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1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因其操作灵活、易学易会等特点而深受大众喜爱。滑板车一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前转换,当需要使用时,将滑板车调整到展开状态,当不需要使用时,将滑板车折叠,从而方便提拿以及存放。

滑板车包括一前支架、连接于前支架上侧的把手、前端枢接于前支架的踏板,前支架与踏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锁定机构,要折叠所述滑板车时,解锁所述锁定机构,然后旋转前支架,使得前支架与踏板相对近。现在市面上的滑板车解锁所述锁定机构的操作非常麻烦,即折叠操作非常麻烦,从而给使用者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其折叠操作非常简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所述滑板车包括一支杆、前侧枢接于所述支杆下侧的踏板、用于折叠所述滑板车的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杆与踏板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锁定装置、连接于所述支杆上并可相对支杆旋转的驱动套筒,所述锁定装置与所述驱动套筒连接,旋转所述驱动套筒可解锁所述锁定装置。

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一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杆内的锁定块、连接于所述锁定块下端的锁定销、设置于所述踏板上的第一锁定槽,所述支杆侧壁于对应所述锁定销的位置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长孔,当所述锁定销穿出所述第一长孔后卡入所述第一锁定槽内时,所述支杆不能相对踏板旋转。

所述驱动套筒套设于所述支杆上并与所述锁定块连接,旋转所述驱动套筒可驱动锁定块往上或往下移动而使得锁定销脱离第一锁定槽。

所述锁定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锁定块与支杆之间或设置于所述驱动套筒与支杆之间的弹性件,在所述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锁定块移动而带动所述锁定销卡入第一锁定槽内;较佳的,所述弹性件为设置于所述锁定块与支杆之间的弹簧;或,所述弹性件为设置于所述驱动套筒与支杆之间的扭簧。

所述锁定块上连接有联动销,对应的,所述支杆侧壁上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长孔,所述驱动套筒侧壁上设置有斜向延伸的驱动孔,所述联动销穿过所述第二长孔后插入所述驱动孔内。

所述驱动套筒外套设有一阻挡套筒,且所述阻挡套筒可与所述驱动套筒一起旋转,所阻挡套筒遮住所述驱动孔。

所述驱动套筒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段与下段,且所述上段的内径大于下段,从而上段与下段之间形成一内凸缘;对应的,所述支杆上于所述上段对应的位置处固定套设有一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下端位于所述内凸缘上端。

所述踏板上还设置有可供锁定销卡入的第二锁定槽,所述第一锁定槽与第二锁定槽前后间隔设置,在所述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时,所述锁定销穿出所述第一长孔后卡入所述第二锁定槽内。

所述踏板前侧固定连接有锁定板,所述支杆下侧枢接于所述锁定板,所述第一锁定槽与第二锁定槽均设置于所述锁定板上。

所述支杆自前往后斜向下设置,所述支杆后下侧与所述踏板前侧枢接,所述滑板车还包括一立杆、连接于所述立杆上端的把手、连接于所述立杆下端的前轮、连接于所述踏板后侧的后轮,所述支杆前上端连接于所述立杆;或,所述支杆上下延伸设置,所述滑板车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杆上端的把手、连接于所述踏板后侧的后轮、连接于所述支杆下端或连接于所述踏板前侧的前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折叠机构如此设置,使得只要旋转所述驱动套筒即可带动锁定块或上或下移动,从而使得锁定销脱离与第一锁定槽的卡合,从而而解锁所述锁定机构,此时,只需旋转支杆即可折叠本实用新型滑板车,从而本实用新型滑板车的折叠操作非常简便;

2、在第一锁定槽之外还设置第二锁定槽,在滑板车处于锁定状态下,锁定销卡第二锁定槽内,从而将滑板车锁定于锁定状态,方便提拿、存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根据图2中部分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根据图3中b-b方向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5为在图3的基础上不显示阻挡套筒的平面放大示意图;

图6为根据图3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时的部分组件的平面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滑板车的阻挡套筒的放大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滑板车的阻挡套筒的放大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滑板车的阻挡套筒的放大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的滑板车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其包括一支杆1、前侧枢接于所述支杆1下侧的踏板2、设置于所述支杆1与踏板2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锁定装置3、连接于所述支杆1上并可相对支杆1旋转的驱动套筒4,所述锁定装置3与所述驱动套筒4连接,旋转所述驱动套筒4可解锁所述锁定装置3。

所述锁定装置3包括一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杆1内的锁定块31、连接于所述锁定块31下端的锁定销32、设置于所述踏板2上的第一锁定槽21,所述支杆1侧壁于对应所述锁定销32的位置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长孔12,当所述锁定销32穿出所述第一长孔12后卡入所述第一锁定槽21内时,所述支杆1不能相对踏板2旋转,所述锁定装置3处于锁定状态。在此状态下,滑板车被锁定于展开状态,不能折叠。

所述驱动套筒4套设于所述支杆1上并与所述锁定块31连接,旋转所述驱动套筒4可驱动锁定块31往上或往下移动而使得锁定销32脱离第一锁定槽21,从而解锁所述锁定装置3。

所述锁定块31上连接有联动销5,对应的,所述支杆1侧壁上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长孔11,所述驱动套筒4侧壁上设置有斜向延伸的驱动孔41,所述联动销5穿过所述第二长孔11后插入所述驱动孔41内,旋转所述驱动套筒4,在所述联动销5与驱动孔41的相互配合下,所述锁定块31即可往上或往下移动,从而解锁所述锁定装置3。

较佳的,所述锁定装置3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锁定块31与支杆1之间或设置于所述驱动套筒4与支杆1之间的弹性件33,在所述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在所述弹性件33的作用下,所述锁定块31移动而带动所述锁定销32卡入第一锁定槽21内。如此,能保证本实用新型滑板车在展开状态下的安全性。

在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3为设置于所述锁定块31与支杆1之间的弹簧,所述锁定块31中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长孔310,所述支杆1上设置有连接孔13,一枢轴(图未示)穿过所述连接孔13与长孔310,所述弹簧下端抵靠于所述枢轴,上端抵靠于所述长孔310顶壁,如此,即实现了所述锁定块31与支杆1可相对移动连接的目的,而且也实现了弹性件33设置于支杆1与锁定块31之间的目的。所述弹簧使得锁定块31一直保持往上移动的趋势,从而在释放驱动套筒4后,锁定块31往上移动,从而锁定销32卡入第一锁定槽21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也可以为设置于所述驱动套筒4与支杆1之间的扭簧,在所述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扭簧的作用下,所述驱动套筒4旋转,带动所述锁定块31移动,从而带动所述锁定销32卡入第一锁定槽2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第一锁定槽21被设置为往下开口。

当要折叠本实用新型滑板车时,旋转所述驱动套筒4,因为驱动套筒4只旋转而不上下移动,所以联动销5在驱动孔41的作用下被驱动往下移动,从而锁定块31随之往下移动,锁定销32脱离与第一锁定槽21的卡合,此时,支杆1可相对踏板2旋转,往踏板2的方向旋转所述支杆1,直至所述支杆1与踏板2相对靠近,本实用新型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如图7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踏板2上还设置有可供锁定销32卡入的第二锁定槽22,所述第一锁定槽21与第二锁定槽22前后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锁定槽22也被设置为往下开口,在所述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时,所述锁定销32穿出所述第一长孔12后卡入所述第二锁定槽22内(如图8所示)。此时,支杆1与踏板2不能相对旋转,即所述滑板车被锁定于折叠状态。如此设置,可方便提拿折叠后的滑板车。所述弹性件33可帮助锁定销32自动卡入第二锁定槽22内。

当要展开折叠后的滑板车时,再度旋转所述驱动套筒4,且旋转方向同折叠操作时相同,从而通过联动销5的联动,所述锁定销32与锁定块31一起往下移动而脱离第二锁定槽22,此时,可反向旋转支杆1,当旋转一定角度时,锁定销32在弹性件33的作用下再度卡入到第一锁定槽21内,本实用新型滑板车再度被锁定于展开状态。

所述踏板2上还设置有一行程槽23,所述第一锁定槽21与第二锁定槽22的下侧均与所述行程槽23相通,从而在锁定销32脱离第一锁定槽21或第二锁定槽22之后,在支杆1旋转的过程中,所述锁定销32在行程槽23内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槽21与第二锁定槽22的上侧均与所述行程槽23相通,即第一锁定槽21与第二锁定槽22均设置为往上开口,如此设置下,要折叠滑板车或展开折叠后的滑板车时,反向旋转所述驱动套筒4,使得锁定块31往上移动,从而锁定销32往上移动而脱离第一锁定槽或第二锁定槽。

再一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所述行程槽23,所述第一锁定槽21与第二锁定槽22分别设置于所述踏板2两侧下端,且所述第一锁定槽21与第二锁定槽22均设置为往下开口,从而锁定销32脱离第一锁定槽21或第二锁定槽22后直接在踏板2下侧旋转移动;或,所述第一锁定槽21与第二锁定槽22分别设置于所述踏板2两侧上端,且第一锁定槽21与第二锁定槽22均往上开口设置,从而锁定销32脱离第一锁定槽21或第二锁定槽22后直接在踏板2上方旋转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踏板2前侧固定连接有锁定板25,所述支杆1下侧枢接于所述锁定板25,所述第一锁定槽21与第二锁定槽22均设置于所述锁定板25上。如设置行程槽23,则行程槽23也设置于所述锁定板25上。

所述支杆1下侧外固定套接有一连接座6,所述连接座6枢接于所述锁定板25,所述锁定销32露出于所述连接座6下端外。

较佳的,所述锁定板25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座6枢接于两锁定板25之间,每一所述锁定板25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锁定槽21与第二锁定槽22,对应的,所述支杆1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所述第一长孔12,在所述弹性件33的作用下,所述锁定销32两端分别穿出两第一长孔12后分别插入两锁定板25的第一锁定槽21或第二锁定槽22内。如此设置,使得所述锁定块31的受力更均匀。

较佳的,所述枢轴(图未示)穿过所述两锁定板25、连接座6以及支杆1,从而实现支杆1与踏板2枢接的目的,如此,组装更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踏板2前侧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两锁定板25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容纳空间可为设置于踏板2前侧的缺口240,所述两锁定板25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缺口240内。在其他实施例中,踏板2也可以不设置容纳空间,所述两锁定板25下端直接固定连接于踏板2前侧上端。

再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所述锁定板25,所述第一锁定槽21、第二锁定槽22等均设置于所踏板2上。即在踏板2前侧容纳空间的侧壁上设置所述第一锁定槽21、第二锁定槽22。

较佳的,所述驱动套筒4的侧壁上反向对称设置有两所述驱动孔41,对应的,所述支杆1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第二长孔11,所述联动销5的两端分别穿过支杆1侧壁上的两第二长孔11后插入所述驱动套筒4的两驱动孔41内,旋转所述驱动套筒4的时候,联动销5的两端分别在两驱动孔41的带动下而上下移动。如此设置,使得整个锁定块31的受力更均匀,从而能更顺畅地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套筒4外套设有一阻挡套筒7,且所述阻挡套筒7可与所述驱动套筒4一起旋转,所阻挡套筒7遮住所述驱动孔41,如此设置,可避免外部物体经驱动孔41掉入支杆1内而影响锁定块31的移动,从而保证滑板车折叠、展开的顺畅性。较佳的,所述阻挡套筒7下侧套设于所述连接座6上侧外,如此,即可避免外部物体经支杆1与连接座6的连接处进入两者之间。

结合图9至11所示,较佳的,所述驱动套筒4外壁上凸设有一卡块42,对应的,所述阻挡套筒7侧壁上设置有一卡槽71,所述卡块42卡设于卡槽71内,如此,所述驱动套筒4与阻挡套筒7不可相对旋转,从而驱动套筒4旋转的时候,所述阻挡套筒7随之一起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驱动套筒4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段43与下段44,且所述上段43的内径大于下段44,从而上段43与下段44之间形成一内凸缘45;对应的,所述支杆1于所述上段43对应的位置处固定套设有一固定套筒8,所述固定套筒8下端位于所述内凸缘45上端。驱动套筒4旋转的时候,固定套筒8不旋转,如此设置,可以防止外部物体落入驱动套筒4与支杆1之间而免影响驱动套筒4旋转的顺畅性,从而进一步保证滑板车折叠、展开的顺畅性。

所述驱动孔41设置于所述下段44上;所述阻挡套筒7套设于所述下段44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杆1自前往后斜向下设置,所述支杆1后下侧与所述踏板2枢接;本实用新型滑板车还包括一立杆9,所述支杆1前上端连接于所述立杆9,所述立杆9上端连接有把手10,所述立杆9下端连接有前轮20,所述踏板2后侧连接有后轮30。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支杆1上下延伸设置,所述把手10连接于所述支杆1上端,所述踏板2的前后侧分别连接有前轮20与后轮30;或者,所述支杆1下端连接有前轮20,踏板2后侧连接后轮30。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所述滑板车包括一支杆、前侧枢接于所述支杆下侧的踏板、用于折叠所述滑板车的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杆与踏板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锁定装置、连接于所述支杆上并可相对支杆旋转的驱动套筒,所述锁定装置与所述驱动套筒连接,旋转所述驱动套筒可解锁所述锁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一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杆内的锁定块、连接于所述锁定块下端的锁定销、设置于所述踏板上的第一锁定槽,所述支杆侧壁于对应所述锁定销的位置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一长孔,当所述锁定销穿出所述第一长孔后卡入所述第一锁定槽内时,所述支杆不能相对踏板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套筒套设于所述支杆上并与所述锁定块连接,旋转所述驱动套筒可驱动锁定块往上或往下移动而使得锁定销脱离第一锁定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锁定块与支杆之间或设置于所述驱动套筒与支杆之间的弹性件,在所述滑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锁定块移动而带动所述锁定销卡入第一锁定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设置于所述锁定块与支杆之间的弹簧;或,所述弹性件为设置于所述驱动套筒与支杆之间的扭簧。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块上连接有联动销,对应的,所述支杆侧壁上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二长孔,所述驱动套筒侧壁上设置有斜向延伸的驱动孔,所述联动销穿过所述第二长孔后插入所述驱动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套筒外套设有一阻挡套筒,且所述阻挡套筒可与所述驱动套筒一起旋转,所阻挡套筒遮住所述驱动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套筒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段与下段,且所述上段的内径大于下段,从而上段与下段之间形成一内凸缘;对应的,所述支杆上于所述上段对应的位置处固定套设有一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下端位于所述内凸缘上端。

9.根据权利要求2至5、7至8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上还设置有可供锁定销卡入的第二锁定槽,所述第一锁定槽与第二锁定槽前后间隔设置,在所述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时,所述锁定销穿出所述第一长孔后卡入所述第二锁定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前侧固定连接有锁定板,所述支杆下侧枢接于所述锁定板,所述第一锁定槽与第二锁定槽均设置于所述锁定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上还设置有可供锁定销卡入的第二锁定槽,所述第一锁定槽与第二锁定槽前后间隔设置,在所述滑板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时,所述锁定销穿出所述第一长孔后卡入所述第二锁定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前侧固定连接有锁定板,所述支杆下侧枢接于所述锁定板,所述第一锁定槽与第二锁定槽均设置于所述锁定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7至8、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自前往后斜向下设置,所述支杆后下侧与所述踏板前侧枢接,所述滑板车还包括一立杆、连接于所述立杆上端的把手、连接于所述立杆下端的前轮、连接于所述踏板后侧的后轮,所述支杆前上端连接于所述立杆;或,所述支杆上下延伸设置,所述滑板车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杆上端的把手、连接于所述踏板后侧的后轮、连接于所述支杆下端或连接于所述踏板前侧的前轮。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自前往后斜向下设置,所述支杆后下侧与所述踏板前侧枢接,所述滑板车还包括一立杆、连接于所述立杆上端的把手、连接于所述立杆下端的前轮、连接于所述踏板后侧的后轮,所述支杆前上端连接于所述立杆;或,所述支杆上下延伸设置,所述滑板车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杆上端的把手、连接于所述踏板后侧的后轮、连接于所述支杆下端或连接于所述踏板前侧的前轮。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折叠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自前往后斜向下设置,所述支杆后下侧与所述踏板前侧枢接,所述滑板车还包括一立杆、连接于所述立杆上端的把手、连接于所述立杆下端的前轮、连接于所述踏板后侧的后轮,所述支杆前上端连接于所述立杆;或,所述支杆上下延伸设置,所述滑板车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杆上端的把手、连接于所述踏板后侧的后轮、连接于所述支杆下端或连接于所述踏板前侧的前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其包括一支杆、前侧枢接于所述支杆下侧的踏板、用于折叠所述滑板车的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杆与踏板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锁定装置、连接于所述支杆上并可相对支杆旋转的驱动套筒,所述锁定装置与所述驱动套筒连接,旋转所述驱动套筒可解锁所述锁定装置,从而本实用新型滑板车的折叠操作非常简便。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强;丁泽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联欣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刘玲芝
技术研发日:2019.08.1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9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