处于短期无支持状态,易造成结构开裂。对于独立混凝土柱支撑和独立型钢柱支撑,二者的预留预埋以及拆除工作量大,施工成本较高,另外,因为柱与模板为点接触,受力不均,也容易造成两侧结构的悬挑部分开裂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施工缝清理施工时,两侧混凝土结构的悬挑部分无支撑,易出现结构开裂,完全独立的混凝土柱或型钢柱支撑体系不连续影响结构质量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分体式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包括梁板结构、后浇带、梁板模板、后浇带模板和后浇带支撑结构;所述后浇带位于两梁板结构之间;所述梁板模板设置在梁板结构底部;
4、所述后浇带模板设置在后浇带底部,其两侧延伸至梁板结构底部,所述后浇带模板包括中模板和端模板;所述端模板设置在中模板的两侧,其两侧分别与中模板、梁板模板对接;
5、所述后浇带支撑结构设置在后浇带模板底部,包括中次梁、端次梁、主梁、独立撑杆和支撑连杆;所述中次梁对应中模板设置;所述端次梁对应端模板设置;所述主梁横跨中次梁设置在其底部;所述支撑连杆顶部与主梁连接;所述独立撑杆顶部与端次梁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中模板的两端延伸至梁板结构底部。
7、进一步地,所述中次梁与端次梁相互平行。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连杆包括第一立柱、第一承托和横杆;所述第一承托设置在第一立柱顶部;所述横杆两端与相邻的两根第一立柱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独立撑杆包括第二立柱和第二承托;所述第二承托设置在第二立柱顶部。
10、进一步地,所述梁板模板底部设置梁板支撑结构,所述梁板支撑结构包括次龙骨、主龙骨和支撑架;所述次龙骨设置在梁板模板底部;所述主龙骨横跨次龙骨设置在其底部;所述支撑架设置在地面上,其顶部与主龙骨连接。
11、进一步地,还包括临时辅助杆,所述临时辅助杆设置在支撑连杆的一侧,并与支撑连杆的横杆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独立撑杆分别与支撑架、支撑连杆通过连杆连接。
13、进一步地,位于最外侧的中次梁设置在中模板和端模板底部,对二者进行支撑。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将后浇带模板分体设计,分为中模板和端模板,并对应中模板和端模板设置支撑连杆和独立撑杆,在施工缝清理时,仅拆除中模板和支撑连杆即可,保留端模板和独立撑杆,对两侧的梁板结构进行支撑,避免结构出现开裂或变形的情况。
16、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通过模板的分体式设计,在拆除梁板模板和梁板支撑结构、中模板和支撑连杆时,对其余的支撑架体不产生扰动,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17、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在后浇带一侧的梁板结构施工、另一侧梁板结构未施工之前,在支撑连杆远离施工梁板结构的一侧设置临时辅助杆,通过横杆与临时辅助杆连接,保证支撑连杆的稳定性。
1.一种分体式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梁板结构(1)、后浇带(2)、梁板模板(3)、后浇带模板(4)和后浇带支撑结构(6);所述后浇带(2)位于两梁板结构(1)之间;所述梁板模板(3)设置在梁板结构(1)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模板(41)的两端延伸至梁板结构(1)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次梁(61)与端次梁(62)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连杆(65)包括第一立柱、第一承托和横杆;所述第一承托设置在第一立柱顶部;所述横杆两端与相邻的两根第一立柱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撑杆(64)包括第二立柱和第二承托;所述第二承托设置在第二立柱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板模板(3)底部设置梁板支撑结构(5),所述梁板支撑结构(5)包括次龙骨(51)、主龙骨(52)和支撑架(53);所述次龙骨(51)设置在梁板模板(3)底部;所述主龙骨(52)横跨次龙骨(51)设置在其底部;所述支撑架(53)设置在地面上,其顶部与主龙骨(5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临时辅助杆(7),所述临时辅助杆(7)设置在支撑连杆(65)的一侧,并与支撑连杆(65)的横杆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撑杆(64)分别与支撑架(53)、支撑连杆(65)通过连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后浇带模板及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外侧的中次梁(61)设置在中模板(41)和端模板(42)底部,对二者进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