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柱加强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6-05  86


本申请属于车辆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中柱加强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在现代汽车工业越来越追求高性能、轻量化、安全环保的时代,人们除了对于车辆的安全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外,更加重视汽车的外观审美,因此无框门车型也越来越受到欢迎。然而,由于无框门车型的特性,b柱加强板的外造型面与侧围外板的门洞止口处安装面的距离比较短,为了满足车辆的侧碰和顶压指标,往往需要在b柱内板和b柱加强板之间增加b柱支撑板,或者增加b柱加强板或者b柱内板的厚度,从而不仅导致车身较重,制造成本高,还容易受到视野、车内乘员空间等影响,影响了b柱截面尺寸的上限值,造成b柱的相关参数优化设计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中柱加强结构及车辆,通过在中柱加强板的外表面设置凹槽,并在凹槽处设置加强筋结构,不仅保证了整个中柱加强结构的稳定性,满足车辆的侧碰和顶压指标的同时,还能减少所需的零部件数量,实现轻量化,降低了制造成本,简化了相关参数的优化设计。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中柱加强结构,包括:

3、中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4、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具有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前门洞止口和后门洞止口;

5、中柱加强板,所述中柱加强板的前侧外端部安装于所述侧围外板的所述前门洞止口处,所述中柱加强板的后侧外端部安装于所述侧围外板的所述后门洞止口处,且所述中柱加强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凹槽;

6、中柱内板,所述中柱内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中柱加强板的前侧内端部和后侧内端部相连;

7、加强筋结构,所述加强筋结构设置在所述中柱加强板的凹槽处。

8、根据本申请的中柱加强结构,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通过增加b柱支撑板或者增加板厚的方式,通过直接在中柱加强板的凹槽处设置了加强筋结构,不仅保证了整个中柱加强结构的稳定性,满足车辆的侧碰和顶压指标的同时,还能减少所需的零部件数量,实现轻量化,降低了制造成本,避免了视野和车内乘员空间等因素的约束限制,简化了相关参数的优化设计。

9、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

10、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前侧壁并与所述中柱加强板靠近所述凹槽的区域相连;

11、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后侧壁并与所述中柱加强板靠近所述凹槽的区域相连。

12、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中的至少一个沿上下方向的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13、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外表面和所述中柱加强板的外表面之间沿内外方向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和/或

14、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外表面和所述中柱加强板的外表面之间沿所述内外方向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1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沿前后方向之间的距离由上端往中端逐渐变小,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沿前后方向之间的距离由中端往下端逐渐变大。

1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筋结构还包括:

17、至少一个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内底壁上,且所述第三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之间。

18、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上端和所述凹槽的上端间隔开。

19、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最外点或所述第二加强筋的最外点与所述第三加强筋的最外点沿内外方向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变小。

2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中柱加强板外表面设置有凸台,所述加强筋结构的下端与所述凸台相连。

21、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

22、如上所述的中柱加强结构。

23、根据本申请的车辆,通过在中柱加强板的外表面设置凹槽,并在凹槽处设置加强筋结构,不仅保证了整个中柱加强结构的稳定性,满足车辆的侧碰和顶压指标的同时,还能减少所需的零部件数量,实现轻量化,降低了制造成本,简化了相关参数的优化设计。

24、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中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中的至少一个沿上下方向的截面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外表面和所述中柱加强板的外表面之间沿内外方向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沿前后方向之间的距离由上端往中端逐渐变小,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沿前后方向之间的距离由中端往下端逐渐变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上端和所述凹槽的上端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最外点或所述第二加强筋的最外点与所述第三加强筋的最外点沿内外方向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变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中柱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柱加强板外表面设置有凸台,所述加强筋结构的下端与所述凸台相连。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柱加强结构及车辆,属于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中柱加强结构包括侧围外板、中柱加强板、中柱内板和加强筋结构,侧围外板具有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前门洞止口和后门洞止口;中柱加强板的前侧外端部安装于侧围外板的前门洞止口处,中柱加强板的后侧外端部安装于侧围外板的后门洞止口处,且中柱加强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凹槽;中柱内板的两侧分别与中柱加强板的前侧内端部和后侧内端部相连;加强筋结构设置在中柱加强板的凹槽处。通过在中柱加强板的外表面设置凹槽,并在凹槽处设置加强筋结构,不仅保证了整个中柱加强结构的稳定性,满足车辆的侧碰和顶压指标,还能减少所需的零部件数量,降低了制造成本,简化了相关参数的优化设计。

技术研发人员:陈胜,刘思麟,王世坤,周维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9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12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