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362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电动车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手柄后视镜是摩托车的必要部件,驾驶人员可以通过后视镜观察摩托车后方交通情况,以便于提前做出超车、变道、转弯等准备,但目前的摩托车后视镜一般是固定在车架上的,安装拆卸都很不方便,手柄连接不牢固,容易掉落,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于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103863460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安装结构,包括后视镜总成,后视镜总成的下方连接有手柄总成,后视镜总成包括后视镜镜框,后视镜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连接手柄总成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手柄总成上设有与支撑杆上的外螺纹相适配的螺孔座,外螺纹旋入螺孔座内,外螺纹的上方套有锁紧螺母。

后视镜通过其端部的外螺纹旋拧至摩托车手柄内,并通过锁紧螺母加固拧紧后,驾驶人员若对后视镜的角度感到不适时,无法做出较大范围的安装角度调整,操作不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上述方案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安装角度且牢固性好的摩托车后视镜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安装结构,包括固设在后视镜外壳周侧的装配体、以及活动安装于所述装配体内的衔接杆。

所述装配体包括一端呈开口设置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内壁上固设有一圈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周向内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沿所述安装杆轴线开设的滑槽,所述衔接杆的周侧突设有与所述滑槽一一对应、且滑移适配的滑块,所述衔接杆远离所述装配体的一端水平安装有定位件,所述限位圈的端面与所述定位件之间的间隙内还设置有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限位圈的内壁上开设滑槽,并将滑槽对应卡接至衔接杆周侧固定连接的相邻两块滑块之间,再将衔接杆远离安装杆的一端螺纹连接至摩托车手柄上,与直接安装后视镜的区别在于,当使用者对后视镜的角度感到不合适时,可拉伸安装杆使弹性件收缩,且滑槽脱离滑块后转动至合适的角度,下压安装杆,使滑槽与滑块再次卡接配合,以完成角度调整,操作方便快捷,衔接牢固稳定性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圈位于所述安装杆的敞口外延处,所述衔接杆的两端周侧均开设有螺纹,且所述衔接杆的一端穿出所述限位圈后与所述安装杆的底壁活动抵接、另一端螺纹连接至摩托车手柄杆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衔接杆通过螺纹旋拧至摩托车手柄内,拆卸方便,便于更换。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衔接杆呈阶梯状设置且包括轴头段、同轴固设于所述轴头段另一端的轴身段、以及固定套设在所述轴身段周侧的一圈轴颈段,所述轴头段的直径小于所述轴身段且两者之间的衔接处形成轴肩面。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包括活动套设在所述轴身段周侧的弹簧,所述定位件包括抵接至所述轴肩面的环形垫片、以及螺纹连接于所述轴头段端部用于定位所述环形垫片的定位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垫片的内圈套设在轴头段的周侧上并与轴肩面抵接,随后通过定位螺母将环形垫片固定,从而使弹簧的一端可抵接在环形垫片上,设置环形垫片的直径大于弹簧内径,从而增大了弹簧的接触面积,使弹簧在压缩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定,避免了滑脱等情况。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限位圈端面上、另一端与所述垫片远离所述定位螺母的一侧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弹簧可将限位圈与衔接杆抵紧,保障后视镜与摩托车手柄之间的衔接牢固性,并避免安装杆轻易滑脱。

进一步设置为:若干个所述滑槽均贯穿所述限位圈,且所述滑槽靠近所述弹簧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的设置可避免安装杆沿滑块直接滑下,对安装杆的滑移距离起到了限位作用,当限位块与滑块的一端抵接时,使用者可感知后视镜已安装到位,从而可保障安装紧实,降低误操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的压缩距离大于所述滑块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拉伸装配体上抬时,与装配体一体式设置的限位圈同步上升,并压缩限位圈与环形垫片之间设置的弹簧,此时滑槽逐渐脱离滑块的限制,设置弹簧未压缩的原始长度与压缩后的长度差值大于滑块的长度,可保障滑块顺利脱离滑槽进行转动,操作方便,易于实现。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配体的周向外壁上沿径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凸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使使用者在手持装配体拉伸转动调节角度时,触感更佳并便于握实,外形更为美观,增大了摩擦、减少打滑等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拉伸安装杆使弹性件收缩,当滑槽脱离滑块后转动至合适的角度,随后下压安装杆,滑槽与滑块再次卡接配合,以完成角度调整,操作方便快捷。

(2)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圈的内壁上开设滑槽,并将滑槽对应卡接至衔接杆周侧固定连接的相邻两块滑块之间,限定了安装杆的转动,衔接牢固稳定性好。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簧可将限位圈与衔接杆抵紧,保障后视镜与摩托车手柄之间的衔接牢固性,并避免安装杆轻易滑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主要示出了衔接杆和弹性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装配体;11、安装杆;12、限位圈;13、滑槽;14、滑块;2、衔接杆;21、轴头段;22、轴身段;23、轴颈段;3、弹性件;31、弹簧;32、环形垫片;33、定位螺母;4、限位块;5、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安装结构,包括一体设置在后视镜外壳周侧的装配体1(图3中显示)、以及活动安装于装配体1内的一根衔接杆2(图4中显示),衔接杆2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衔接杆2的一端螺纹连接至摩托车手柄杆的内部。

参照图2和图3,装配体1包括一端呈开口设置的圆柱形安装杆11,且安装杆11开口端垂直朝向手柄杆,安装杆1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圈环形限位圈12,衔接杆2远离手柄杆的另一端穿出限位圈12后,活动抵接在安装杆11的底壁上,限位圈12的周向内壁上还间隔开设有若干个、沿安装杆11轴线开设的矩形滑槽13,若干个滑槽13均等间隔分布并贯穿限位圈12,衔接杆2的周侧突设有与滑槽13一一对应且滑移适配的滑块14,从而限定了安装杆11的转动,使衔接更为牢固、稳定性较好。

参照图3,若干个滑槽13均贯穿限位圈12,且滑槽13靠近弹簧31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限位块4可避免安装杆11沿滑块14直接滑下,对安装杆11的滑移距离起到了限位作用,当限位块4与滑块14的一端抵接时,使用者可感知后视镜已安装到位,从而可保障安装紧实,降低误操作。

参照图4,衔接杆2呈阶梯状设置且包括圆柱形轴头段21,轴头段21的一端同轴延伸固设有轴身段22,且轴头段21的直径大小小于轴身段22,两者之间的衔接处形成圆环形轴肩面,轴身段22的周侧上还固定连接有一圈轴颈段23,若干根滑块14均固定连接在轴颈段23的周侧上,轴头段21的周侧上活动安装有抵接至轴肩面上的定位件,限位圈12的端面与定位件之间的间隙内还设置有弹性件3。

参照图4,定位件包括抵接至轴肩面上的环形垫片32,且环形垫片32的内径与轴头段21的直径适配,轴头段21的周侧上螺纹连接有与环形垫片32抵接、用于定位环形垫片32的六角定位螺母33,安装时,首先将环形垫片32的内圈套设在轴头段21的周侧,随后通过定位螺母33将环形垫片32固定,安装牢固不会轻易松脱;而垫片的设置可增大弹簧31的接触面积,使弹性件3在压缩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定,避免了滑脱等情况。

参照图4,弹性件3包括弹簧31,且弹簧31的一端抵接至限位圈12的端面上,弹簧31的另一端与垫片远离定位螺母33的一侧固定,弹簧31可将限位圈12与衔接杆2抵紧,保障后视镜与摩托车手柄之间的衔接牢固性,并避免安装杆11轻易滑脱;且弹簧31的压缩距离大于滑块14的长度,当使用者拉伸装配体1上抬时,与装配体1一体式设置的限位圈12同步上升,并压缩限位圈12与环形垫片32之间设置的弹簧31,此时滑槽13逐渐脱离滑块14的限制,弹簧31未压缩的原始长度与压缩后的长度差值大于滑块14的长度,可保障滑块14顺利脱离滑槽13进行转动,操作方便,易于实现。

参照图4,装配体1的周向外壁上沿径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凸条5,进一步使使用者在手持装配体1拉伸转动调节角度时,触感更佳并便于握实,外形更为美观,增大了摩擦、减少打滑等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当使用者对后视镜的角度感到不合适想要调整时,通过手持安装杆11周侧设置的若干凸条5处,并沿衔接杆2径向向上拉伸,使弹簧31逐渐压缩,直至滑槽13脱离滑块14的限制,将后视镜壳体整体转动至合适的角度后,下压安装杆11,使滑槽13再次卡接至相邻滑块14之间,已完成角度调节,操作方便快捷,衔接牢固稳定性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设在后视镜外壳周侧的装配体(1)、以及活动安装于所述装配体(1)内的衔接杆(2);

所述装配体(1)包括一端呈开口设置的安装杆(11),所述安装杆(11)的内壁上固设有一圈限位圈(12),所述限位圈(12)的周向内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沿所述安装杆(11)轴线开设的滑槽(13),所述衔接杆(2)的周侧突设有与所述滑槽(13)一一对应、且滑移适配的滑块(14),所述衔接杆(2)远离所述装配体(1)的一端水平安装有定位件,所述限位圈(12)的端面与所述定位件之间的间隙内还设置有弹性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圈(12)位于所述安装杆(11)的敞口外延处,所述衔接杆(2)的两端周侧均开设有螺纹,且所述衔接杆(2)的一端穿出所述限位圈(12)后与所述安装杆(11)的底壁活动抵接、另一端螺纹连接至摩托车手柄杆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杆(2)呈阶梯状设置且包括轴头段(21)、同轴固设于所述轴头段(21)另一端的轴身段(22)、以及固定套设在所述轴身段(22)周侧的一圈轴颈段(23),所述轴头段(21)的直径小于所述轴身段(22)且两者之间的衔接处形成轴肩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包括活动套设在所述轴身段(22)周侧的弹簧(31),所述定位件包括抵接至所述轴肩面的环形垫片(32)、以及螺纹连接于所述轴头段(21)端部用于定位所述环形垫片(32)的定位螺母(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1)的一端抵接在所述限位圈(12)端面上、另一端与所述垫片远离所述定位螺母(33)的一侧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滑槽(13)均贯穿所述限位圈(12),且所述滑槽(13)靠近所述弹簧(31)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1)的压缩距离大于所述滑块(14)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体(1)的周向外壁上沿径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凸条(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电动车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摩托车后视镜安装结构,包括固设在后视镜外壳周侧的装配体、以及活动安装于装配体内的衔接杆,装配体包括一端呈开口设置的安装杆,安装杆的内壁上固设有一圈限位圈,限位圈的周向内壁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个、沿安装杆轴线开设的滑槽,衔接杆的周侧突设有与滑槽一一对应、且滑移适配的滑块,限位圈的端面与定位件之间的间隙内还设置有弹性件。该后视镜安装结构通过拉伸安装杆使弹性件收缩,当滑槽脱离滑块后转动至合适的角度,随后下压安装杆,滑槽与滑块再次卡接配合,以完成角度调整,操作方便快捷,衔接牢固稳定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章翔;朱一帆;邱一梦;章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市伟友汽摩配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0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