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车辆,尤其涉及一种轮圈、轮毂、车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1、汽车的车轮需要进行动平衡调节,以增强驾驶舒适感,减少汽油消耗,增加轮胎使用寿命,保证车辆的直行稳定性,降低底盘悬挂配件的磨损以及增强行驶安全。
2、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在车轮的轮圈安装平衡块,以实现对车轮进行动平衡调节。目前为了解决安装平衡块导致轮圈漆面被刮擦,影响轮圈外观质量的问题,通常采用粘胶将平衡块粘接于轮圈的安装面,但是,在车轮转动过程中,由于平衡块受到的离心力具有与所述安装面相平行的分力,该分力将导致平衡块相对轮圈发生位移,使得平衡块平衡能力失效或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轮圈、轮毂、车轮及车辆,使得在车轮转动过程中,平衡块受到的离心力的方向与所述安装面相垂直,从而可以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平衡块与轮圈会发生相对位移,导致平衡块平衡能力失效或脱落。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圈,包括两个轮缘及处于两个所述轮缘之间的胎圈座,所述胎圈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轮缘相连,沿所述胎圈座轴线方向,所述胎圈座的内壁面包括两个安装面,两个所述安装面分别邻近两个所述轮缘设置,各所述安装面均沿所述胎圈座轴向延伸设置。
3、根据本技术的轮圈,由于胎圈座处于两个所述轮缘之间,且所述胎圈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轮缘相连,如此,使得两个轮缘和胎圈座共同分担轮胎的重量和侧向力,能够确保轮圈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另外,该结构使得轮胎可以方便地安装在轮圈上,同时也有助于确保轮胎在安装时不会受到损坏,从而提高轮圈的使用寿命。所述胎圈座的内壁面包括两个安装面,两个所述安装面分别邻近两个所述轮缘设置,各所述安装面均沿所述胎圈座轴向延伸设置,如此,使得在安装面安装平衡块操作简单,由于安装面沿沿所述胎圈座轴向延伸设置,使得在车轮转动的时候,平衡块受到的离心力的方向处于所述胎圈座径向,即离心力的方向与所述安装面相垂直,从而可以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平衡块与轮圈会发生相对位移,导致平衡块平衡能力失效或脱落。
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胎圈座包括两个抵接环段,两个抵接环段的外壁面用于与轮胎的内圈相抵接,两个所述抵接环段与两个所述轮缘对应设置,各所述抵接环段均与对应的所述轮缘相连,在两个所述轮缘相背离方向上,各所述抵接环段的厚度均呈递增设置;
5、所述安装面形成于所述抵接环段的内壁面。
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各所述安装面均呈环形设置,且沿所述胎圈座的周向延伸设置。
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各所述轮缘的外壁面与对应的所述抵接环段的外壁面通过第一圆弧曲面相连接。
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各所述轮缘的内壁面与对应的所述抵接环段的内壁面通过第二圆弧曲面相连接。
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圆弧曲面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连接的多个弧面段。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弧面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面段、第二弧面段以及第三弧面段,所述第一弧面段的半径为r1,所述第二弧面段的半径为r2,所述第三弧面段的半径为r3,其中,r1>r2,r3>r2。
1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毂,该轮毂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轮圈,所述轮圈包括两个轮缘及处于两个所述轮缘之间的胎圈座,所述胎圈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轮缘相连,沿所述胎圈座轴线方向,所述胎圈座的内壁面包括两个安装面,两个所述安装面分别邻近两个所述轮缘设置,各所述安装面均沿所述胎圈座轴向延伸设置。
12、根据本技术的轮毂,由于胎圈座处于两个所述轮缘之间,且所述胎圈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轮缘相连,如此,使得两个轮缘和胎圈座共同分担轮胎的重量和侧向力,能够确保轮圈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另外,该结构使得轮胎可以方便地安装在轮圈上,同时也有助于确保轮胎在安装时不会受到损坏,从而提高轮圈的使用寿命。所述胎圈座的内壁面包括两个安装面,两个所述安装面分别邻近两个所述轮缘设置,各所述安装面均沿所述胎圈座轴向延伸设置,如此,使得在安装面安装平衡块操作简单,由于安装面沿沿所述胎圈座轴向延伸设置,使得在车轮转动的时候,平衡块受到的离心力的方向处于所述胎圈座径向,即离心力的方向与所述安装面相垂直,从而可以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平衡块与轮圈会发生相对位移,导致平衡块平衡能力失效或脱落。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平衡组件包括两个平衡块,两个所述平衡块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面。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各所述平衡块与对应的所述安装面粘接固定;和/或
15、各所述平衡块与对应的所述安装面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卡接固定;和/或,
16、所述平衡组件设置多个,多个所述平衡组件沿所述胎圈座的周向间隔设置。
17、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轮,所述车轮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轮毂,该轮毂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轮圈,所述轮圈包括两个轮缘及处于两个所述轮缘之间的胎圈座,所述胎圈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轮缘相连,沿所述胎圈座轴线方向,所述胎圈座的内壁面包括两个安装面,两个所述安装面分别邻近两个所述轮缘设置,各所述安装面均沿所述胎圈座轴向延伸设置。
18、根据本技术的车轮,由于胎圈座处于两个所述轮缘之间,且所述胎圈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轮缘相连,如此,使得两个轮缘和胎圈座共同分担轮胎的重量和侧向力,能够确保轮圈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另外,该结构使得轮胎可以方便地安装在轮圈上,同时也有助于确保轮胎在安装时不会受到损坏,从而提高轮圈的使用寿命。所述胎圈座的内壁面包括两个安装面,两个所述安装面分别邻近两个所述轮缘设置,各所述安装面均沿所述胎圈座轴向延伸设置,如此,使得在安装面安装平衡块操作简单,由于安装面沿沿所述胎圈座轴向延伸设置,使得在车轮转动的时候,平衡块受到的离心力的方向处于所述胎圈座径向,即离心力的方向与所述安装面相垂直,从而可以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平衡块与轮圈会发生相对位移,导致平衡块平衡能力失效或脱落。
19、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轮轮,所述车轮包括轮毂包,该轮毂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轮圈,所述轮圈包括两个轮缘及处于两个所述轮缘之间的胎圈座,所述胎圈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轮缘相连,沿所述胎圈座轴线方向,所述胎圈座的内壁面包括两个安装面,两个所述安装面分别邻近两个所述轮缘设置,各所述安装面均沿所述胎圈座轴向延伸设置。
20、根据本技术的车辆,由于胎圈座处于两个所述轮缘之间,且所述胎圈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轮缘相连,如此,使得两个轮缘和胎圈座共同分担轮胎的重量和侧向力,能够确保轮圈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另外,该结构使得轮胎可以方便地安装在轮圈上,同时也有助于确保轮胎在安装时不会受到损坏,从而提高轮圈的使用寿命。所述胎圈座的内壁面包括两个安装面,两个所述安装面分别邻近两个所述轮缘设置,各所述安装面均沿所述胎圈座轴向延伸设置,如此,使得在安装面安装平衡块操作简单,由于安装面沿沿所述胎圈座轴向延伸设置,使得在车轮转动的时候,平衡块受到的离心力的方向处于所述胎圈座径向,即离心力的方向与所述安装面相垂直,从而可以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平衡块与轮圈会发生相对位移,导致平衡块平衡能力失效或脱落。
21、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1.一种轮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轮缘及处于两个所述轮缘之间的胎圈座,所述胎圈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轮缘相连,沿所述胎圈座轴线方向,所述胎圈座的内壁面包括两个安装面,两个所述安装面分别邻近两个所述轮缘设置,各所述安装面均沿所述胎圈座轴向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座包括两个抵接环段,两个抵接环段的外壁面用于与轮胎的内圈相抵接,两个所述抵接环段与两个所述轮缘对应设置,各所述抵接环段均与对应的所述轮缘相连,在两个所述轮缘相背离方向上,各所述抵接环段的厚度均呈递增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安装面均呈环形设置,且沿所述胎圈座的周向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轮缘的外壁面与对应的所述抵接环段的外壁面通过第一圆弧曲面相连接;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弧曲面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连接的多个弧面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弧面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面段、第二弧面段以及第三弧面段,所述第一弧面段的半径为r1,所述第二弧面段的半径为r2,所述第三弧面段的半径为r3,其中,r1>r2,r3>r2。
7.一种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衡组件,所述平衡组件包括两个平衡块,两个所述平衡块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安装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平衡块与对应的所述安装面粘接固定;和/或
10.一种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毂。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