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具体涉及一种早产儿保暖袋。
背景技术:
1、在2022年《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复苏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发生低体温与病死率及远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早产儿的保暖是复苏的重要措施。早产儿出生后需尽快使用聚乙烯膜或袋包裹躯干及四肢。
2、采用传统的保鲜膜包裹新生的早产儿,具有以下缺陷:穿脱麻烦,耗费时间长,常常延误抢救时机;包裹后不便于对早产儿进行操作,例如脐带结扎、脐静脉穿刺、血氧饱和度测定、外周静脉穿刺等复苏操作,并且会影响新生儿肢体活动,不便于评估早产儿肌张力的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早产儿保暖袋,使其便于快速包裹早产儿,快速对早产儿进行保温,并能够便于对包裹后的早产儿进行相关部位的操作,且能够便于在操作后对早产儿重新进行包裹保温。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早产儿保暖袋,包括:
4、袋体,所述袋体用于包裹早产儿;
5、十字孔,开设在所述袋体的一侧侧面上,所述十字孔对应所述早产儿的脐带位置;
6、胶贴,粘贴在所述十字孔的位置,用于封堵所述十字孔。
7、优选地,所述袋体的下部中间开设有第一撕开孔,所述第一撕开孔对应所述早产儿的两腿中间位置。
8、优选地,所述第一撕开孔由多个孔洞依次排列形成纵向直线。
9、优选地,所述第一撕开孔的上端与所述十字孔的下端相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撕开孔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袋体的另一侧侧面上。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撕开孔的下端设置在对应所述早产儿脐带处的后背位置。
12、优选地,所述袋体的上部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撕开孔,所述第二撕开孔对应所述早产儿的手臂位置。
13、优选地,所述第二撕开孔由多个孔洞依次排列形成弧线。
1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早产儿保暖袋,其袋体便于将早产儿放置到其中,操作便捷,大大缩短包裹早产儿所需时间,快速实现早产儿的保温,为后续的复苏抢救早产儿节省时间;且密封效果好,保暖效果佳;其袋体上开设有十字孔,便于对早产儿的脐带等部位进行操作,也便于操作后通过袋体的撕开部分再次对早产儿进行包裹保温;其十字孔处封堵有胶贴,便于在无需使用十字孔时,通过胶贴保持袋体保温。
16、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早产儿保暖袋,其袋体的下部、上部均可以设置撕开孔,便于露出早产儿的腿部、手臂进行操作,也便于通过袋体的撕开部分对早产儿的露出部位进行重新包裹。
1.一种早产儿保暖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早产儿保暖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的下部中间开设有第一撕开孔(110),所述第一撕开孔(110)对应所述早产儿的两腿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早产儿保暖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撕开孔(110)由多个孔洞依次排列形成纵向直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早产儿保暖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撕开孔(110)的上端与所述十字孔(2)的下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早产儿保暖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撕开孔(110)的下端延伸至所述袋体(1)的另一侧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早产儿保暖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撕开孔(110)的下端设置在对应所述早产儿脐带处的后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早产儿保暖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的上部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撕开孔(120),所述第二撕开孔(120)对应所述早产儿的手臂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早产儿保暖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撕开孔(120)由多个孔洞依次排列形成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