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难所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避难所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灾害性燃烧现象。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其中包括化学品爆炸而引发的火灾。
在化学品的储存现场,通常会设置一个人员避难所,以保证在出现意外化学品爆炸事件时,未能及时撤离的工作人员能躲进避难所内,进行暂时的避难。
现有的避难所的墙体和屋面之间会采用一种固定结构进行固定,但是现有的用于避难所的固定结构在使用时,固定结构的稳定性和刚性均较差,同时固定结构在进行屋面和墙体的连接时,固定结构难以起到防水密封的作用,导致在发生火灾时,烈火容易入侵进入避难所的内部,使得避难所内的人员存在危险,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实际运用中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避难所的固定结构,通过设置防火密封垫和防水收边机构,使得固定结构与屋面和墙体之间的连接位置处进行密封、防水、收边处理,有助于防止在爆炸火灾发生时,烈火进入避难所的内部,有助于保证避难所内人员的人身安全,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避难所的固定结构,包括屋面与墙体,所述屋面与所述墙体垂直设置,所述屋面与所述墙体通过横梁相连接,所述屋面的内侧面通过第一自攻钉连接有第一檩条,所述墙体的内侧面通过第二自攻钉连接有第二檩条,且所述第一檩条与所述第二檩条均通过防火密封垫与所述横梁相连接,所述第一檩条与所述第二檩条分别沿所述屋面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屋面、所述横梁与所述墙体的外侧面设置有防水收边机构;
所述防水收边机构包括包角板与堵头,所述包角板设置于所述屋面、所述横梁与所述墙体的外侧面,所述堵头设置于所述包角板与所述屋面的连接位置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横梁起到连接、支撑、过渡的作用,第一檩条与第二檩条起到支撑和提高整个避难所稳定性和刚性的作用,自攻钉的设置,方便对整个避难所的拆装,防火密封垫和防水收边机构的设置能对固定结构与屋面和墙体的连接位置处进行密封、防水和收边,有助于防止发生爆炸火灾时,烈火通过间隙进入避难所的内部,有助于保证避难所内人员的人身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包角板设为截面为l型的板状结构;
所述包角板靠近所述墙体的一端截面设为v型结构,所述包角板上v型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墙体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防火密封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包角板形状的设置有助于将屋面、横梁与墙体能全部进行包边,从而减少避难所与外界能接触到的间隙,v型结构截面的包角板设置方便将包角板通过拉铆钉与墙体固定,同时防火密封胶的设置,能有效的对包角板与墙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进一步提高整个避难所的密封性,从而有助于起到防火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包角板均通过拉铆钉与所述屋面和所述墙体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包角板通过拉铆钉与屋面和墙体连接,有助于将包角板进行拆装,方便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包角板与所述屋面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通过拉铆钉与所述包角板连接;
所述挡水板设为截面为l型的板状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挡水板的设置可有助于提高整个避难所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设为方管型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减少横梁的整体自重,从而减少整个避难所的自重,方便移动,同时方形结构的设置有助于檩条相配合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包角板的外部设置有通长密封胶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包角板的密封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设置防火密封垫和防火收边机构,防火密封垫的设置连接第一檩条与第二檩条和横梁,对屋面、横梁和墙体这三者中两两之间的安装间隙起到密封的作用,同防水收边机构的设置能起到防水和收边的作用,能进一步提高整个避难所的密封性能,当发生爆炸火灾的使用,有助于防止烈火和烟雾通过连接处进入避难所的内部,有助于保证避难所内人员的人身安全;
(2)通过设置防火密封胶和挡水板,有利于进一步增强连接处的防水和密封效果,有助于进一步防止在火灾发生时,烈火和水进入避难所的内部,有助于进一步保证避难所内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屋面;2、墙体;3、横梁;4、第一自攻钉;5、第一檩条;6、第二自攻钉;7、第二檩条;8、防火密封垫;9、防水收边机构;91、包角板;92、堵头;10、防火密封胶;11、拉铆钉;12、挡水板;13、通长密封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参照图1-3,一种用于避难所的固定结构,包括屋面1与墙体2,屋面1与墙体2垂直设置,屋面1与墙体2通过横梁3相连接,屋面1的内侧面通过第一自攻钉4连接有第一檩条5,墙体2的内侧面通过第二自攻钉6连接有第二檩条7,且第一檩条5与第二檩条7均通过防火密封垫8与横梁3相连接,第一檩条5与第二檩条7分别沿屋面1的长度方向设置;屋面1、横梁3与墙体2的外侧面设置有防水收边机构9;防水收边机构9包括包角板91与堵头92,包角板91设置于屋面1、横梁3与墙体2的外侧面,堵头92设置于包角板91与屋面1的连接位置处。可选的,堵头92设为泡沫堵头92。这样,安装时,横梁3起到连接、支撑、过渡的作用,第一檩条5与第二檩条7起到支撑和提高整个避难所稳定性和刚性的作用,自攻钉的设置,方便对整个避难所的拆装,防火密封垫8和防水收边机构9的设置能对固定结构与屋面1和墙体2的连接位置处进行密封、防水和收边,有助于防止发生爆炸火灾时,烈火通过间隙进入避难所的内部,有助于保证避难所内人员的人身安全。
包角板91设为截面为l型的板状结构;包角板91靠近墙体2的一端截面设为v型结构,包角板91上v型结构的一端与墙体2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防火密封胶10。这样,包角板91形状的设置有助于将屋面1、横梁3与墙体2能全部进行包边,从而减少避难所与外界能接触到的间隙,v型结构截面的包角板91设置方便将包角板91通过拉铆钉11与墙体2固定,同时防火密封胶10的设置,能有效的对包角板91与墙体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进一步提高整个避难所的密封性,从而有助于起到防火的作用。
包角板91均通过拉铆钉11与屋面1和墙体2连接。这样,将包角板91通过拉铆钉11与屋面1和墙体2连接,有助于将包角板91进行拆装,方便更换。
包角板91与屋面1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挡水板12,挡水板12通过拉铆钉11与包角板91连接;挡水板12设为截面为l型的板状结构。这样,挡水板12的设置可有助于提高整个避难所的防水性能。
横梁3设为方管型结构。这样,有助于减少横梁3的整体自重,从而减少整个避难所的自重,方便移动,同时方形结构的设置有助于檩条相配合安装。
包角板91的外部设置有通长密封胶带13。这样,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包角板91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原理为:安装时,横梁3起到连接、支撑、过渡的作用,第一檩条5与第二檩条7起到支撑和提高整个避难所稳定性和刚性的作用,自攻钉的设置,方便对整个避难所的拆装,防火密封垫8和防水收边机构9的设置能对固定结构与屋面1和墙体2的连接位置处进行密封、防水和收边,有助于防止发生爆炸火灾时,烈火通过间隙进入避难所的内部,有助于保证避难所内人员的人身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用于避难所的固定结构,包括屋面(1)与墙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1)与所述墙体(2)垂直设置,所述屋面(1)与所述墙体(2)通过横梁(3)相连接,所述屋面(1)的内侧面通过第一自攻钉(4)连接有第一檩条(5),所述墙体(2)的内侧面通过第二自攻钉(6)连接有第二檩条(7),且所述第一檩条(5)与所述第二檩条(7)均通过防火密封垫(8)与所述横梁(3)相连接,所述第一檩条(5)与所述第二檩条(7)分别沿所述屋面(1)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屋面(1)、所述横梁(3)与所述墙体(2)的外侧面设置有防水收边机构(9);
所述防水收边机构(9)包括包角板(91)与堵头(92),所述包角板(91)设置于所述屋面(1)、所述横梁(3)与所述墙体(2)的外侧面,所述堵头(92)设置于所述包角板(91)与所述屋面(1)的连接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避难所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角板(91)设为截面为l型的板状结构;
所述包角板(91)靠近所述墙体(2)的一端截面设为v型结构,所述包角板(91)上v型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墙体(2)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防火密封胶(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避难所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角板(91)均通过拉铆钉(11)与所述屋面(1)和所述墙体(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避难所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角板(91)与所述屋面(1)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挡水板(12),所述挡水板(12)通过拉铆钉(11)与所述包角板(91)连接;
所述挡水板(12)设为截面为l型的板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避难所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设为方管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避难所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角板(91)的外部设置有通长密封胶带(13)。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