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环保增塑剂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55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环保增塑剂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增塑剂是世界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塑料助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塑料助剂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环保生物增塑剂毒性极小,且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耐水性和耐油性、阻燃性、以及相溶性。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塑料增塑剂。

环保增塑剂需要在反应釜内进行制备反应,由于在制备过程中会发出较高热量,需要对反应釜进行降温处理,如果在生产工艺上控制不到位,有可能产生爆锅,轻者造成反应釜损坏,产品四处飞溅,重者会发生爆炸等安全生产事故,对企业的生产和员工的安全造成较大的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生产环保增塑剂的冷却装置,冷却水循环利用,将反应釜排出的蒸汽液化作为部分冷却水,节能环保。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产环保增塑剂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夹套、蒸汽排管、排气阀、冷凝器、连接管、集水箱、放置板、冷却器、水泵、进水管、排水管、以及排水阀,冷却夹套套设在反应釜的外侧壁上,蒸汽排管的进气端固定连通在反应釜的顶部,排气阀设置在蒸汽排管上,冷凝器固定在集水箱顶部的左侧,蒸汽排管的出气端固定连通在冷凝器的顶部,连接管的顶端固定连通在冷凝器的底部,连接管的底部固定连通在集水箱的顶部,放置板固定在集水箱的左侧壁上,放置板位于集水箱的上方,冷却器固定在放置板的顶部,冷却器的进水端穿过集水箱的左侧壁延伸至集水箱内部的下方,进水管的底端与冷却器的出水端固定连通,进水管的左端固定连通在冷却夹套的右侧壁的上方,进水管上设有水泵,排水管的顶端固定连通在冷却夹套的底部,排水管的右端固定连通在集水箱左侧壁的下方,排水阀设置在排水管上。

优选地,集水箱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补水管,补水管位于集水箱的中部。

优选地,还包括转轴、以及叶片,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插设在集水箱的前后两侧壁上,转轴能够转动,叶片固定在转轴上,叶片位于连接管和补水管的下方。

优选地,还包括散热口,散热口设置在集水箱的侧壁上,散热口位于集水箱的上方。

优选地,散热口内嵌设有防尘网。

优选地,还包括观察窗,观察窗设置在集水箱的前侧壁,观察窗位于集水箱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实现冷却水的循环使用,并且采用反应釜排出的蒸汽作用部分冷却水来源,节约水资源,避免蒸汽直接排放造成的周围温度上升,节能环保。

2、在补水和液化的蒸汽流向集水箱的过程中,水冲击叶片,使得转轴和叶片转动,形成气流,提高空气流通,便于集水箱内的热空气排出,降低集水箱内部温度,减少冷却器的工作压力,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集水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冷却夹套,2-蒸汽排管,3-排气阀,4-冷凝器,5-连接管,6-集水箱,7-放置板,8-冷却器,9-水泵,10-进水管,11-排水管,12-排水阀,13-补水管,14-转轴,15-叶片,16-散热口,17-防尘网,18-观察窗,100-反应釜。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生产环保增塑剂的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夹套1、蒸汽排管2、排气阀3、冷凝器4、连接管5、集水箱6、放置板7、冷却器8、水泵9、进水管10、排水管11、以及排水阀12,冷却夹套1套设在反应釜100的外侧壁上,蒸汽排管2的进气端固定连通在反应釜100的顶部,排气阀3设置在蒸汽排管2上,冷凝器4固定在集水箱6顶部的左侧,蒸汽排管2的出气端固定连通在冷凝器4的顶部,连接管5的顶端固定连通在冷凝器4的底部,连接管5的底部固定连通在集水箱6的顶部,放置板7固定在集水箱6的左侧壁上,放置板7位于集水箱6的上方,冷却器8固定在放置板7的顶部,冷却器8的进水端穿过集水箱的左侧壁延伸至集水箱内部的下方,进水管10的底端与冷却器8的出水端固定连通,进水管10的左端固定连通在冷却夹套1的右侧壁的上方,进水管10上设有水泵9,排水管11的顶端固定连通在冷却夹套1的底部,排水管11的右端固定连通在集水箱6左侧壁的下方,排水阀12设置在排水管11上,打开排气阀3,反应釜100内的蒸汽通过蒸汽排管2进入冷凝器4,蒸汽液化成水并通过连接管5进入集水箱6内,液化的蒸汽作为部分冷却水来源,水泵9工作,使得集水箱内的水经过冷却器8的冷却后通过进水管10送入冷却夹套1内,需要排出冷却夹套1内的水时,打开排水阀12,冷却夹套1内的水通过进水管10回流至集水箱6内。如此,实现冷却水的循环使用,并且采用反应釜100排出的蒸汽作用部分冷却水来源,节约水资源,避免蒸汽直接排放造成的周围温度上升,节能环保。

进一步的,集水箱6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补水管13,补水管13位于集水箱6的中部,当集水箱6内部的水不足时,通过补水管13进行补水。

进一步的,还包括转轴14、以及叶片15,转轴14的前后两端分别插设在集水箱6的前后两侧壁上,转轴14能够转动,叶片15固定在转轴14上,叶片15位于连接管5和补水管13的下方,液化的蒸汽流向集水箱6的过程中冲击叶片15,使得转轴14和叶片15转动,形成气流,提高空气流通,便于集水箱6内的热空气排出,降低集水箱6内部温度,减少冷却器8的工作压力,降低能耗。同理,在进行补水时,通过补水管13进入集水箱6内部的水流冲击叶片15,形成气流。

进一步的,还包括散热口16,散热口16设置在集水箱6的侧壁上,散热口16位于集水箱6的上方,散热口16的设置用于集水箱6的散热,散热口16内嵌设有防尘网17,避免灰尘进入集水箱6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观察窗18,观察窗18设置在集水箱6的前侧壁,观察窗18位于集水箱6的上方,便于观察集水箱6内部的水位。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生产环保增塑剂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冷却夹套、蒸汽排管、排气阀、冷凝器、连接管、集水箱、放置板、冷却器、水泵、进水管、排水管、以及排水阀;

所述冷却夹套套设在反应釜的外侧壁上;

所述蒸汽排管的进气端固定连通在所述反应釜的顶部,所述排气阀设置在所述蒸汽排管上;

所述冷凝器固定在所述集水箱顶部的左侧,所述蒸汽排管的出气端固定连通在所述冷凝器的顶部,所述连接管的顶端固定连通在所述冷凝器的底部,所述连接管的底部固定连通在所述集水箱的顶部;

所述放置板固定在所述集水箱的左侧壁上,所述放置板位于所述集水箱的上方,所述冷却器固定在所述放置板的顶部,所述冷却器的进水端穿过所述集水箱的左侧壁延伸至集水箱内部的下方,所述进水管的底端与所述冷却器的出水端固定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左端固定连通在所述冷却夹套的右侧壁的上方,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所述水泵;

所述排水管的顶端固定连通在所述冷却夹套的底部,所述排水管的右端固定连通在所述集水箱左侧壁的下方,所述排水阀设置在所述排水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环保增塑剂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箱的顶部固定连通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位于所述集水箱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环保增塑剂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转轴、以及叶片;

所述转轴的前后两端分别插设在所述集水箱的前后两侧壁上,所述转轴能够转动,所述叶片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叶片位于所述连接管和所述补水管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环保增塑剂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散热口;

所述散热口设置在所述集水箱的侧壁上,所述散热口位于所述集水箱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环保增塑剂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口内嵌设有防尘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环保增塑剂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观察窗;

所述观察窗设置在所述集水箱的前侧壁,所述观察窗位于所述集水箱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环保增塑剂的冷却装置,属于冷却装置领域,一种生产环保增塑剂的冷却装置,冷却夹套套设在反应釜的外侧壁上,蒸汽排管的进气端固定连通在反应釜的顶部,蒸汽排管的出气端固定连通在冷凝器的顶部,连接管的顶端固定连通在冷凝器的底部,连接管的底部固定连通在集水箱的顶部,冷却器的进水端穿过集水箱的左侧壁延伸至集水箱内部的下方,进水管的底端与冷却器的出水端固定连通,进水管上设有水泵,排水管的右端固定连通在集水箱左侧壁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环保增塑剂的冷却装置,冷却水循环利用,将反应釜排出的蒸汽液化作为部分冷却水,节能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吴利钦;吴利钟;丁长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惟乐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