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覆膜砂套筒成型模具结构,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覆膜砂套筒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1、作为一种新型铸造工艺,覆膜砂铸造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模具的型砂或芯砂表面在造型前即覆有一层固体树脂膜,利用上述模具浇铸并成型铸钢件或铸铁件后,通过型砂的破碎取出产品。
2、现有的模具在浇铸套筒状构件时,因套筒具有一定高度,套筒底部常存在缩松、砂眼等缺陷,影响了产品的成型质量,产品的废品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膜砂套筒成型模具,能够保证套筒整体有效成型,避免出现铸造缺陷,提高了套筒的成型质量。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覆膜砂套筒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座、第二模座以及型芯组件,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相互扣合、用于形成容纳型芯组件的容置空间以及自上而下延伸的进液通道,容置空间包括位于型芯组件的外周与容置空间的内周之间、且用于成型套筒的成型腔;
3、型芯组件包括下盖、扣合于下盖上方的上盖以及位于上盖上方的内筒,上盖和下盖之间形成有与进液通道连通的过液腔,成型腔位于内筒的外周、且位于上盖的上方,上盖上贯穿设有用于连通进液通道以及成型腔的出液孔,出液孔沿上盖的周向设有若干个。
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盖的顶面上设有用于安装内筒下端的下凹腔,下凹腔位于若干个出液孔的内周。
5、一些实施例中,容置空间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进液通道的两侧,型芯组件设有两组、且一一对应位于两个容置空间内。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型芯组件分别为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第一模座上设有位于第一型芯外周的第一合模凸条以及位于第二型芯外周的第二合模凹槽,第二模座上设有与第一合模凸条卡接配合第一合模凹槽以及与第二合模凹槽卡接配合的第二合模凸条。
7、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座上设有第一定位台和第二定位槽,第二模座上设有与第一定位台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槽以及与第二定位槽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台。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盖上设有向上凸起设置的环形凸条,上盖上设有下凹设置、且与环形凸条卡接配合的环形凹槽;或者上盖上设有向上凸起设置的环形凸条,下盖上设有下凹设置、且与环形凸条卡接配合的环形凹槽。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盖的顶面上设有下凹槽,下凹槽的内底壁上设有四个凸起设置的流道凸台,四个流道凸台分别为扇形、且沿下盖的周向排布,流道凸台的顶面与下盖的内顶壁接触配合;
10、过液腔包括位于四个流道凸台外周的环流道以及两个分别位于环流道内侧、纵横交错设置的平流道,环流道用于连通平流道与出液孔。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筒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第一半筒和第二半筒的上端分别设有第一台阶部,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台阶部卡接配合的第二台阶部。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盖靠近进液通道的一侧设有上围合部,下盖靠近进液通道的一侧设有下围合部,上围合部和下围合部围合成能够连通进液通道和过液腔的进液口。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的外壁上分别设有支撑筋板,支撑筋板沿进液通道的走向延伸。
14、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覆膜砂套筒成型模具,利用第一模座和第二模座相互扣合形成的进液通道以及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放置有型芯组件,型芯组件的上盖和下盖之间形成过液腔,利用上盖顶部的出液孔将过液腔内的金属液导送至成型腔内,使金属液自下而上顺次成型,实现了套筒的同时凝固,适用于液体收缩量大的金属液,能够克服金属液在浇铸过程中的飞溅,避免了夹渣、缩松、缩孔等铸造缺陷,能够获得组织致密的优质铸件。
1.覆膜砂套筒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座(1)、第二模座(2)以及型芯组件(3),所述第一模座(1)和所述第二模座(2)相互扣合、用于形成容纳所述型芯组件(3)的容置空间(71)以及自上而下延伸的进液通道(72),所述容置空间(71)包括位于所述型芯组件(3)的外周与所述容置空间(71)的内周之间、且用于成型套筒的成型腔(7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砂套筒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5)的顶面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内筒(6)下端的下凹腔(52),所述下凹腔(52)位于若干个所述出液孔(55)的内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砂套筒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7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进液通道(72)的两侧,所述型芯组件(3)设有两组、且一一对应位于两个所述容置空间(71)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砂套筒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型芯组件(3)分别为第一型芯(31)和第二型芯(32),所述第一模座(1)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型芯(31)外周的第一合模凸条(1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型芯(32)外周的第二合模凹槽(12),所述第二模座(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合模凸条(11)卡接配合第一合模凹槽(21)以及与所述第二合模凹槽(12)卡接配合的第二合模凸条(2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覆膜砂套筒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座(1)上设有第一定位台(13)和第二定位槽(14),所述第二模座(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台(13)定位配合的第一定位槽(23)以及与所述第二定位槽(14)定位配合的第二定位台(2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砂套筒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4)或所述上盖(5)上设有向上凸起设置的环形凸条(41),所述上盖(5)或所述下盖(4)上设有下凹设置、且与所述环形凸条(41)卡接配合的环形凹槽(5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覆膜砂套筒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4)的顶面上设有下凹槽,所述下凹槽的内底壁上设有四个凸起设置的流道凸台(42),四个所述流道凸台(42)分别为扇形、且沿所述下盖(4)的周向排布,所述流道凸台(42)的顶面与所述下盖(4)的内顶壁接触配合;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覆膜砂套筒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6)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半筒(61)和第二半筒(62),所述第一半筒(61)和所述第二半筒(62)的上端分别设有第一台阶部(63),所述第一模座(1)和所述第二模座(2)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部(63)卡接配合的第二台阶部(15)。
9.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覆膜砂套筒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5)靠近所述进液通道(72)的一侧设有上围合部(53),所述下盖(4)靠近所述进液通道(72)的一侧设有下围合部(43),所述上围合部(53)和所述下围合部(43)围合成能够连通所述进液通道(72)和所述过液腔(7)的进液口(54)。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覆膜砂套筒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座(1)和所述第二模座(2)的外壁上分别设有支撑筋板,所述支撑筋板沿所述进液通道(72)的走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