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3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设施工用具,具体地,涉及一种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



背景技术:

现如今建筑施工现场的工具式、标准化设施受到了越来越多施工单位采用,安全标准化建设被各大施工单位放在首位。然而,在住宅楼项目中,地下室顶板与塔楼一层存在300mm-800mm不等的高差,而且还伴有“加腋”斜坡构造。目前,大多数施工单位通常使用扣件式钢管支架配合模板来搭设坡道进行人员上下和斗车材料运输。这种坡道虽然能满足人员上下和斗车材料运输,但仍然存在很多缺点。比如搭拆起来消耗工时较长,移动时又需重新搭拆,不宜周转;而顶部和底部节点固定不牢,易发生滑移。另外,市面上其他的定型化坡道因坡长难以调节,往往不适用于有高低差“加腋”斜坡构造。另外坡道多为整体设施,自重大,不适应转运和人工安装,必须借助起吊设备。

因此,提供一种可以周转多次使用、降低自重、便于搬运与人工拼装且坡道长度和高度均可以调节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是本实用新型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解决了传统的坡道设备存在搭拆不便、易滑移,且长度和高度难以调节、自重大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拼装坡道机构;

其中,所述拼装坡道机构包括:钢框底座、钢板母平台和钢板子平台;所述钢板母平台的端部与所述钢框底座的端部相铰接,使得所述钢板母平台能够在竖直平面内翻转,所述钢板母平台的底面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结构,所述钢板子平台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滑槽结构内,使得所述钢板子平台能够沿所述钢板母平台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钢板母平台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结构相连通的第一插孔,所述钢板子平台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贯穿的第二插孔;

连接杆依次贯穿每个所述拼装坡道机构上的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以将多个拼装坡道机构并排连接;

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还包括高度固定钢管,所述高度固定钢管夹合在所述钢框底座和所述钢板母平台之间,使得所述钢框底座和所述钢板母平台之间形成一定角度。

优选地,所述钢框底座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卡合槽,转动所述钢板母平台能够使其卡合于所述卡合槽内。

优选地,所述钢框底座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弧形齿槽,所述弧形齿槽沿所述钢框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高度固定钢管至少部分卡合于所述弧形齿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插孔的数量不少于3组,多组所述第二插孔沿所述钢板子平台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插槽,多个所述贯穿插槽沿所述连接杆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靠近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两侧的所述贯穿插槽内分别插接有销钉,两个所述销钉将多个所述拼装坡道机构相互夹紧。

优选地,所述销钉呈倒直角梯形状。

优选地,所述钢板子平台中远离所述钢板母平台的一端还铰接有翻板。

优选地,所述钢板母平台和/或所述钢板子平台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防滑镂空孔。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拼装坡道机构;所述拼装坡道机构包括:钢框底座、钢板母平台和钢板子平台;所述钢板母平台的端部与所述钢框底座的端部相铰接,使得所述钢板母平台能够在竖直平面内翻转,所述钢板母平台的底面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结构,所述钢板子平台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滑槽结构内,使得所述钢板子平台能够沿所述钢板母平台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钢板母平台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结构相连通的第一插孔,所述钢板子平台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贯穿的第二插孔;连接杆依次贯穿每个所述拼装坡道机构上的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以将多个拼装坡道机构并排连接;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还包括高度固定钢管,所述高度固定钢管夹合在所述钢框底座和所述钢板母平台之间,使得所述钢框底座和所述钢板母平台之间形成一定角度。在使用时,将每个拼装坡道机构中的钢框底座和钢板母平台形成一定角度,将高度固定钢管放置在钢框底座和钢板母平台之间以将两者支撑起,根据需要将钢板子平台从钢板母平台的滑槽结构内抽出,将连接杆依次贯穿每个所述拼装坡道机构上的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以将多个拼装坡道机构并排连接,完成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的搭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可根据出入口宽度需要并排若干拼装坡道机构,相较于钢管模板搭设坡道,本实用新型可多次周转使用,省人工节材,且支设收起方便,可人工操作,不占用大型起吊设备,坡道长度与高度可根据工程特点随意调整,适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的结构图;

图2是图1提供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中钢框底座的结构图;

图3是图1提供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的侧视图;

图4是图1提供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中钢板母平台和钢板子平台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提供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中销钉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钢框底座2-钢板母平台

3-钢板子平台4-翻板

5-连接杆6-销钉

7-高度固定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长度方向”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拼装坡道机构;所述拼装坡道机构包括:钢框底座1、钢板母平台2和钢板子平台3;所述钢板母平台2的端部与所述钢框底座1的端部相铰接,使得所述钢板母平台2能够在竖直平面内翻转,所述钢板母平台2的底面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结构,所述钢板子平台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滑槽结构内,使得所述钢板子平台3能够沿所述钢板母平台2的长度方向滑动(如图4所述,钢板母平台2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向下翻卷,使得钢板母平台2的底面形成有滑槽结构,钢板子平台3可滑动地卡合于所述滑槽结构内,使得所述钢板子平台3能够沿所述钢板母平台2的长度方向滑动,以调节两者之间的长度);所述钢板母平台2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结构相连通的第一插孔,所述钢板子平台3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贯穿的第二插孔;连接杆5依次贯穿每个所述拼装坡道机构上的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以将多个拼装坡道机构并排连接;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还包括高度固定钢管7,所述高度固定钢管7夹合在所述钢框底座1和所述钢板母平台2之间,使得所述钢框底座1和所述钢板母平台2之间形成一定角度。在使用时,将每个拼装坡道机构中的钢框底座和钢板母平台形成一定角度,将高度固定钢管放置在钢框底座和钢板母平台之间以将两者支撑起,根据需要将钢板子平台从钢板母平台的滑槽结构内抽出,将连接杆依次贯穿每个所述拼装坡道机构上的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以将多个拼装坡道机构并排连接,完成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的搭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可根据出入口宽度需要并排若干拼装坡道机构,相较于钢管模板搭设坡道,本实用新型可多次周转使用,省人工节材,且支设收起方便,可人工操作,不占用大型起吊设备,坡道长度与高度可根据工程特点随意调整,适用性强。这里的钢框底座1为矩形长方形框,钢板母平台2采用厚度不小于2mm的长方形钢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钢框底座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卡合槽,转动所述钢板母平台2能够使其卡合于所述卡合槽内。这里的钢框底座1为一个矩形长方形框,使得整个钢板母平台2尺寸确保能恰好内置于钢框底座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钢框底座1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弧形齿槽,所述弧形齿槽沿所述钢框底座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高度固定钢管7至少部分卡合于所述弧形齿槽内。在远离所述钢框底座1和钢板母平台2铰接处切割若干半圆形凹齿,这里的凹齿设置在卡合槽相对两边(长边)形成的边翼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插孔的数量不少于3组,多组所述第二插孔沿所述钢板子平台3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为了调节钢板母平台2和钢板子平台3组成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钢板子平台3从钢板母平台2下方的滑槽结构内抽出,使得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相对齐,并利用连接杆5贯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5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插槽,多个所述贯穿插槽沿所述连接杆5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靠近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两侧的所述贯穿插槽内分别插接有销钉6,两个所述销钉6将多个所述拼装坡道机构相互夹紧。这里的贯穿插槽的截面可以为矩形,孔宽度不大于连接杆5直径的三分之一,长度4cm左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好的固定拼装坡道机构,使其之间并排设置,所述销钉6呈倒直角梯形状。销钉6的顶部焊接有钉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钢板子平台3中远离所述钢板母平台2的一端还铰接有翻板4。这里的翻板4的宽度和钢板子平台3的宽度保持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钢板母平台2和/或所述钢板子平台3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防滑镂空孔。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拼装坡道机构;

其中,所述拼装坡道机构包括:钢框底座(1)、钢板母平台(2)和钢板子平台(3);所述钢板母平台(2)的端部与所述钢框底座(1)的端部相铰接,使得所述钢板母平台(2)能够在竖直平面内翻转,所述钢板母平台(2)的底面设置为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结构,所述钢板子平台(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滑槽结构内,使得所述钢板子平台(3)能够沿所述钢板母平台(2)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钢板母平台(2)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结构相连通的第一插孔,所述钢板子平台(3)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贯穿的第二插孔;

连接杆(5)依次贯穿每个所述拼装坡道机构上的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以将多个拼装坡道机构并排连接;

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还包括高度固定钢管(7),所述高度固定钢管(7)夹合在所述钢框底座(1)和所述钢板母平台(2)之间,使得所述钢框底座(1)和所述钢板母平台(2)之间形成一定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底座(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卡合槽,转动所述钢板母平台(2)能够使其卡合于所述卡合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框底座(1)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弧形齿槽,所述弧形齿槽沿所述钢框底座(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高度固定钢管(7)至少部分卡合于所述弧形齿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孔的数量不少于3组,多组所述第二插孔沿所述钢板子平台(3)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上设置有多个贯穿插槽,多个所述贯穿插槽沿所述连接杆(5)的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靠近所述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两侧的所述贯穿插槽内分别插接有销钉(6),两个所述销钉(6)将多个所述拼装坡道机构相互夹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销钉(6)呈倒直角梯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子平台(3)中远离所述钢板母平台(2)的一端还铰接有翻板(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母平台(2)和/或所述钢板子平台(3)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防滑镂空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模块化拼装可调坡道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拼装坡道机构;拼装坡道机构包括:钢框底座、钢板母平台和钢板子平台;钢板母平台的端部与钢框底座的端部相铰接,使得钢板母平台能够在竖直平面内翻转,钢板母平台的底面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结构,钢板子平台至少部分位于滑槽结构内,使得钢板子平台能够沿钢板母平台的长度方向滑动;钢板母平台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滑槽结构相连通的第一插孔,钢板子平台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贯穿的第二插孔;解决了传统的坡道设备存在搭拆不便、易滑移,且长度和高度难以调节、自重大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龑;胡海;郭海俊;孔宪勇;陈瑶;郑年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1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