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具体的,涉及装配式钢索混凝土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1、现阶段国内装配式建筑可分为装配式现浇体系、装配式剪力墙体系和装配框架体系,但是总体的质量并不是十分可观。其中的首要原因就是,不是采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思路,而是将原有的图纸中现浇的构件拆分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2、预制构件的连接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常常发生弯折,使得正常的施工过程中,工人会因为预制构件的钢筋不能插入预制构件的预留孔缝而剪掉钢筋,使得连接质量难以保证,施工过程中能源消耗大,且产生的建筑垃圾较多,不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装配式钢索混凝土建筑结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工人会因为预制构件的钢筋不能插入预制构件的预留孔缝而剪掉钢筋,使得连接质量难以保证,施工过程中能源消耗大,且产生的建筑垃圾较多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
3、承重柱,所述承重柱底部设置有预装柱;
4、钢索拉紧组件,所述钢索拉紧组件设置在所述承重柱上;
5、对接安装组件,所述对接安装组件设置在所述承重柱顶部,所述对接安装组件包括卡槽,所述卡槽开设在所述承重柱四个侧表面,所述卡槽内插装连接有加固件,所述加固件与所述卡槽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加固件上端面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套装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与所述加固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横梁侧端面设置有凸层,所述横梁之间插装连接有中心架,所述中心架侧表面开设有对接槽,所述对接槽与所述凸层套装连接,所述中心架内贯穿插装有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下端通过螺纹配合旋拧连接在所述承重柱内,所述中心架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对接框架。
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钢索拉紧组件包括内螺纹套管,所述内螺纹套管固定在所述承重柱侧端面,所述内螺纹套管内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外螺纹件,所述外螺纹件上设置有钢索。
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柱底部直径与所述对接框架内径相匹配。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心架整体呈十字状结构。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横梁上端面开设有拼接槽,所述中心架上表面与所述横梁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高度。
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固件底部为内凹结构。
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预装柱与所述承重柱之间采用插装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对接安装组件,在承重柱的顶部四边通过插装连接加固件,以及固定件上设置有定位柱,通过加固件与定位柱,可将横梁快速定位对接,能够直接一次性的确定横梁的连接位置,不需要再次进行位置调整,并在四个横梁之间的中心间隙位置,能够插入中心架,中心架可对横梁的横向角度进行固定,并压紧在横梁的顶部,整体结构的固定牢固稳定强,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钢索拉紧组件,在承重柱的侧表面固定有多个内螺纹管,在钢索的两端连接有外螺纹件,外螺纹件可通过螺纹配合旋拧连接在内螺纹管中,能够将钢索快速完成连接,省去了裁断等复杂程序。
1.装配式钢索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索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4)侧端面设置有凸层(3-5),所述横梁(3-4)之间插装连接有中心架(3-6),所述中心架(3-6)侧表面开设有对接槽(3-7),所述对接槽(3-7)与所述凸层(3-5)套装连接,所述中心架(3-6)内贯穿插装有固定螺杆(3-8),所述固定螺杆(3-8)下端通过螺纹配合旋拧连接在所述承重柱(1)内,所述中心架(3-6)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对接框架(3-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索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索拉紧组件(4)包括内螺纹套管(4-1),所述内螺纹套管(4-1)固定在所述承重柱(1)侧端面,所述内螺纹套管(4-1)内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外螺纹件(4-2),所述外螺纹件(4-2)上设置有钢索(4-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索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3-3)底部直径与所述对接框架(3-9)内径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索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架(3-6)整体呈十字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钢索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4)上端面开设有拼接槽(5),所述中心架(3-6)上表面与所述横梁(3-4)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索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3-2)底部为内凹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索混凝土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装柱(2)与所述承重柱(1)之间采用插装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