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片式滴灌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田滴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片式滴灌带。



背景技术:

节水灌溉是世界各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流趋势,而滴灌技术是目前最高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5%。目前节水灌溉大多使用滴灌带,滴灌带是利用滴灌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通过滴灌管上穿孔流出把水一滴一滴地均匀而缓慢地滴在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以达到精确灌溉的目的。

滴灌带的种类也很多,分为贴片式滴灌带、内嵌圆柱式滴灌带、迷宫式滴灌带和蓝色轨道滴灌带,其中贴片式滴灌带较为常用,一般在进水口处设有过滤结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滴头容易结垢和堵塞,因而影响滴灌带的使用寿命,为了防止堵塞,一般做法是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对水源过滤虽然有效,但并不是所有使用者都有能力实现对水源的处理,因此为解决滴头容易结垢和堵塞,急需设计出一种滴灌带,其可方便的清除滴头上的污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方便的清除滴头污垢的贴片式滴灌带。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贴片式滴灌带,包括灌溉管和贴附在灌溉管内管壁上的多个长片状滴头本体,滴头本体的与灌溉管内管壁相接的面设置进水槽口、出水槽口以及连通设置在进水槽口与出水槽口之间的流道槽,流道槽为具有连续折弯的迷宫式流道槽,在灌溉管上设置与出水槽口位置相应的第一穿孔,进水槽口为v形,进水槽口的一端与流道槽相通,其另一端连通设置有通孔,通孔的轴向与进水槽口的轴向平行;通孔与进水槽口的相通处贴合设置过滤窗,在过滤窗顶端固定设置用于旋转过滤窗的调整柱;过滤窗是弧形结构;调整柱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外螺纹,调整柱的顶面上设有一字型沟槽;在滴头本体的流道槽侧对应于通孔的位置处扣设有用于穿接调整柱的环形管体,环形管体端部的外边沿与滴头本体对应端的位于通孔外的端面固定连接,环形管体与通孔相通,环形管体的内径与通孔的内径相同,环形管体的内表面设置有与调整柱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灌溉管上设置用于穿接环形管体的第二穿孔,环形管体固定穿设于第二穿孔。

其中,调整柱的顶端设置用于标识过滤窗位置的凸起部,凸起部与过滤窗位于一字型沟槽的同侧。

其中,出水槽口内设置多个阻流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可旋动的过滤部,方便的清除过滤窗位置的污垢、杂质,以延长整个贴片式滴灌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清洁状态下滴头本体与灌溉管配合示意图;

图3:滴头本体正面示意图;

图4:滴头本体立体示意图;

图5:滴头本体反面示意图;

图6:过滤部立体示意图;

图7:滴头本体立体装入过滤部时的示意图;

图8:滴头本体去掉调整柱及环形管体时的示意图;

图9:阻流柱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灌溉管

2滴头本体

3进水槽口

4出水槽口

41阻流柱

5流道槽

6过滤窗

61调整柱

611一字型沟槽

612凸起部

7通孔

8环形管体

11第一穿孔

12第二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一种贴片式滴灌带,包括灌溉管1和贴附在灌溉管1内管壁上的多个长片状滴头本体2。滴头本体与灌溉管相贴的面为正面,与正面相反的面为反面。滴头本体2的与灌溉管1内管壁相接的面设置进水槽口3、出水槽口4以及连通设置在进水槽口3与出水槽口4之间的流道槽5。流道槽5为具有连续折弯的迷宫式流道槽。在灌溉管1上设置与出水槽口3位置相应的第一穿孔11。进水槽口3为v形,进水槽口3的一端与流道槽5相通,其另一端连通设置有通孔7,通孔7的轴向与进水槽口3的轴向平行。通孔7与进水槽口3的相通处贴合设置过滤窗6,在过滤窗6顶端固定设置用于旋转过滤窗6的调整柱61。

过滤窗6是弧形结构,其由调整柱61的外圆周面向下延伸。过滤窗6和调整柱61共同构成过滤部。调整柱61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外螺纹,调整柱61的顶面上设有一字型沟槽611。

在滴头本体2的流道槽5侧对应于通孔7的位置处扣设有用于穿接调整柱61的环形管体8,环形管体8端部的外边沿与滴头本体2对应端的位于通孔7外的端面固定连接,环形管体8与通孔相通,环形管体8的内径与通孔7的内径相同,环形管体8的内表面设置有与调整柱的61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灌溉管1上设置用于穿接环形管体8的第二穿孔12,环形管体8固体穿设于第二穿孔12。

常态下,过滤窗6处于与进水槽口3相切的状态,如图1所示,图中箭头方向为水流经过的方向,水流由水源沿灌溉管1向前流动,当流经滴头本体2反面的通孔7时,水流将依次通过通孔7、过滤窗6、进水槽口3、流道槽5和出水槽口4,并最终由第一穿孔11流出。水流中的杂质将被阻隔在过滤窗6处,即被阻隔在过滤窗6的凹陷部,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水质的不同,滴灌带的过滤窗6位置或早或晚的都会出现堵塞显现,在使用时如果发现第一穿孔11处无水流或水流不畅,则表示该位置有堵塞现象。

清洁方法一:如图2所示,用一字改锥旋动调整柱61,使过调整柱61连通过滤窗6,即使过过滤窗6向灌溉管1内部延伸并完全露出于通孔7,并且最好是使过滤窗6凹陷部背向水流方向,并保持一小段时间,此时,在水流的冲刷下,附着在过滤窗6凹陷部上的杂质将被冲掉,然后再将调整柱61旋回到原始位置。

清洁方法二:用一字改锥旋动调整柱61,使调整柱61向灌溉管内部延伸并完全露出于通孔7,此时反复旋动调整柱61,带动过滤窗6在灌溉管内部也反复的转动,在水流的冲刷下,附着在过滤窗6上各个角度的杂质将被冲掉,然后再将调整柱61旋回到原始位置。

清洁方法三:用一字改锥向外旋动调整柱61,直接将调整柱61及与之固定在一起的过滤窗6整体旋出,拿到清洁的水源单独进行冲洗或刷洗即可,清洗干净后再装回到原始状态。

其中,调整柱61的顶端设置用于标识过滤窗位置的凸起部62,凸起部62与过滤窗6位于一字型沟槽611的同侧,这样在旋转调整柱61时可清楚的知道过滤窗6在灌溉管1内的方向,以方便清洁。

其中,出水槽口4内设置多个阻流柱41,进一步达到减弱出水压力的效果,以满足滴灌的要求。

以上说明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贴片式滴灌带,包括灌溉管和贴附在所述灌溉管内管壁上的多个长片状滴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头本体的与所述灌溉管内管壁相接的面设置进水槽口、出水槽口以及连通设置在所述进水槽口与所述出水槽口之间的流道槽,所述流道槽为具有连续折弯的迷宫式流道槽,在所述灌溉管上设置与所述出水槽口位置相应的第一穿孔,

所述进水槽口为v形,所述进水槽口的一端与流道槽相通,其另一端连通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向与所述进水槽口的轴向平行;所述通孔与所述进水槽口的相通处贴合设置过滤窗,在所述过滤窗顶端固定设置用于旋转所述过滤窗的调整柱;所述过滤窗是弧形结构;所述调整柱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调整柱的顶面上设有一字型沟槽;

在所述滴头本体的流道槽侧对应于所述通孔的位置处扣设有用于穿接所述调整柱的环形管体,所述环形管体端部的外边沿与滴头本体对应端的位于所述通孔外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环形管体与所述通孔相通,所述环形管体的内径与所述通孔的内径相同,所述环形管体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调整柱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灌溉管上设置用于穿接所述环形管体的第二穿孔,所述环形管体固定穿设于所述第二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片式滴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柱的顶端设置用于标识所述过滤窗位置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过滤窗位于所述一字型沟槽的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片式滴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槽口内设置多个阻流柱。

技术总结
一种贴片式滴灌带,包括灌溉管和贴附在灌溉管内管壁上的多个长片状滴头本体;滴头本体的与灌溉管内管壁相接的面设置进水槽口、出水槽口以及连通设置在进水槽口与出水槽口之间的流道槽,进水槽口贴合设置过滤窗;在过滤窗顶端固定设置用于旋转过滤窗的调整柱;进水槽口的一端与流道槽相通,其另一端连通设置有通孔,滴头本体的流道槽侧对应于通孔的位置处扣设有用于穿接调整柱的环形管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旋动的过滤部,方便的清除过滤窗位置的污垢、杂质,以延长整个贴片式滴灌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李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乐市益农塑料薄膜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1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