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高度可调的平行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8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行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架高度可调的平行车。



背景技术:

平行车,通常是儿童用于学习平衡力的。儿童骑上车后,以脚蹬地为动力,是有利于开发儿童大脑和锻炼身体的。但是,传统的平行车其车架高度都不能调节,而且后轮支撑架的功能单一,撑起后轮的方向只有一个,适用性和通用性不强。不同身高的儿童对平行车的高度有不同要求,身高和平行车不配合,一方面骑乘过程中会不舒适,另一方面也带来家庭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架高度可调的平行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架高度可调的平行车,包括前轮、后轮和车架,所述前轮上设有前支架,所述前支架连接在车架的前端,所述后轮固定在车架的后端,所述车架上设有车座,所述车架的后端还设有用于活动撑起后轮的后轮支撑架,所述车架和前支架之间通过一转动装置转动连接以实现旋转车架;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用于连接车架和前支架的连接套筒、用于定位车架的弹簧定位插销及用于锁紧车架和前支架的锁定构件,所述前支架内套于连接套筒中,所述连接套筒内套于车架中,所述弹簧定位插销设于前支架上,所述锁定构件活动外套在车架上并可压紧在前支架的外壁上,所述车架、前支架和连接套筒上共同设有适配弹簧定位插销穿过的定位孔。

作为改进,所述车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车架段、第二车架段和第三车架段,所述第一车架段的右端与第二车架段的左端弯曲连接,所述第二车架段的右端与第三车架段的左端弯曲连接,所述第一车架段和第二车架段之间的夹角为147°,所述第二车架段和第三车架段之间的夹角为127°,所述连接套筒内套于第一车架段的左端,所述定位孔设于第一车架段的外壁上。

作为改进,所述第三车架段的外壁上设有适配安装车座的安装孔。

作为改进,所述锁定构件包括用于共同夹紧前支架、连接套筒和第一车架段的夹紧环、用于锁紧或打开夹紧环的锁扣和用于压紧在前支架外壁上的紧固螺钉,所述锁扣通过一连接螺钉转动连接在夹紧环的开口处,所述紧固螺钉依次穿过夹紧环、连接套筒、第一车架段后压紧在前支架上。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车架段的外壁上设有用于紧固螺钉通过的第一螺钉槽,所述第一车架段的外壁上还设有第一伸缩槽,所述第一伸缩槽与第一螺钉槽对称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套筒上设有与第一螺钉槽相对接的第二螺钉槽及与第一伸缩槽相对接的第二伸缩槽。

作为改进,所述前支架的内部设有弹性弹簧,所述弹簧定位插销设于弹性弹簧的两端,所述弹性弹簧的两端同时穿过定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车架的翻转从而实现车架高度的调节,并且后轮支撑架采用既可正转支撑后轮也可翻转支撑后轮的结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和通用性,而不同身高的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车座的高度调节,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于最低高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关于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关于车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关于锁定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关于连接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关于弹性弹簧和弹簧定位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关于后轮支撑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关于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关于后轮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关于锁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关于锁扣组件右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处于最高高度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前轮1、后轮2、车架3、前支架4、后轮支撑装置5、转动装置6、定位孔7、制动器8、安装轴20、第一车架段30、第二车架段31、第三车架段32、凹孔33、弹性弹簧40、后轮支撑架50、锁板51、锁扣组件52、连接套筒60、弹簧定位插销61、锁定构件62、第一螺钉槽300、第一伸缩槽301、安装孔320、连接孔500、第一通孔501、第二通孔502、上锁孔510、下锁孔511、定位板512、弹片锁条520、锁芯521、解锁杆522、第二螺钉槽600、第二伸缩槽601、夹紧环620、锁扣621、紧固螺钉622、连接螺钉623、长度h、长度h。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车架高度可调的平行车,包括前轮1、后轮2和车架3,所述前轮1上设有前支架4,所述前支架4活动连接在车架3的前端,所述前支架4上设有把手,把手可滑动调节地设于前支架4上,所述后轮2固定在车架3的后端,所述车架3上设有车座,车座也是可滑动调节地设于车架3上,而车架3的后端还设有制动器8,把手上设有控制制动器8的控制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当理解。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车架3和前支架4之间通过一转动装置6转动连接以实现旋转车架3,而为了配合车架3转动后仍能被撑起,所述车架3的后端还设有用于活动撑起后轮2的后轮支撑装置5,所述后轮支撑装置5可翻转地撑起后轮2,从而实现翻转后的车架3依旧能够被相同的后轮支撑装置5所撑起,以提高后轮支撑装置5的通用性。具体地,所述车架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车架段30、第二车架段31和第三车架段32,所述第一车架段30的右端与第二车架段31的左端弯曲连接,所述第二车架段31的右端与第三车架段32的左端弯曲连接,由于第二车架段31是斜向下地与第一车架段30弯曲连接,因此当第一车架段30翻转后便使得第二车架段30是相反地延伸,也就是说在第一车架段30翻转后第二车架段31是斜向上地与第一车架段30弯曲连接,图1是车架3处于最低高度时的状态图,图14是车架3处于最高高度时的状态图,从而使得安装在第三车架段32上的车座能够跟随第二车架段31不同的延伸方向而调节其原始高度,实现车架3两种不同原始高度的调节,以适应更多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孩使用,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和通用性。此外,所述第一车架段30和第二车架段31之间的夹角为147°,所述第二车架段31和第三车架段32之间的夹角为127°,但并不应局限于此,第一车架段30和第二车架段31之间的夹角、第二车架段31和第三车架段32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去设置其他角度。

如图1、图2、图5、图6、图7、图14所示,所述转动装置6包括用于连接第一车架段30和前支架4的连接套筒60、用于定位第一车架段30的弹簧定位插销61及用于锁紧第一车架段30和前支架4的锁定构件62,所述前支架4内套于连接套筒60中,所述连接套筒60内套于第一车架段30的左端。所述弹簧定位插销61弹性设于前支架4上,对应地,所述第一车架段30、前支架4和连接套筒60上共同设有适配弹簧定位插销61穿过的定位孔7,通过弹簧定位插销61和定位孔7的配合使得前支架4和第一车架段30能够固定连接,防止两者分离。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前支架4的内部设有弹性弹簧40,所述弹簧定位插销61固接在弹性弹簧40的两端,所述弹性弹簧40的两端也同时穿过定位孔7。在弹性弹簧40的弹性作用力下弹簧定位插销61可自由地在定位孔7中伸缩,当车架3要翻转时,首先向内按压弹簧定位插销61,而弹簧定位插销61向内收缩并使其脱离第一车架段30上的定位孔7后,弹性弹簧40被压缩从而储存了弹性势能,此时通过旋转第一车架段30从而整体地转动车架3,弹簧定位插销61在弹性弹簧40的弹性作用下顶在第一车架段30的内壁上,当第一车架段30水平旋转180°后,第一车架段30上的定位孔7再次对准弹簧定位插销61,此时弹性弹簧40释放其弹性势能推动弹簧定位插销61向外扩张并使弹簧定位插销61再一次地伸出于定位孔7,以实现第一车架段30与前支架4的转动连接。此外,所述锁定构件62活动外套在第一车架段30上并可压紧在前支架4的外壁上,从而实现锁定第一车架段30和前支架4的目的。具体地,所述锁定构件62包括用于共同夹紧前支架4、连接套筒60和第一车架段30的夹紧环620、用于锁紧或打开夹紧环620的锁扣621和用于压紧在前支架4外壁上的紧固螺钉622,所述锁扣621通过一连接螺钉623转动连接在夹紧环620的开口处,该连接螺钉623横向地设置在夹紧环620的开口处,通过连接螺钉623和锁扣621的配合使得夹紧环620实现可调节式地夹紧或松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当理解。而所述紧固螺钉622则从上往下地依次穿过夹紧环620、连接套筒60、第一车架段30后压紧在前支架4上,当夹紧环620夹紧第一车架段30、连接套筒60和前支架4后,通过紧固螺钉622的旋紧使得第一车架段30能够稳固地与前支架4连接,进一步地保证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紧凑型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车架段30的外壁上设有用于紧固螺钉622通过的第一螺钉槽300,所述第一车架段30的外壁上还设有第一伸缩槽301,所述第一伸缩槽301与第一螺钉槽300对称设置。第一伸缩槽301的作用是当夹紧环620收缩夹紧时,第一伸缩槽301在夹紧环620的夹紧作用下也同步收缩,从而实现第一车架段30对连接套筒60和前支架4的夹紧。对应地,所述连接套筒60上设有与第一螺钉槽300相对接的第二螺钉槽600及与第一伸缩槽301相对接的第二伸缩槽601。第二伸缩槽601的作用跟第一伸缩槽301的作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后轮支撑装置5包括可转动的后轮支撑架50、用于锁定后轮支撑架50的锁板51和用于锁定或解锁后轮支撑架50的锁扣组件52,所述锁板51固定在车架3的后端上,所述后轮支撑架50同时与锁板51、第三车架段32转动连接,所述锁板51上设有两个均适配与锁扣组件52锁定的上锁孔510和下锁孔511,通过上锁孔510和下锁孔511两个锁孔和锁扣组件52。具体地,所述后轮2的中心处设有安装轴20,所述安装轴20连接在第三车架段32,后轮2通过轴承与安装轴20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车架段32上设有适配与安装轴20连接的连接凹孔33,所述第三车架段32通过连接凹孔33和螺钉的配合与安装轴20连接。所述后轮支撑架50上设有适配于安装轴20连接的连接孔500,所述连接孔500对称设置在后轮支撑架50的两端部上,所述安装轴20适配内套于两个连接孔500中以实现后轮支撑架50可以以安装轴20为轴心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锁扣组件52包括弹片锁条520、适配与上锁孔510或下锁孔511锁定的锁芯521和用于带动锁芯521解锁的解锁杆522,所述弹片锁条520的底端转动连接在后轮支撑架50上,所述锁芯521固接在弹片锁条520的顶端,所述解锁杆522固接在弹片锁条520的中部,换言之,当弹片锁条520转动时,锁芯521和解锁杆522也同步转动,即可实现锁定或解锁状态的切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当理解。而所述后轮支撑架50上分别设有适配锁芯521通过的第一通孔501和适配解锁杆522通过的第二通孔502,所述第一通孔501位于第二通孔502的上方,所述第一通孔501可分别与上锁孔510或下锁孔511相对接,所述连接孔500位于第一通孔501的上方。具体地,所述第一通孔501的延伸方向不同于第二通孔502的延伸方向,当车架3翻转时,由于第三车架段32是斜向下设置的,因此第一通孔501也要对应第三车架段32的倾斜而设置,这样才能够让后轮支撑架50在车架3翻转后也能竖直地撑起后轮2。此外,所述解锁杆522的长度h大于锁芯521的长度h,防止出现解锁杆522解锁不到锁芯521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地,所述锁板5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对称设有用于定位连接车架3的定位板512,防止锁板51意外脱落或偏移。

当车架3处于最低高度时,即如图1和图13所示,此时第三车架段32水平设置,制动器8设于后轮2的右侧,锁板51和锁扣组件52均设于后轮2的左侧。后轮支撑架50撑起后轮2时为初始状态,此时锁芯521锁定在下锁孔511中,解锁杆522也锁定在第二通孔502中,当需要解锁后轮支撑架50时,对解锁杆522施加外力,使得解锁杆522向后移动并带动弹片锁条520往远离后轮支撑架50的方向移动,此时解锁杆522部分脱离第二通孔502,由于锁芯521设置在弹片锁条520的顶端和弹片锁条520其本身具有的弹性,锁芯521也跟随弹片锁条520移动,使得锁芯521脱离下锁孔511的锁定。然后再往后推动后轮支撑架50,使得后轮支撑架50以安装轴20为圆心逆时针地转动,后轮支撑架50的移动带动锁扣组件52也移动,此时锁芯521与锁板51的端面滑动接触。当锁芯521旋转到上锁孔510的位置处时,由于弹片锁条520的弹性作用,弹片锁条520推动锁芯521往贯穿上锁孔510的方向移动并使得锁芯521锁定在上锁孔510中,此时后轮支撑架50被向上撑起,后轮2可与地面接触,此时本实用新型处于可骑行的状态。当骑行完毕需要撑起后轮2时,只需按上述过程的反向操作即可实现后轮支撑架50撑起后轮2,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当车架3处于最高高度时,即如图14和图15所示,与处于最低高度时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三车架段32是斜向下设置的,制动器8设于后轮2的左侧,锁板51和锁扣组件52均设于后轮2的右侧,其锁定或解锁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车架3的翻转从而实现车架3高度的调节,并且后轮支撑架50采用既可正转支撑后轮2也可翻转支撑后轮2的结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和通用性,而不同身高的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车座的高度调节,快捷方便。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车架高度可调的平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1)、后轮(2)和车架(3),所述前轮(1)上设有前支架(4),所述前支架(4)连接在车架(3)的前端,所述后轮(2)固定在车架(3)的后端,所述车架(3)上设有车座,所述车架(3)的后端还设有用于活动撑起后轮(2)的后轮支撑架(50),所述车架(3)和前支架(4)之间通过一转动装置(6)转动连接以实现旋转车架(3);

所述转动装置(6)包括用于连接车架(3)和前支架(4)的连接套筒(60)、用于定位车架(3)的弹簧定位插销(61)及用于锁紧车架(3)和前支架(4)的锁定构件(62),所述前支架(4)内套于连接套筒(60)中,所述连接套筒(60)内套于车架(3)中,所述弹簧定位插销(61)设于前支架(4)上,所述锁定构件(62)活动外套在车架(3)上并可压紧在前支架(4)的外壁上,所述车架(3)、前支架(4)和连接套筒(60)上共同设有适配弹簧定位插销(61)穿过的定位孔(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高度可调的平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车架段(30)、第二车架段(31)和第三车架段(32),所述第一车架段(30)的右端与第二车架段(31)的左端弯曲连接,所述第二车架段(31)的右端与第三车架段(32)的左端弯曲连接,所述第一车架段(30)和第二车架段(31)之间的夹角为147°,所述第二车架段(31)和第三车架段(32)之间的夹角为127°,所述连接套筒(60)内套于第一车架段(30)的左端,所述定位孔(7)设于第一车架段(30)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高度可调的平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车架段(32)的外壁上设有适配安装车座的安装孔(3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高度可调的平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构件(62)包括用于共同夹紧前支架(4)、连接套筒(60)和第一车架段(30)的夹紧环(620)、用于锁紧或打开夹紧环(620)的锁扣(621)和用于压紧在前支架(4)外壁上的紧固螺钉(622),所述锁扣(621)通过一连接螺钉(623)转动连接在夹紧环(620)的开口处,所述紧固螺钉(622)依次穿过夹紧环(620)、连接套筒(60)、第一车架段(30)后压紧在前支架(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高度可调的平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段(30)的外壁上设有用于紧固螺钉(622)通过的第一螺钉槽(300),所述第一车架段(30)的外壁上还设有第一伸缩槽(301),所述第一伸缩槽(301)与第一螺钉槽(300)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高度可调的平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60)上设有与第一螺钉槽(300)相对接的第二螺钉槽(600)及与第一伸缩槽(301)相对接的第二伸缩槽(60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架高度可调的平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4)的内部设有弹性弹簧(40),所述弹簧定位插销(61)设于弹性弹簧(40)的两端,所述弹性弹簧(40)的两端同时穿过定位孔(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架高度可调的平行车,包括前轮、后轮和车架,所述前轮上设有前支架,所述前支架连接在车架的前端,所述后轮固定在车架的后端,所述车架上设有车座,所述车架的后端还设有用于活动撑起后轮的后轮支撑架,所述车架和前支架之间通过一转动装置转动连接以实现旋转车架;所述转动装置包括用于连接车架和前支架的连接套筒、用于定位车架的弹簧定位插销及用于锁紧车架和前支架的锁定构件,所述车架、前支架和连接套筒上共同设有适配弹簧定位插销穿过的定位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车架的翻转从而实现车架高度的调节,并且后轮支撑架采用既可正转支撑后轮也可翻转支撑后轮的结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和通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伦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健昌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30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