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聚烯烃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聚烯烃生产系统,生产系统主要由烯烃生产装置、原料储存罐和聚烯烃生产装置以及相应的泵和管道构成,现有的生产工艺流程普遍设计为:烯烃生产装置生产的烯烃,由泵先加压送往罐区,再由罐区经泵加压送往聚烯烃生产装置。现有供应流程设计,虽然有利于聚烯烃装置获取质量稳定的烯烃原料,但也存在供应流程长,操作与控制逻辑复杂,整体能耗高的问题;为保障原料质量,在供应过程中存在需要多点监控的问题;供应流程中烯烃生产装置、罐区、聚烯烃生产装置相互制约,三者任何一点异常或者紧急停车,都可能造成整个工艺流程停止运行,紧急情况下调试时需要上下游联动,存在紧急情况下产品连续供应难以保障、流程灵活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料供应稳定性高、生产稳定性好的聚烯烃生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聚烯烃生产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烯烃生产装置、烯烃输送泵、烯烃存储罐和聚烯烃反应塔,所述聚烯烃生产系统还包括第二烯烃输送泵,所述第二烯烃输送泵的两端分别与聚烯烃反应塔和烯烃生产装置连通,以及用于切换烯烃生产装置与烯烃存储罐和聚烯烃反应塔连通的管道切换机构。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烯烃生产装置包括烯烃出口,所述烯烃出口处设有一个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口与烯烃出口连通,第二端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烯烃输送泵的入口连通,第三端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二烯烃输送泵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管道切换机构为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设置在三通管上。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三通阀门为三通球阀和/或三通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管道切换机构包括第三管道、设置在第三管道内的哑铃状阀体、以及套设在第三管道上的磁环,所述第三管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哑铃状阀体的第一球端形状大小与第一管道内部通道相适配,第二球端的形状大小与第二管道内部通道相适配;所述第三管道为不能吸附磁铁的材料制成;所述哑铃状阀体的哑铃杆体为磁性材料制成,其余部分为不能吸附磁铁的材料制成;所述哑铃状阀体可在磁环在第三管道上来回滑动时可切换哑铃状阀体封堵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第三管道的外壁上设有一个环形凹部,所述磁环套设在环形凹部上,所述环形凹部的宽度大于磁环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环形凹部与磁环的宽度之比为3-6:1。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磁环的两个侧表面均设有卡勾,所述环形凹部的两端对应的设置有与所述卡勾匹配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聚烯烃生产系统还包括聚烯烃储存罐,所述聚烯烃储存罐通过管道与聚烯烃反应塔的产品出口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所述聚烯烃生产系统还包括聚烯烃输送泵,所述聚烯烃输送泵的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聚烯烃储存罐和聚烯烃反应塔连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在聚烯烃生产中,所需要用到的烯烃原料可以间接通过烯烃存储罐输送,也可以通过烯烃生产装置直接输送,具体的烯烃原料输送,可以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通过管道切换机构切换相应的管道连通进行选择;当烯烃生产装置刚开车或生产不稳定时,生产出的烯烃先通过烯烃输送泵输送到烯烃储存罐,然后再输送至聚烯烃反应塔;当烯烃生产装置生产稳定时,可以使用管道切换机构将与烯烃储存罐连通的聚烯烃反应塔切换至烯烃生产装置,这样能够减少原料供应流程,节能环保,效率更高;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聚烯烃反应塔中供生产反应的原料供给更为稳定,生产稳定性更高,保证了烯烃原料生产装置持续运行,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生产效率,也避免了现有设备各机构之间的相互制约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聚烯烃生产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聚烯烃生产系统中三通管道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通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聚烯烃生产系统中三通管道、管道切换机构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通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其中,1、烯烃生产装置;2、烯烃输送泵;3、烯烃存储罐;4、聚烯烃反应塔;5、第二烯烃输送泵;6、管道切换机构;7、三通管;8、第一管道;9、第二管道;100、第三管道;101、磁环;102、哑铃状阀体;1021、哑铃杆体;1022、第一球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一种聚烯烃生产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烯烃生产装置、烯烃输送泵、烯烃存储罐和聚烯烃反应塔,所述聚烯烃生产系统还包括第二烯烃输送泵,所述第二烯烃输送泵的两端分别与聚烯烃反应塔和烯烃生产装置连通,以及用于切换烯烃生产装置与烯烃存储罐和聚烯烃反应塔连通的管道切换机构。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在聚烯烃生产中,所需要用到的烯烃原料可以间接通过烯烃存储罐输送,也可以通过烯烃生产装置直接输送,具体的烯烃原料输送,可以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通过管道切换机构切换相应的管道连通进行选择;当烯烃生产装置刚开车或生产不稳定时,生产出的烯烃先通过烯烃输送泵输送到烯烃储存罐,然后再输送至聚烯烃反应塔(本实用新型所说的聚烯烃反应塔,是指用于将烯烃原料通过聚合反应生成聚烯烃的反应装置);当烯烃生产装置生产稳定时,可以使用管道切换机构将与烯烃储存罐连通的聚烯烃反应塔切换至烯烃生产装置,这样能够减少原料供应流程,节能环保,效率更高;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聚烯烃反应塔中供生产反应的原料供给更为稳定,生产稳定性更高,保证了烯烃原料生产装置持续运行,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生产效率,也避免了现有设备各机构之间的相互制约等问题。
所述烯烃生产装置,包括烯烃出口,所述烯烃出口处设有一个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口与烯烃出口连通,第二端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烯烃输送泵的入口连通,第三端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二烯烃输送泵连通。
对于管道切换机构,可以选用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设置在三通管上。对于三通阀门的选择,可以选用各种用于切换管道的三通阀门,如三通球阀或者三通电磁阀。
为了更好便于管道连通的切换,所述管道切换机构包括第三管道、设置在第三管道内的哑铃状阀体、以及套设在第三管道上的磁环,所述第三管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哑铃状阀体的第一球端形状大小与第一管道内部通道相适配,第二球端的形状大小与第二管道内部通道相适配;所述第三管道为不能吸附磁铁的材料制成;所述哑铃状阀体的哑铃杆体为磁性材料制成,其余部分为不能吸附磁铁的材料制成;所述哑铃状阀体可在磁环在第三管道上来回滑动时可切换哑铃状阀体封堵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这样的设计,通过磁铁之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点,当磁环在管道上滑动时,磁极的位置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对应的哑铃状阀体上通过磁性材料制成哑铃杆体也会随之移动,并在移动的过程中哑铃状阀体两端的阀头会堵住第一管道或者第二管道,这样就完成管道的切换,该结构仅需要滑动磁环即可,简单,便于操作。
为了增加磁环在第三管道上的稳定性,在所述第三管道的外壁上设有一个环形凹部,所述磁环套设在环形凹部上,所述环形凹部的宽度大于磁环的宽度,这样磁环就会受到环形凹部的约束,更为稳定。对于环形凹部的宽度,可以做如下比例的设置,所述环形凹部与磁环的宽度之比为3-6:1。
为了进一步增加磁环的稳定性,避免在生产过程中磁环被碰触移动而影响管道间的连通,可以做如下的设置,在所述磁环的两个侧表面均设有卡勾,所述环形凹部的两端对应的设置有与所述卡勾匹配的卡槽。这样的设置,磁环滑到环形凹部的两端时,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即卡勾与卡槽连接)将磁环固定在环形凹部的侧壁上,需要移动时,推动磁环,将卡勾脱离卡槽即可。
为了便于聚烯烃产品的存储,所述聚烯烃生产系统还包括聚烯烃储存罐,所述聚烯烃储存罐通过管道与聚烯烃反应塔的产品出口端连通。
为了提高聚烯烃的输送效率,可以在所述聚烯烃生产系统还设置聚烯烃输送泵,所述聚烯烃输送泵的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聚烯烃储存罐和聚烯烃反应塔连通。
实施例1
一种聚烯烃生产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烯烃生产装置1、烯烃输送泵2、烯烃存储罐3和聚烯烃反应塔4,所述聚烯烃生产系统还包括第二烯烃输送泵5,所述第二烯烃输送泵的两端分别与聚烯烃反应塔和烯烃生产装置连通,以及用于切换烯烃生产装置与烯烃存储罐和聚烯烃反应塔连通的管道切换机构6;所述烯烃生产装置包括烯烃出口,所述烯烃出口处设有一个三通管7,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口与烯烃出口连通,第二端口通过第一管道8与烯烃输送泵的入口连通,第三端口通过第二管道9与第二烯烃输送泵连通;所述管道切换机构为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设置在三通管上;所述三通阀门为三通球阀。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道切换机构6包括第三管道100、设置在第三管道内的哑铃状阀体102、以及套设在第三管道上的磁环101,所述第三管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管道8和第二管道连通9;所述哑铃状阀体的第一球端1022形状大小与第一管道内部通道相适配,第二球端的形状大小与第二管道内部通道相适配;所述第三管道为不能吸附磁铁的材料制成;所述哑铃状阀体的哑铃杆体1021为磁性材料制成,其余部分为不能吸附磁铁的材料制成;所述哑铃状阀体可在磁环在第三管道上来回滑动时可切换哑铃状阀体封堵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外壁上设有一个环形凹部,所述磁环套设在环形凹部上,所述环形凹部的宽度大于磁环的宽度;所述环形凹部与磁环的宽度之比为3-6:1;其余结构、部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述磁环的两个侧表面均设有卡勾,所述环形凹部的两端对应的设置有与所述卡勾匹配的卡槽;其余结构、部件均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所述聚烯烃生产系统还包括聚烯烃储存罐,所述聚烯烃储存罐通过管道与聚烯烃反应塔的产品出口端连通;所述聚烯烃生产系统还包括聚烯烃输送泵,所述聚烯烃输送泵的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聚烯烃储存罐和聚烯烃反应塔连通;其余结构、部件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所述聚烯烃生产系统还包括聚烯烃储存罐,所述聚烯烃储存罐通过管道与聚烯烃反应塔的产品出口端连通;所述聚烯烃生产系统还包括聚烯烃输送泵,所述聚烯烃输送泵的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聚烯烃储存罐和聚烯烃反应塔连通;其余结构、部件均与实施例2相同。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1.一种聚烯烃生产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烯烃生产装置、烯烃输送泵、烯烃存储罐和聚烯烃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生产系统还包括第二烯烃输送泵,所述第二烯烃输送泵的两端分别与聚烯烃反应塔和烯烃生产装置连通,以及用于切换烯烃生产装置与烯烃存储罐和聚烯烃反应塔连通的管道切换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烯烃生产装置包括烯烃出口,所述烯烃出口处设有一个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口与烯烃出口连通,第二端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烯烃输送泵的入口连通,第三端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二烯烃输送泵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烯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切换机构为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设置在三通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烯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门为三通球阀和/或三通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烯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切换机构包括第三管道、设置在第三管道内的哑铃状阀体、以及套设在第三管道上的磁环,所述第三管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哑铃状阀体的第一球端形状大小与第一管道内部通道相适配,第二球端的形状大小与第二管道内部通道相适配;所述第三管道为不能吸附磁铁的材料制成;所述哑铃状阀体的哑铃杆体为磁性材料制成,其余部分为不能吸附磁铁的材料制成;所述哑铃状阀体可在磁环在第三管道上来回滑动时可切换哑铃状阀体封堵第一管道或第二管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烯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的外壁上设有一个环形凹部,所述磁环套设在环形凹部上,所述环形凹部的宽度大于磁环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烯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部与磁环的宽度之比为3-6: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烯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环的两个侧表面均设有卡勾,所述环形凹部的两端对应的设置有与所述卡勾匹配的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生产系统还包括聚烯烃储存罐,所述聚烯烃储存罐通过管道与聚烯烃反应塔的产品出口端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烯烃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生产系统还包括聚烯烃输送泵,所述聚烯烃输送泵的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聚烯烃储存罐和聚烯烃反应塔连通。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