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管道除锈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井下工作面安装时,需要对轨道巷道和运输巷道的风管、水管、注浆管、排水管等管道进行除锈刷漆,几千米的管路全部需要人工除锈,工作量相当大。由于井下工作环境和条件局限性,以往工人都是借助于镰刀进行除锈,由于镰刀不是除锈的专用工具,在除锈时,非常不方便,费时费力,除锈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解决现有除锈工具操作不便、费时费力问题的煤矿井下管道除锈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煤矿井下管道除锈装置,包括:刀片座、连接杆、推杆和除锈刀片;刀片座包括呈弧形的支撑板和与支撑板一端连接的底座;连接杆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与推杆连接;支撑板的两侧设有刀片卡槽;除锈刀片呈与支撑板形状相同的圆弧状,并且除锈刀片可沿刀片卡槽移动;除锈刀片加工呈圆弧状,增大了除锈装置与管路的接触面积,可提高除锈速度。
进一步地,除锈刀片包括刀身和刀口,刀口上设斜细锯齿。使用镰刀除锈时刀口是朝向工人面部的,工人用力是从外向内刮掉锈,较费劲,除锈刀片加工成刀口向外,工人使用推力推动除锈,比较省劲。
进一步地,连接杆由多根钢管螺纹连接组成;底座表面焊接一个螺帽,推杆中部设螺纹孔,连接杆与底座、推杆均螺纹连接。除锈装置的连接杆设计成可拆卸结构,可以方便工人除掉较高管道上锈,应用范围更广。
进一步地,推杆表面设有一层橡胶防滑套,橡胶防滑套的表面设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提高井下工人除锈的效率,通过将除锈刀片设计成可拆卸结构,除锈刀片因长时间使用磨钝后可更换除锈刀片继续使用,避免整个除锈装置的废弃,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除锈刀片加工呈圆弧状,增大了除锈装置与管路的接触面积,可提高除锈效率;除锈装置的连接杆设计成可拆卸结构,可以方便工人除掉较高管道上锈,除锈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刀片座、连接杆、推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11-刀片卡槽;2-底座;3-连接杆;4-推杆;5-除锈刀片;51-刀口;52-刀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煤矿井下管道除锈装置,包括:刀片座、连接杆3、推杆4和除锈刀片5,所述刀片座包括呈弧形的支撑板1和与支撑板1一端连接的底座2;连接杆3一端与底座2连接;另一端与推杆4连接;支撑板1的两侧设有刀片卡槽11;除锈刀片5呈与支撑板1形状相同的圆弧状,并且除锈刀片5可沿刀片卡槽11移动。除锈刀片5包括刀身5和刀口51,刀口51上设斜细锯齿。连接杆3由多根钢管螺纹连接组成;底座2表面焊接一个螺帽,推杆4中部设螺纹孔,连接杆3与底座2、推杆4均螺纹连接。推杆4表面设有一层橡胶防滑套,橡胶防滑套的表面设防滑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煤矿井下管道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刀片座、连接杆(3)、推杆(4)和除锈刀片(5),所述刀片座包括呈弧形的支撑板(1)和与支撑板(1)一端连接的底座(2);连接杆(3)一端与底座(2)连接;另一端与推杆(4)连接;支撑板(1)的两侧设有刀片卡槽(11);除锈刀片(5)呈与支撑板(1)形状相同的圆弧状,且除锈刀片(5)可沿刀片卡槽(11)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管道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锈刀片(5)包括刀身(52)和刀口(51),刀口(51)上设斜细锯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管道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由多根钢管螺纹连接组成;底座(2)表面焊接一个螺帽,推杆(4)中部设螺纹孔,连接杆(3)与底座(2)、推杆(4)均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矿井下管道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4)表面设有一层橡胶防滑套,橡胶防滑套的表面设防滑纹。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