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的空气炸锅多利用顶部热风烘烤食材,在遇到大量食材或者难熟的肉类、红薯等食材时,容易出现底部受热不足,烘烤不均匀,熟制不彻底的现象。而且单纯的对流加热的穿透效果差,不能较好的激发食材的香味,进而造成用户的烹饪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空气炸锅,该空气炸锅具有对食材的加热穿透效果好,对食材的增香增熟效果好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锅包括机体、加热组件、锅体和热风组件,所述机体内具有容置腔;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的底部;所述锅体内具有烹饪腔,所述锅体适于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并位于所述加热组件上方,所述锅体的底壁包括受热部,所述受热部用于在被加热组件加热时向所述烹饪腔辐射远红外线;所述热风组件安装于所述机体并位于所述锅体上方,所述热风组件用于向所述烹饪腔输送热风。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热风组件在烹饪腔内形成热风对流,以实现对食材的烘烤。在此基础上,加热组件加热锅体的底壁,底壁处的受热部升温并释放远红外线,相比于热风对流,远红外线对食材的热穿透效果更好,由此更好地实现对食材的增香增熟效果。
5、可选地,所述底壁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锅体的周壁的下端相连,所述连接板设有开口;所述受热部包括炭板,所述炭板与所述连接板相连并封闭所述开口。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带有开口的连接板,且炭板封闭开口,使得炭板外露并能够与加热组件直接接触,由此使得加热组件与炭板之间的传热效率更高,进而释放更多远红外线,也保证炭板的上表面外露,其释放的远红外线不易被阻挡,能够更好地穿透食材,以更好地提高对食材的增熟增香效果。而且,相比于其他材质,炭板升温后既能够释放大量远红外线,以满足对食材的增熟增香效果,同时还具有制作成本更低的效果。
6、可选地,所述连接板为环形板,所述底壁还包括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炭板夹置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压板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第一压板与连接板相连,并将炭板夹置在连接板和第一压板之间,使得炭板与连接板的连接强度高、连接可靠度高。
7、可选地,所述烹饪腔的底面包括中心区和环绕所述中心区的环形区,所述中心区的最小高度大于所述环形区的最大高度;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用于承载食材的炸篮,所述炸篮设置于所述烹饪腔内并具有过风孔,所述炸篮位于所述中心区上方并与所述中心区间隔开,所述炸篮与所述中心区之间限定出与所述过风孔连通的第一风道,所述炸篮、所述环形区和所述锅体的周壁之间限定出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中心区的最小高度大于所述环形区的最大高度,使得热风由第二风道进入第一风道内会因第一风道横截面积的缩小而增大流动速度,更高风速的热风由第一风道穿过过风孔后对食材的穿透性更高,食材的熟制均匀度更高。
8、可选地,所述环形区和所述中心区均为平面,所述烹饪腔的底面还包括衔接所述环形区和所述中心区的过渡区,所述过渡区与所述环形区之间的角度为α,其中,90°≤α≤135°。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过渡区与环形区之间的角度为直角或钝角,使得热风由过渡区进入第一风道时所受风阻更小,形成扰流的几率更低,热风进入第一风道的风速更大。
9、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道在高度方向的尺寸为h,其中,5mm≤h≤30mm。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设置第一风道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30mm,一方面不会因为尺寸过小而影响热风循环效果,另一方面不会因为尺寸过大而影响炭板释放的远红外线对食材的辐射穿透效果。
10、可选地,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夹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底面和所述加热组件之间,所述弹性件朝所述锅体压迫所述加热组件。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在容置腔的底面和加热组件之间设置弹性件,使得加热组件在高度方向可移动,在锅体放置在机体的容置腔内时,加热组件承托锅体并向下挤压弹性件,此时弹性件的回弹力保证加热组件与锅体的抵接可靠性高度,进而有效保证加热组件对炭板的加热效率。
11、可选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导热板、第二压板和加热管,所述导热板的上表面与所述锅体的外底壁面贴合接触;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导热板相连,所述第二压板位于所述导热板背离所述锅体的一侧;所述加热管夹置于所述第二压板和所述导热板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将加热管夹置于相连的第二压板和导热板之间,使得加热管与导热板的连接可靠性高,加热组件的装配效率高;而且,导热板与锅体的底壁的外表面的贴合接触,使得加热管与锅体的底壁之间的传热效率高,炭板的升温速度更快。
12、可选地,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导热板的下表面。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设置温度传感器检测导热板的温度,能够相应得知炭板的温度,由此可以根据该温度精准控制加热管的功率,避免炭板释放的远红外线过多或过少,进一步保证食材熟制均匀度。
13、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多个弹簧,所述导热板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弹簧一一对应的多个导向柱,所述弹簧套设在相应所述导向柱上,所述弹簧夹设于所述导热板和所述容置腔的底面之间,所述弹簧在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压板和所述加热管间隔开。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导向柱插设在相应弹簧内,以实现对弹簧的径向限位,有效避免弹簧弯折而导致其对加热组件的弹性支撑失效。
14、可选地,所述机体包括隔热内衬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隔热内衬的下端相连,所述支撑板和所述隔热内衬限定出所述容置腔的至少部分,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隔热内衬内。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隔热内衬,有效避免加热管的热量朝机体外表面辐射,进而保证机体外表面温度不会过高而烫伤用户。
1.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31)包括连接板(311),所述连接板(311)与所述锅体(3)的周壁的下端相连,所述连接板(311)设有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11)为环形板,所述底壁(31)还包括第一压板(313),所述第一压板(313)与所述连接板(311)相连,所述炭板夹置于所述连接板(311)和所述第一压板(31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腔的底面包括中心区(315)和环绕所述中心区(315)的环形区(316),所述中心区(315)的最小高度大于所述环形区(316)的最大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区(316)和所述中心区(315)均为平面,所述烹饪腔的底面还包括衔接所述环形区(316)和所述中心区(315)的过渡区(317),所述过渡区(317)与所述环形区(316)之间的角度为α,其中,90°≤α≤13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7)在高度方向的尺寸为h,其中,5mm≤h≤3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夹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底面和所述加热组件(2)之间,所述弹性件朝所述锅体(3)压迫所述加热组件(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2)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温度传感器(9),所述温度传感器(9)安装于所述导热板(21)的下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多个弹簧(6),所述导热板(21)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弹簧(6)一一对应的多个导向柱(211),所述弹簧(6)套设在相应所述导向柱(211)上,所述弹簧(6)夹设于所述导热板(21)和所述容置腔的底面之间,所述弹簧(6)在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压板(22)和所述加热管(23)间隔开。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包括隔热内衬(11)和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与所述隔热内衬(11)的下端相连,所述支撑板(12)和所述隔热内衬(11)限定出所述容置腔的至少部分,所述加热组件(2)设置在所述隔热内衬(11)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