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方舟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6


本实用新型涉及ct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t方舟结构。



背景技术:

针对疫情防控、地震救灾、移动体检、国防、野战医院,普通ct由于其固定的使用场所和对屏蔽间的高要求,导致普通ct满足上述场景的应用。例如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生,各医院需要对疑似病例的肺部进行ct扫描,但由于ct室设置在医院内,易使健康受检者发生感染风险。

故在特殊情境下,急需一种便于ct运行的独立载体,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以克服医院场地的局限性,基于此,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t方舟结构,以解决通常医院在应急时面临的场地和机房的局限性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ct方舟结构,包括舱体,所述舱体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前端电控室、控制室、ct扫描室及后端电控室,所述前、后端电控室均包括位于中部的设备安装室和位于设备安装室两侧的支撑推杆控制室,支撑推杆控制室远离设备安装室的一侧与外部连通;所述前端电控室的设备安装室包括控制室空调外机安装腔、电控箱安装腔及开设在侧壁上的前端通风口,后端电控室的设备安装室包括ct扫描室空调外机安装腔、蓄电池安装腔及开设在侧壁上的后端通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室包括医生通道和用于观察ct扫描室的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为铅玻璃。

进一步的,所述ct扫描室包括病患通道和维护门。

进一步的,所述ct扫描室的内壁上设有铅板和隔音板。

进一步的,所述舱体的顶面设有吊环。

进一步的,所述舱体的外壁上包覆有隔音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具备多种使用场景,疫情防控、地震救灾、移动体检、国防、野战医院等,独立于现有的医院建筑之外,不受机房的限制,使用场景灵活,整体模块化设计,可以实现快速运输投送、快速安装并投入使用,解决通常医院在应急时面临的场地和机房的局限性问题;

2.ct方舟内部设置有ct扫描室和控制室,实现医患隔离,可避免交叉感染;通过设置前、后端电控室,用于安装支撑推杆,以实现ct方舟的对地支撑,以适应不同的地形;

3.ct方舟自身具备辐射屏蔽功能,不需要建额外的屏蔽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整体构造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ct方舟安装支撑推杆后的构造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ct方舟内各腔室安装完设备后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前端电控室的构造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后端电控室的构造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的ct方舟与卡车的连接示意图;

标号说明:

卡车1,舱体2,前端电控室3,控制室空调外机安装腔31,电控箱安装腔32,前端通风口33,控制室4,医生通道41,椅子42,控制室空调43,键盘44,ctpod45,显示器46,操作台47,观察窗48,控制室照明灯49,ct扫描室5,病患通道51,诊断床52,ct主机53,电气柜54,维护门,ct扫描室空调56,扫描室照明灯57,后端电控室6,ct扫描室空调外机安装腔61,蓄电池安装腔62,后端通风口63,吊环7,太阳能板8,支撑推杆控制室9,支撑推杆9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ct方舟结构,如图1至5所示,包括舱体2,所述舱体2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前端电控室3、控制室4、ct扫描室5及后端电控室6,所述前、后端电控室3、6均包括位于中部的设备安装室和位于设备安装室两侧的支撑推杆控制室9,支撑推杆控制室9远离设备安装室的一侧与外部连通;所述前端电控室3的设备安装室包括控制室空调外机安装腔31、电控箱安装腔32及开设在侧壁上的前端通风口33,后端电控室6的设备安装室包括ct扫描室空调外机安装腔61、蓄电池安装腔62及开设在侧壁上的后端通风口63。

控制室4包括医生通道41和用于观察ct扫描室的观察窗48,所述观察窗为铅玻璃;ct扫描室5包括病患通道51和维护门55。

为提高ct扫描室5的屏蔽功能及隔音功能,ct扫描室5的内壁上设有铅板和隔音板,作为优选,本实施例舱体的外壁上同样包覆有隔音板,以进一步提高隔音效果。

舱体的顶面设有吊环,以方便吊装。

出厂前,将相应设备装入ct方舟内,如图3所示:

前端电控室3和后端电控室6:位于两侧的支撑推杆控制室9内设有沿宽度方向调节的水平横移机构(图中未示出),水平横移机构上设有可竖向伸缩调节的支撑推杆91,水平横移机构可以使支撑推杆水平移动(即可移出支撑推杆控制室9与外部的连通处),支撑推杆91能够竖向自动伸缩,从而实现ct方舟的撑地功能(此处的设计类似于起重臂吊车在吊装时的支撑机构);所述控制室空调外机安装腔31用于安装控制室空调外机,电控箱腔32用于安装电控箱,电控箱上设有外接插头,可实现外面电源接入,为方舟内部设备提供电源;所述ct扫描室空调外机安装腔61用于安装ct扫描室空调外机,蓄电池腔62用于安装蓄电池,ct方舟的顶面可设置用于给蓄电池充电的太阳能板8,当无外部供应电源时,蓄电池能够给ct方舟内部设备提供电能;

控制室4:安装椅子42、控制室空调43、键盘44、ctpod45(按键操作台)、显示器46、操作台47、控制室照明灯49及ct控制箱。其中,椅子42、键盘44、ctpod45、显示器46和操作台47均设置固定机构,用于与控制室4内壁连接固定,防止车辆运输过程中的颠簸;观察窗48为铅玻璃,便于医生观察病患情况。

ct扫描室5包括:安装诊断床52、ct主机53、电气柜54、ct扫描室空调56及扫描室照明灯57。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当需要运输时:如图1所示,将ct方舟通过吊环7放置在卡车1上并固定;

当运输到指定位置后:支撑推杆控制室9控制水平横移机构使支撑推杆91水平移动,前后端的支撑推杆均伸出ct方舟两侧,如图2所示,前、后端的支撑推杆91均伸长支撑到地面上;由于前后独立4个支撑推杆91的设计,可以有效调平ct方舟,适用于复杂的地面情形;待ct方舟支撑在地面上,便可以进行临床ct扫描,患者通过病患通道51进出ct扫描室5,医生通过医生通道41进出控制室4,且可以通过观察窗48观察ct扫描室5内的患者情况;

当ct方舟通过前、后端支撑推杆91支撑在地面上时:松开ct方舟与卡车的连接,卡车1与ct方舟分离,此时卡车1的存在与否,不影响临床ct的扫描;

当ct方舟需要更换使用地点时:卡车1驶入ct方舟底部并于ct方舟连接紧固,前、后端支撑推杆91均缩回,同时水平横移机构复位,使得前、后端支撑推杆91向ct方舟的内侧移动并缩回支撑推杆控制室9内,之后,卡车1运输ct方舟至其他地点。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的构思,而非对本发明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ct方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所述舱体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前端电控室、控制室、ct扫描室及后端电控室,所述前、后端电控室均包括位于中部的设备安装室和位于设备安装室两侧的支撑推杆控制室,支撑推杆控制室远离设备安装室的一侧与外部连通;所述前端电控室的设备安装室包括控制室空调外机安装腔、电控箱安装腔及开设在侧壁上的前端通风口,后端电控室的设备安装室包括ct扫描室空调外机安装腔、蓄电池安装腔及开设在侧壁上的后端通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方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室包括医生通道和用于观察ct扫描室的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为铅玻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方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t扫描室包括病患通道和维护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方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t扫描室的内壁上设有铅板和隔音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方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顶面设有吊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方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外壁上包覆有隔音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CT设备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CT方舟结构,包括舱体,舱体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有前端电控室、控制室、CT扫描室及后端电控室,所述前、后端电控室均包括位于中部的设备安装室和位于设备安装室两侧的支撑推杆控制室,支撑推杆控制室远离设备安装室的一侧与外部连通;所述前端电控室的设备安装室包括控制室空调外机安装腔、电控箱安装腔及开设在侧壁上的前端通风口,后端电控室的设备安装室包括CT扫描室空调外机安装腔、蓄电池安装腔及开设在侧壁上的后端通风口;优点在于:CT方舟内部设置有CT扫描室和控制室,实现医患隔离,可避免交叉感染;通过设置前、后端电控室,用于安装支撑推杆,以实现CT方舟的对地支撑,以适应不同的地形。

技术研发人员:王瑶法;潘华素;马兴江;王林;许建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1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9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