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1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鞍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动车也越来越多,导致道路的拥堵,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喜欢骑车出行,骑车出行不仅环保还可以锻炼身体,自行车的鞍管基本都是差不多结构,有可调节性的和固定性的,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鞍管的种类也多了起来,功能也更加齐全贴心。

一般的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在用车时由于鞍管是固定死的,所以无法根据骑行者自身的身高调整所需要的车座高度,导致使用者骑行时身体不协调,无法正常骑行,一般的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调节时无法便捷牢固的固定鞍管的高度,同时还可能使鞍管左右旋转,影响骑行,在骑车时由于遇到路面小石子或者不平坦道路使骑行体验差,影响使用者的使用心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解决了现有的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乏,例如现有的一般的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在用车时由于鞍管是固定死的,所以无法根据骑行者自身的身高调整所需要的车座高度,导致使用者骑行时身体不协调,无法正常骑行,一般的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调节时无法便捷牢固的固定鞍管的高度,同时还可能使鞍管左右旋转,影响骑行,在骑车时由于遇到路面小石子或者不平坦道路使骑行体验差,影响使用者的使用心情。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包括车座和车座连接杆,所述车座的下端固定连接车座连接杆,所述车座连接杆固定连接滑块,所述滑块左右两端活动连接在一号鞍管,所述一号鞍管的下端活动连接二号鞍管,所述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围固定连接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支撑底板。

优选的,所述一号鞍管的下端中间位置开设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cm。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五个,等距上下排列。

优选的,所述二号鞍管的上部分为圆环,圆环前后中间位置均对称开设小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和小孔的直径相同,所述通孔和小孔内壁均设置螺纹。

优选的,所述二号鞍管内部开设移动导轨槽,所述移动导轨槽刚好和一号鞍管下半部分重合。

优选的,所述滑块可以沿着一号鞍管的内壁上下滑动。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适用于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通过移动导轨槽和一号鞍管,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从而实现一号鞍管沿着移动导轨槽整体上下移动,这样可以带动车座连接杆上下移动,因此就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调整所需要的车座高度。

2、该适用于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通过一号鞍管上的通孔和二号鞍管上的小孔,利用螺栓穿过小孔和通孔,从而实现便捷牢固的固定一号鞍管所在的高度。

3、该适用于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通过伸缩杆、滑块和减震弹簧,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可以在骑行中遇到路面小石子或者不平坦道路进行缓冲,使骑行体验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二号鞍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号鞍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座;2、车座连接杆;3、一号鞍管;4、二号鞍管;5、小孔;6、通孔;7、移动导轨槽;8、滑块;9、伸缩杆;10、减震弹簧;11、支撑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包括车座1和车座连接杆2,车座1的下端固定连接车座连接杆2,车座连接杆2固定连接滑块8,滑块8左右两端活动连接在一号鞍管3,一号鞍管3的下端活动连接二号鞍管4,滑块8的下端固定连接伸缩杆9,伸缩杆9的外围固定连接减震弹簧10,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可以在骑行中遇到路面小石子或者不平坦道路进行缓冲,减震弹簧10的下端固定连接支撑底板11,一号鞍管3的下端中间位置开设通孔6,通孔6的直径为1cm,通孔6的数量为五个,等距上下排列,二号鞍管4的上部分为圆环,圆环前后中间位置均对称开设小孔5,通孔6的直径和小孔5的直径相同,所述通孔6和小孔5内壁均设置螺纹,利用螺栓穿过小孔5和通孔6,从而实现便捷牢固的固定一号鞍管所在的高度,二号鞍管4内部开设移动导轨槽7,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作用,从而实现对一号鞍管3整体上下移动,这样可以带动车座连接杆2上下移动,因此就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调整所需要的车座1高度,移动导轨槽7刚好和一号鞍管3下半部分重合,滑块8可以沿着一号鞍管3的内壁上下滑动。

工作时,当使用者想根据自身的身高调整车座1高低时,我们可以旋松贯穿在小孔5和通孔6中的螺栓,直至螺栓脱离通孔6,这时我们沿着移动导轨槽7向上滑动一号鞍管3,这样可以带动车座连接杆2上下移动,因此就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调整所需要的车座1高度,达到我们所需要的高度,然后再将螺栓依次旋入小孔5和通孔6内,利用螺栓穿过小孔5和通孔6,从而实现便捷牢固的固定一号鞍管3所在的高度,且只能上下移动不能左右移动,避免了车座1左右移动,当我在骑行当中,在所难免的会遇到不平坦的路面,这时我们车座连接杆2会因为颠簸产生向下的力,这个力会挤压滑块8,滑块8会压缩伸缩杆9向下运动,同时也会压缩减震弹簧10达到平缓减震的效果,使骑行者骑行体验更佳。

所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包括车座(1)和车座连接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1)的下端固定连接车座连接杆(2),所述车座连接杆(2)固定连接滑块(8),所述滑块(8)左右两端活动连接在一号鞍管(3),所述一号鞍管(3)的下端活动连接二号鞍管(4),所述滑块(8)的下端固定连接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9)的外围固定连接减震弹簧(10),所述减震弹簧(10)的下端固定连接支撑底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鞍管(3)的下端中间位置开设通孔(6),所述通孔(6)的直径为1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6)的数量为五个,等距上下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鞍管(4)的上部分为圆环,圆环前后中间位置均对称开设小孔(5),所述通孔(6)的直径和小孔(5)的直径相同,所述通孔(6)和小孔(5)内壁均设置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鞍管(4)内部开设移动导轨槽(7),所述移动导轨槽(7)刚好和一号鞍管(3)下半部分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8)可以沿着一号鞍管(3)的内壁上下滑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鞍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包括车座和车座连接杆,所述车座的下端固定连接车座连接杆,所述车座连接杆固定连接滑块,所述滑块左右两端活动连接在一号鞍管,所述一号鞍管的下端活动连接二号鞍管,所述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围固定连接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支撑底板,该适用于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通过减震弹簧、移动导轨槽、通孔、小孔和伸缩杆,从而实现对一号鞍管的上下移动,利用通孔、小孔和螺栓配合对一号鞍管固定,利用减震弹簧和伸缩杆达到减震的目的,提升了该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可调制鞍管舒适性和可调节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骑缘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1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