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电梯导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6-03  95


本技术涉及电梯导轨,具体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电梯导轨。


背景技术:

1、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高速电梯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大多数升降电梯多为导轨式,电梯导轨是由钢轨和连接板构成的电梯构件,它分为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从截面形状分为t形,l形和空心三种形式。导轨在起导向作用的同时,承受轿厢,电梯制动时的冲击力,安全钳紧急制动时的冲击力等即在电梯运行中轿厢沿固定设置的导轨运行。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2、现有的导轨支架在固定导轨时,固定方式相对简单,导轨支架在长时间受到纵向作用力后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影响到电梯在电梯导轨上的正常运行,其次,导轨运行时与其配套的是导靴结构,导靴结构会与导轨的表面进行反复的摩擦,增加导靴结构与导轨的表面的摩擦性,增加电梯的升降的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电梯导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高稳定性电梯导轨,包括电梯墙体、安装架板和电梯导轨,所述安装架板的背部与电梯墙体的正面搭接,所述电梯导轨设置为工形状,所述电梯导轨的背部与安装架板的正面搭接,所述安装架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为l形状,所述固定板的横向面底部与电梯墙体的顶部搭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且贯穿至电梯墙体的内部,所述安装架板的正面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l形板一,两个所述l形板一的横向面均设置有两个固定组件一且贯穿至固定板的背部,所述安装架板的正面底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l形板二,两个所述l形板二的正面均设置有与固定组件一结构相同的两个固定组件二且贯穿至电梯墙体的背部,所述电梯导轨的正面左右两侧等距阵列设置有若干个钢珠。

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架板的背部底部设置有限位板,四个所述固定组件二的背部贯穿限位板的左右两端。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板设置为矩形状。

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组件一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外壁贯穿l形板一、安装架板和固定板的前后两端,所述固定螺栓的外壁套接有防滑卡圈,所述防滑卡圈的正面与固定板的背部外壁搭接,所述固定螺栓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的正面与防滑卡圈的背部搭接。

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两个所述固定螺杆分别设置在靠近固定螺栓的外壁的一侧。

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梯导轨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与固定螺栓直径大小相同的四个固定孔,所述电梯导轨的前侧横向面的顶部开设有内外贯通竖向槽,所述竖向槽的内部等距阵列开设有与钢珠数量相同的横向槽且贯穿竖向槽的左右两端,所述电梯导轨的正面左右两侧等距阵列开设有与钢珠数量相同的弧形卡槽。

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钢珠的外壁与弧形卡槽的内壁搭接,所述横向槽的内部与弧形卡槽的内部相互连通。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梯导轨的前侧横向面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底部外壁与竖向槽的内壁搭接。

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电梯导轨,采用安装架板、固定板、l形板一、l形板二、固定螺杆、固定组件一、固定组件二和限位板之间的配合,通过固定螺杆对l形板二进行纵向固定,同时通过固定组件一和固定组件二对l形板二进行横向固定,并通过固定板、l形板一、l形板二和限位板配合固定螺杆、固定组件一和固定组件二将安装架板与电梯导轨之间进行夹持,使得增大固定的接触面积,使得不易发生形变,增加电梯导轨的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导轨支架在固定导轨时,固定方式相对简单,导轨支架在长时间受到纵向作用力后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影响到电梯在电梯导轨上的正常运行的问题,达到了增大固定的接触面积,不易发生形变,增加电梯导轨的稳定性的有益效果。

13、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电梯导轨,采用钢珠、竖向槽、横向槽、弧形卡槽和密封塞之间的配合,通过在竖向槽内注入润滑油,并通过横向槽将润滑油输送至弧形卡槽的内壁,在电梯升降时,钢珠沿着弧形卡槽进行滚动时,从而将润滑油均匀的涂抹在钢珠的表面,从而提高导靴结构与导轨的表面的润滑性,减少电梯升降的阻力,解决了轨运行时与其配套的是导靴结构,导靴结构会与导轨的表面进行反复的摩擦,增加导靴结构与导轨的表面的摩擦性,增加电梯的升降的阻力的问题,达到了提高的导靴结构与导轨的表面的润滑性,减少电梯的升降的阻力有益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高稳定性电梯导轨,包括电梯墙体(1)、安装架板(2)和电梯导轨(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板(2)的背部与电梯墙体(1)的正面搭接,所述电梯导轨(3)设置为工形状,所述电梯导轨(3)的背部与安装架板(2)的正面搭接,所述安装架板(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设置为l形状,所述固定板(4)的横向面底部与电梯墙体(1)的顶部搭接,所述固定板(4)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7)且贯穿至电梯墙体(1)的内部,所述安装架板(2)的正面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l形板一(5),两个所述l形板一(5)的横向面均设置有两个固定组件一(8)且贯穿至固定板(4)的背部,所述安装架板(2)的正面底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l形板二(6),两个所述l形板二(6)的正面均设置有与固定组件一(8)结构相同的两个固定组件二(9)且贯穿至电梯墙体(1)的背部,所述电梯导轨(3)的正面左右两侧等距阵列设置有若干个钢珠(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板(2)的背部底部设置有限位板(11),四个所述固定组件二(9)的背部贯穿限位板(11)的左右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1)设置为矩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一(8)包括固定螺栓(81),所述固定螺栓(81)的外壁贯穿l形板一(5)、安装架板(2)和固定板(4)的前后两端,所述固定螺栓(81)的外壁套接有防滑卡圈(82),所述防滑卡圈(82)的正面与固定板(4)的背部外壁搭接,所述固定螺栓(81)的外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83),所述固定螺母(83)的正面与防滑卡圈(82)的背部搭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螺杆(7)分别设置在靠近固定螺栓(81)的外壁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导轨(3)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与固定螺栓(81)直径大小相同的四个固定孔(301),所述电梯导轨(3)的前侧横向面的顶部开设有内外贯通竖向槽(302),所述竖向槽(302)的内部等距阵列开设有与钢珠(10)数量相同的横向槽(303)且贯穿竖向槽(302)的左右两端,所述电梯导轨(3)的正面左右两侧等距阵列开设有与钢珠(10)数量相同的弧形卡槽(3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珠(10)的外壁与弧形卡槽(304)的内壁搭接,所述横向槽(303)的内部与弧形卡槽(304)的内部相互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电梯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导轨(3)的前侧横向面的顶部活动连接有密封塞(31),所述密封塞(31)的底部外壁与竖向槽(302)的内壁搭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电梯导轨,涉及电梯导轨技术领域,包括电梯墙体、安装架板和电梯导轨,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且贯穿至电梯墙体的内部,两个所述L形板一的横向面均设置有两个固定组件一且贯穿至固定板的背部,所述安装架板的正面底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L形板二,两个所述L形板二的正面均设置有与固定组件一结构相同的两个固定组件二且贯穿至电梯墙体的背部,所述电梯导轨的正面左右两侧等距阵列设置有若干个钢珠。本技术通过固定螺杆对L形板二进行纵向固定,同时通过固定组件一和固定组件二对L形板二进行横向固定,使得增大固定的接触面积,使得不易发生形变,增加电梯导轨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芳,颜廷虎,陆福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永方轨道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202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11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