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物检测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3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物检测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异物检测机是指基于射线技术(如x射线)来检测待测物中异物的设备,例如,用于检测行李和包裹中危险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

通常异物检测机包括电气箱体、通道箱体、射线源和散热组件,散热组件连接于射线源,用于给射线源散热。射线源和散热组件设置于电气箱体内,射线源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组件传递到电气箱体内,再通过电气箱体传递到异物检测机外部,由于电气箱体的内腔相对射线源较大,导致散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物检测机,以提高散热效率。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异物检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气箱体、通道箱体、射线源和翅片散热器;所述电气箱体设置于所述通道箱体的上方,且两者的内腔通过共有隔板上的开口连通;所述翅片散热器与所述射线源的底面连接,并通过所述开口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通道箱体的内腔。

可选的,所述检测机还包括:第一散热铝块和第一导热胶垫,所述第一散热铝块通过所述第一导热胶垫压紧于所述射线源的底面;所述翅片散热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散热铝块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第一散热铝块设置于所述共有隔板的上表面。

可选的,所述检测机还包括第二散热铝块和第二导热胶垫,所述第二散热铝块通过所述第二导热胶垫压紧于所述射线源的侧面;所述第二散热铝块贴靠于所述电气箱体的内侧壁。

可选的,所述电气箱体的侧壁设有内陷部,所述第二散热铝块贴靠于所述内陷部的内侧壁。

可选的,所述翅片散热器包括背板和设置于背板上的多个散热翅片,散热翅片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散热翅片的长度方向与待检测物输送方向一致。

可选的,所述检测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气箱体上的进风扇和排风扇,所述电气箱体的内腔分别通过所述进风扇和所述排风扇与所述电气箱体的外部连通。

可选的,所述进风扇设置于所述电气箱体的顶部,所述排风扇设置于所述共有隔板上,所述电气箱体的内腔通过所述排风扇与所述通道箱体的内腔连通。

可选的,所述排风扇位于所述射线源远离所述第二散热铝块的一侧。

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还包括:排风扇、排风管、进风扇和进风管;

所述进风管一端与所述电气箱体上部连接,另一端延伸到所述通道箱体的下方且与所述进风扇连接;

所述排风管一端与所述电气箱体下部连接,另一端延伸到所述通道箱体的下方且与所述排风扇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物检测机,包括:电气箱体、通道箱体、射线源和翅片散热器;电气箱体设置于通道箱体的上方,且两者的内腔通过共有隔板上的开口连通;翅片散热器与射线源的底面连接,并通过开口至少部分插入到通道箱体的内腔。射线源在工作中会产生热量,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到翅片散热器,然后再通过热对流的方式传递到通道箱体内。在射线源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有待测物输入通道箱体或输出通道箱体,不仅在通道箱体内形成一定程度的气体流动,而且会使通道箱体与异物检测机外部之间具有较大的有效连通面积,从而使传递到通道箱体内腔的热量能够及时排出到异物检测机外部。相对于通过电气箱体进行散热,通过通道箱体进行散热的效率更高。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异物检测机的第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异物检测机的第二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气箱体和通道箱体组装后的第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气箱体和通道箱体组装后的第二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射线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散热铝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散热铝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翅片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设有进风管和排风管的电气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1-电气箱体、2-通道箱体、3-射线源、4-翅片散热器、5-共有隔板、6-输送带、7-防护帘、8-第一散热铝块、9-第一导热胶垫、10-第二散热铝块、11-第二导热胶垫、12-进风扇、13-排风扇、14-排风管、15-进风管、16-支撑腿、301-第一凸起部、302-第二凸起部、303、401-背板、402-散热翅片、501-开口、801-第一凹陷腔、1001-第二凹陷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相关技术中存在射线源和散热组件设置于电气箱体内,射线源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组件传递到电气箱体内,再通过电气箱体传递到检测机外部,由于电气箱体的内腔相对射线源较大,导致散热效率不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物检测机,如图1和图2所示,该异物检测机包括:电气箱体1、通道箱体2、射线源3和翅片散热器4;电气箱体1设置于通道箱体2的上方,且两者的内腔通过共有隔板5上的开口501连通;翅片散热器4与射线源3的底面连接,并通过开口501至少部分插入到通道箱体2的内腔。

共有隔板5是用于将电气箱体1的内腔与通道箱体2的内腔隔开的部件,其可以为一层板,也可以为多层板如两层板。如图3和图4所示,共有隔板5为两层板,是由电气箱体1的底板和通道箱体2的顶板贴装在一起形成。

通过共有隔板5上开口501,既可以使翅片散热器4部分或全部下沉到通道箱体2中,还可以使射线源3的射线通过以照射到处于输送过程中的待测物。翅片散热器4的设置应当避开射线源3出射射线的有效出口,保证出射射线的覆盖范围,从而保证待检测物的检测范围。如图5和图8所示,射线源3设有射线出口部303,可以在翅片散热器4上设置以供射线穿出的第一通孔403,射线出口部303与第一通孔403相对设置。

如图1和2所示,异物检测机还包括:输送带6和防护帘7,如铅帘,或不锈钢帘,通道箱体2一侧设有入口,另一侧设有出口,输送带6贯穿通道箱体2,一端从通道箱体2的入口穿出,另一端从通道箱体2的出口穿出,铅帘或不锈钢帘设置于通道箱体2的出口和入口,且位于输送带6的上方,图2中未示出输送带6。

射线源3在工作中会产生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射线源3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翅片散热器4,并快速传递至整个翅片散热器4,再通过翅片散热器4较大的散热表面进行快速散热即热量传递至通道箱体2。

在射线源3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有待测物输入通道箱体2或输出通道箱体2,待测物从输送带6靠近通道箱体2入口的一端输送到靠近通道箱体2出口的一端,用于防护的铅帘或不锈钢帘不断的被掀起然后又落下,随着铅帘或不锈钢帘的摆动以及待测物的移动的过程中,尤其是较大体积的物体移动,会使在通道箱体2内形成一定程度的气体流动,而且使通道箱体2与异物检测机外部之间具有较大的有效连通面积,从而使传递到通道箱体2内腔的热量能够及时排出到异物检测机外部。相对于通过电气箱体1进行散热,通过通道箱体2进行散热的效率更高。

如图8所示,翅片散热器4包括背板401和设置于背板401上的翅片阵列,背板401和翅片阵列可以为一体式成型结构,翅片阵列包括多个散热翅片402。

如图1和图2所示,异物检测机还包括:第一散热铝块8和第一导热胶垫9,第一散热铝块8通过第一导热胶垫9压紧于射线源3的底面;翅片散热器4固定连接于第一散热铝块8的下方。通过第一导热胶垫9可以将第一散热铝块8与射线源3的底面之间压装的更紧密,从而可以提高导热效率。第一散热铝块8可以通过螺钉安装于射线源3的底面。

第一散热铝块8与射线源3底面的结构相匹配,可以使第一散热铝块8与射线源3具有较大的有效接触面积。如图5和图6所示,射线源3的底面具有多个第一凸起部301,第一散热铝块8具有避让该多个第一凸起部301的第一凹陷腔801。如图2所示,装配后射线源3的多个第一凸起部301位于第一散热铝块8的第一凹陷腔801内。第一散热铝块8的底面贴合于翅片散热器4背板401上远离翅片阵列的一面。

第一散热铝块8和背板401之间还设置有导热硅脂层,使得第一散热铝块8和翅片散热器4之间可以压紧安装,减少第一散热铝块8和背板401之间间隙。具体安装时,可以在它们的接触面上涂抹导热硅脂以形成导热硅脂层,避免两者之间产生气泡,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采用第一散热铝块8,既使不需要在翅片散热器4上设置匹配射线源3底面的结构,又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散热铝块8的厚度来调整射线源3的安装高度,从而可以满足射线源3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任意安装高度设置。

如图2所示,异物检测机还包括第二散热铝块10和第二导热胶垫11,第二散热铝块10通过第二导热胶垫11压紧于射线源3的侧面;第二散热铝块10贴靠于电气箱体1的内侧壁。通过第二导热胶垫11可以使第二散热铝块10与射线源3的侧面之间压装的更加紧密,从而可以提高导热效率。第二散热铝块10可以通过螺钉安装于射线源3的侧面。

如图2和图4所示,电气箱体1的侧壁设有内陷部101,第二散热铝块10贴靠于内陷部101的内侧壁。内陷部101的内陷深度可以根据射线源3安装位置的需求来设置。第二散热铝块10与内陷部101的内侧壁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进行传热,传热效率高,内陷部101的外壁直接与外部接触,散热效率高。

第二散热铝块10与射线源3侧面的结构相匹配,可以使第二散热铝块10与射线源3具有较大的有效接触面积。如图5和图7所示,射线源3的侧面具有第二凸起部302,第二散热铝块10具有避让第二凸起部302的第二凹陷腔1001。如图2所示,装配后射线源3的第二凸起部302位于第二散热铝块10的第二凹陷腔1001内。

电气箱体1的侧壁上内陷部101的设置,以及第二散热铝块10的设置,不仅可以提高散热效率,而且通过内陷深度,以及第二散热铝块10的厚度,可以使射线源3安装位置的设计更加灵活。

翅片散热器4包括背板401和设置于背板401上的多个散热翅片402,即翅片阵列,散热翅片402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散热翅片402的长度方向与待检测物输送方向一致(图中未示出)。待检测物的输入输出通道箱体2,会形成沿待检测的输送方向的气体流动,散热翅片402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使得气流沿散热翅片402间的散热槽长度方向流动,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翅片散热器4的散热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异物检测机还包括设置于电气箱体1上的进风扇12和排风扇13,电气箱体1的内腔分别通过进风扇12和排风扇13与电气箱体1的外部连通。进风扇12将电气箱体1外部的空气送入电气箱体1,排风扇13将电气箱体1内部的空气排出电气箱体1,从而在电气箱体1内部形成气流,从而提高射线源3的散热效率。

具体的,进风扇12设置于电气箱体1的顶部,排风扇13设置于共有隔板5上,电气箱体1的内腔通过排风扇13与通道箱体2的内腔连通。电气箱体1内产生热量的主要部件是射线源3,外部空气从远离射线源3的位置流动至射线源3的位置,再从靠近射线源3的位置通过排风扇13排出,使得可以快速将射线源3产生的热量排出,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

如图2所示,排风扇13位于射线源3远离第二散热铝块10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异物检测机还包括:排风扇13、排风管14、进风扇12和进风管15;进风管15一端与电气箱体1上部连接,另一端延伸到通道箱体2的下方且与进风扇12连接;排风管14一端与电气箱体1下部连接,另一端延伸到通道箱体2的下方且与排风扇13连接,如图9所示,图9中示出了排风管14、进风管15与电气箱体1的位置关系。

分别通过排风管14和进风管15将排风扇13和进风扇12设置于通道箱体2的下方,排风扇13和进风扇12的设置增强了电气箱体1内部气体的流动,随着气体流动,将射线源3产生的热量从电气箱体1内输送到通道箱体2的下方。另外,这种设置还可以减少对异物检测机外观设计的影响。

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排风扇13和进风扇12的数量可分别为1个、两个或多于两个,这都是可以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和图3所示,通道箱体2的底部还设有支撑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异物检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气箱体、通道箱体、射线源和翅片散热器;所述电气箱体设置于所述通道箱体的上方,且两者的内腔通过共有隔板上的开口连通;所述翅片散热器与所述射线源的底面连接,并通过所述开口至少部分插入到所述通道箱体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还包括:第一散热铝块和第一导热胶垫,所述第一散热铝块通过所述第一导热胶垫压紧于所述射线源的底面;所述翅片散热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散热铝块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铝块设置于所述共有隔板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还包括第二散热铝块和第二导热胶垫,所述第二散热铝块通过所述第二导热胶垫压紧于所述射线源的侧面;所述第二散热铝块贴靠于所述电气箱体的内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箱体的侧壁设有内陷部,所述第二散热铝块贴靠于所述内陷部的内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散热器包括背板和设置于背板上的多个散热翅片,散热翅片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散热翅片的长度方向与待检测物输送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气箱体上的进风扇和排风扇,所述电气箱体的内腔分别通过所述进风扇和所述排风扇与所述电气箱体的外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扇设置于所述电气箱体的顶部,所述排风扇设置于所述共有隔板上,所述电气箱体的内腔通过所述排风扇与所述通道箱体的内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扇位于所述射线源远离所述第二散热铝块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还包括:排风扇、排风管、进风扇和进风管;

所述进风管一端与所述电气箱体上部连接,另一端延伸到所述通道箱体的下方且与所述进风扇连接;

所述排风管一端与所述电气箱体下部连接,另一端延伸到所述通道箱体的下方且与所述排风扇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异物检测机,包括:电气箱体、通道箱体、射线源和翅片散热器;电气箱体设置于通道箱体的上方,且两者的内腔通过共有隔板上的开口连通;翅片散热器与射线源的底面连接,并通过开口至少部分插入到通道箱体的内腔。射线源在工作中会产生热量,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到翅片散热器,再通过热对流的方式传递到通道箱体内。在射线源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有待测物输入通道箱体或输出通道箱体,不仅在通道箱体内形成一定程度的气体流动,而且会使通道箱体与异物检测机外部之间具有较大的有效连通面积,从而使传递到通道箱体内腔的热量能够及时排出到异物检测机外部。相对于通过电气箱体进行散热,通过通道箱体进行散热的效率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江奇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0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