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去静电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静电。而静电对许多产品(特别是小型的电子产品)具有危害性,如静电会吸附尘埃,降低电子产品的绝缘电阻,使电子产品寿命缩短。为此,各个产家均配置有去静电装置,以将物体表面携带的电荷中和掉。而传统的去静电装置只有去静电功能,没有除尘功能,因此在去除产品上所附带的静电后,还需要人工将不再被静电所吸附的尘埃打扫干净,提高了厂家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去静电除尘装置,旨在解决产品去除静电后还需要人工除尘造成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去静电除尘装置,包括:
机架;
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装于所述机架,工作台内部限定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
用于放置待去静电除尘产品,容纳腔内还设有连通外界的出气孔;
离子气流产生器,所述离子气流产生器装于所述机架对应所述工作台上方
的位置,用于向容纳腔输送带电荷的气流;以及
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的进风口与出气孔连通,可经出气孔对容纳腔进行抽风并产生负压,以带走容纳腔内的灰尘。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台上方设置离子气流产生器,并将吸尘装置的进风口与容纳腔的出气孔通连,在工作时先将待去静电产品放在工作台的容纳腔内,之后开启离子气流产生器和吸尘装置,离子气流产生器向容纳腔输送带电荷的气流,气流会将待去静电产品表面所附带的静电中和,静电被中和消除后,灰尘不再被静电吸附而脱落至工作台的容纳腔中,同时吸尘装置经出气孔对容纳腔进行抽风并产生负压,以将容纳腔内的灰尘从工作台的出气孔中带走。实现了自动去静电除尘功能,解决了传统的在去除静电后还需要人工进行除尘的问题,降低了厂家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5为工作台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6为工作台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去静电除尘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6所示,该去静电除尘装置包括机架1、工作台2、离子气流产生器3以及吸尘装置4。
其中,所述工作台2装于所述机架1,工作台1内部限定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用于放置待去静电除尘产品,容纳腔内还设有连通外界的出气孔21。所述离子气流产生器3装于所述机架1对应所述工作台2上方的位置,用于向容纳腔输送带电荷(一般包括正、负电荷)的气流。所述吸尘装置4的进风口与出气孔21连通,可经出气孔21对容纳腔进行抽风并产生负压,以带走容纳腔内的灰尘。
具体的,所述离子气流产生器3为离子风机、离子风棒或者离子风嘴,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离子风机。
具体的,所述工作台2中部内凹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出气孔21位于容纳腔底壁。使不再被静电吸附的灰尘不被吹散,落在工作台上,以便于吸尘装置4吸取。出气孔21也可以是其他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在工作台2底部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2底部设有向下延伸并将所述出气孔21围于其内的环形连接部22,有管道41的一端与吸尘装置4的进风口通连,另一端与环形连接部22通连,从而将吸尘装置4的进风口通过管道41与所述出气孔21通连。
示例性的,由于有些产品结构较为特殊,单单靠离子气流产生器3所产生的气流无法将不再被静电所吸附的灰尘吹落,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吹气装置(未图示),所述吹气装置装于机架1上,用于向容纳腔输送气流,以吹落附着在待去静电除尘产品上的灰尘。
具体的,所述机架1上设有中空的定型软管51,所述定型软管51一端与吹气装置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端口朝向容纳腔。优选的,定型软管可为鹅颈管、万向管,可以任意弯曲并确定方向的管道,便于调整位置,改变吹气装置吹出的气的朝向。面对不同大小的产品可对应调整定型软管的位置。
具体的,所述机架1还装有照明灯具6。优选地,照明灯具6装于机架1位于容纳腔上方的位置,便于操作人员观察。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包括上段23和下段24,其中,下段24为由上至下向容纳腔的底壁的中部倾斜的倾斜面。又或者说,容纳腔的底壁和内侧壁之间通过倾斜面过渡。以将待去静电除尘产品或者灰尘导向底壁的中部区域,上段23则可以根据需要而设定,倒如为垂直面或者同样为倾斜面。
具体的,所述机架1还设有用于将工作台2围于其内的围板7。
优选的,围板7采用透明或者半透明材料(如上玻璃或者亚克力等材料)制成便于观察以及防风隔尘。
进一步的,所述照明灯具6装于机架1位于离子气流产生器3一侧的位置,离子气流产生器3的外壳朝向操作人员的一侧设有与控制照明灯具6电连接并用控制照明灯具6的控制开关61以及与离子气流产生器3电连接并用于控制离子气流产生器3的控制按钮31。以便于操作人员操控照明灯具6和离子气流产生器3。
更具体的,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用于控制离子气流产生器3、吸尘装置4以及吹气装置(未图示)的总开关8,所述总开关8与离子气流产生器3、吸尘装置4以及吹气装置电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去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
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装于所述机架,工作台内部限定有顶部开口的容纳腔,用于放置待去静电除尘产品,容纳腔内还设有连通外界的出气孔(21);
离子气流产生器(3),所述离子气流产生器装于所述机架对应所述工作台上方的位置,用于向容纳腔输送带电荷的气流;以及
吸尘装置(4),所述吸尘装置(4)的进风口与出气孔连通,可经出气孔对容纳腔进行抽风并产生负压,以带走容纳腔内的灰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气流产生器为离子风机、离子风棒或者离子风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2)中部内凹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出气孔(21)位于容纳腔底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去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2)底部设有向下延伸并将所述出气孔(21)围于其内的环形连接部(22),有管道(41)的一端与吸尘装置(4)的进风口通连,另一端与环形连接部(22)通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装于机架(1)上,用于向容纳腔输送气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去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有中空的定型软管(51),所述定型软管(51)一端与吹气装置的出气口连接,另一端端口朝向容纳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还装有照明灯具(6)。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去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内侧壁包括上段(23)和下段(24),其中,下段(24)为由上至下向容纳腔的底壁的中部倾斜的倾斜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还设有用于将工作台围于其内的围板(7)。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去静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具装于机架位于离子气流产生器(3)一侧的位置,离子气流产生器(3)的外壳朝向操作人员的一侧设有与控制照明灯具(6)电连接并用控制照明灯具(6)的控制开关(61)以及与离子气流产生器电连接并用于控制离子气流产生器(3)的控制按钮(3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