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拉毛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88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路面,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路面拉毛装置。



背景技术: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为了提高路面的抗滑性和美观性,路面硬化前,利用拉毛机或人工拉槽方式制作抗滑纹路构造,也可以在路面硬化后采用刻槽机硬刻槽。但是传统混凝土路面拉毛施工技术比较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下,很难保证拉毛纹路的连贯性。

综上所述,目前拟寻求一种施工简便,连续作业且保证拉毛纹理顺畅美观的混凝土路面拉毛装置就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简便,连续作业且保证拉毛纹理顺畅美观的混凝土路面拉毛装置。

为了实现以上任一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路面拉毛装置,设置于地基上,包括:至少两模板、第一滚轴、传动齿轮、马达、支撑架、第二滚轴和传动杆;其中模板置于地基上,模板之间放料有混凝土,模板的模板下翼缘板固定于地基;模板的模板上翼缘板设置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通过支撑架固定相连,支撑架上设置马达,马达对应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的前后两侧设置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端部设置传动齿轮,传动齿轮连接于前后两侧的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齿轮通过链条与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上的受力齿轮相连,受力齿轮连接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的轴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的滚动方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架中部位置设置底板,底板上设置马达。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板为半“工”字形钢模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地钉穿过模板下翼缘板伸入地基中,将模板下翼缘板与地基固定。

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混凝土路面拉毛装置中的双滚轴自动前后拉毛器能够有效控制拉毛滚轴匀速行进,成倍调高拉毛效率,连贯完成拉毛工序,保证拉毛纹理顺畅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混凝土路面拉毛装置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其中:1——模板;2——地基;3——地钉;4——混凝土;5——上翼缘板;6——下翼缘板;7——第一滚轴;8——轴承;9——链条;10——受力齿轮;11——传动齿轮;12——马达;13——底板;14——支撑架;15——第二滚轴;16——传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到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混凝土路面拉毛装置被展示,该混凝土路面拉毛装置设置于地基(2)上,包括至少两模板(1)、地钉(3)、混凝土(4)、上翼缘板(5)、下翼缘板(6)、第一滚轴(7)、轴承(8)、链条(9)、受力齿轮(10)、传动齿轮(11)、马达(12)、底板(13)、支撑架(14)、第二滚轴(15)和传动杆(16)。

模板(1)置于地基(2)上,所述模板(1)为半“工”字形钢模板,两模板(1)之间放料有混凝土(4)。模板(1)的模板下翼缘板(6)固定于地基(2),具体而言,通过地钉(3)将模板下翼缘板(6)与地基(2)固定,地钉(3)穿过模板下翼缘板(6)伸入地基(2)中。

模板(1)的模板上翼缘板(5)设置第一滚轴(7)和第二滚轴(15),第一滚轴(7)和第二滚轴(15)通过支撑架(14)固定相连,即,支撑架(14)连接两端的第一滚轴(7)和第二滚轴(15)。

支撑架(14)中部位置设置底板(13),底板(13)上设置马达(12),马达(12)对应第一滚轴(7)和第二滚轴(15)的前后两侧设置传动杆(16),所述传动杆(16)端部设置传动齿轮(11),传动齿轮(11)连接于前后两侧的第一滚轴(7)和第二滚轴(15),从而带动第一滚轴(7)和第二滚轴(15)滚动。具体而言,马达(12)连接驱动传动杆(16)转动。

具体而言,所述传动齿轮(11)通过链条(9)与第一滚轴(7)和第二滚轴(15)上的受力齿轮(10)相连;所述受力齿轮(10)连接第一滚轴(7)和第二滚轴(15)的轴承(8),可带动滚轴前后滚动,对混凝土(4)进行碾压拉毛,且第一滚轴(7)和第二滚轴(15)的滚动方向一致。

该混凝土路面拉毛装置的使用如下:

振捣整平路面后,表面砂浆沿纵向的厚度和水灰比都已达到均匀,但沿横向可能尚不均匀,应采用刮尺进行饰面。待表面泌水蒸发消失,再使用刮板或抹刀进行1-2遍收浆饰面或抹光。在现浇混凝土收水抹面的基础上,架设凝土路面拉毛装置,进行第一遍拉毛,选用相应长度的拉毛滚轴,采用揉压法,靠住模板,顺横坡方向进行,将混凝土路表面压实,一般来回拉1-2次即可。当路面析水现象停止,水泥浆达到一定稠度时再进行表面第二遍拉毛处理,拉毛过程缓慢匀速进行,直至纹路均匀美观,一次性完成,中途不得中断停留。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路面拉毛装置,设置于地基(2)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模板(1)、第一滚轴(7)、传动齿轮(11)、马达(12)、支撑架(14)、第二滚轴(15)和传动杆(16);

其中模板(1)置于地基(2)上,模板(1)之间放料有混凝土(4),模板(1)的模板下翼缘板(6)固定于地基(2);模板(1)的模板上翼缘板(5)设置第一滚轴(7)和第二滚轴(15),第一滚轴(7)和第二滚轴(15)通过支撑架(14)固定相连,支撑架(14)上设置马达(12),马达(12)对应第一滚轴(7)和第二滚轴(15)的前后两侧设置传动杆(16),所述传动杆(16)端部设置传动齿轮(11),传动齿轮(11)连接于前后两侧的第一滚轴(7)和第二滚轴(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路面拉毛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齿轮(11)通过链条(9)与第一滚轴(7)和第二滚轴(15)上的受力齿轮(10)相连,受力齿轮(10)连接第一滚轴(7)和第二滚轴(15)的轴承(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路面拉毛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滚轴(7)和第二滚轴(15)的滚动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路面拉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架(14)中部位置设置底板(13),底板(13)上设置马达(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路面拉毛装置,其特征在于,模板(1)为半“工”字形钢模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路面拉毛装置,其特征在于,地钉(3)穿过模板下翼缘板(6)伸入地基(2)中,将模板下翼缘板(6)与地基(2)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路面拉毛装置,包括模板、地基、地钉、混凝土、上翼缘板、下翼缘板、第一滚轴、轴承、链条、马达、受力齿轮、传动齿轮、底板、支撑架、第二滚轴和传动杆,所述模板为半“工”字形钢模板,通过地钉将模板下翼缘板与地基固定,所述模板上翼缘板设置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所述第一滚轴和第二滚轴通过支撑架固定相连,所述支撑架中部设置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马达,所述马达前后设置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端部设置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通过链条与受力齿轮相连,所述受力齿轮连接轴承,可带动滚轴前后滚动,对混凝土进行碾压拉毛。

技术研发人员:于亚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倡创(上海)咨询管理事务所
技术研发日:2019.06.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