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洁净厂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04


本实用新型涉及洁净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洁净厂房。



背景技术:

现有的洁净室通常采用三层夹心结构,即上夹层作为静压箱将经过调整温湿度和过滤微尘后的空气由风机送至中间的洁净操作区,洁净操作区设有洁净室,洁净室设有带孔地板,使洁净室气流下穿至下夹层。下夹层则作为回风层,可使空气经过洁净室两侧的回风夹道送回至上夹层,从而实现洁净空气的循环使用。同时,为了布置服务于洁净操作区的净化空调机组、变电站、更衣室等辅助功能,通常在洁净区外侧设有支持区,而洁净区则通常称为核心洁净区。

洁净厂房建造费用高昂,而为洁净室提供动力和辅助支持的区域占用了宝贵的厂房(占地)面积,按现有技术的支持区所占厂房(占地)面积通常超过30%,亦即厂房中可用于生产操作的洁净室面积在厂房占地面积中的比例低于70%,因此,单位洁净面积的建造和运行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洁净厂房,将洁净区域扩大至洁净厂房的支持区,以提高洁净厂房的有效面积利用率,降低单位洁净面积的建造和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洁净厂房,该洁净厂房包括厂房本体,所述厂房本体内设有核心洁净室,并设有位于所述核心洁净室顶部的核心洁净室上夹层、位于所述核心洁净室底部的核心洁净室下夹层以及连通所述核心洁净室上夹层与所述核心洁净室下夹层的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其中:

所述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背离所述核心洁净室的一侧设有边跨支持区,所述边跨支持区内设有边跨洁净室以及位于所述边跨洁净室顶部的边跨洁净室上夹层、位于所述边跨洁净室底部的边跨洁净室下夹层;所述边跨支持区内还设有辅助室,所述辅助室与所述边跨洁净室层叠设置;

所述边跨洁净室上夹层以及所述边跨洁净室下夹层分别与所述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连通,和/或,所述边跨洁净室远离所述核心洁净室的一侧与所述厂房本体的墙体之间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边跨洁净室上夹层以及所述边跨洁净室下夹层的边跨洁净室回风夹道。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厂房内设置边跨洁净室扩大了洁净区的总面积,并且,边跨洁净室与支持区内的辅助室在空间上层叠设置,避免额外增加厂房的占用面积,提高了洁净厂房的有效面积利用率。

可选的,所述核心洁净室与所述边跨洁净室之间设有洁净通道,且所述洁净通道分别与所述核心洁净室以及所述边跨洁净室连通。边跨洁净室与核心洁净室连通,从而便于货物的运输以及工作人员在这两个洁净室之间的移动。

可选的,所述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边跨洁净室之间形成连通所述边跨洁净室上夹层以及所述边跨洁净室下夹层的边跨洁净室回风夹道。

可选的,所述洁净通道的底板分别与所述核心洁净室的楼板以及所述边跨洁净室的楼板齐平。

可选的,所述辅助室位于所述边跨洁净室的上方,且所述边跨洁净室下夹层延伸至地面并用于洁净生产空间。边跨洁净室下夹层内的空间可用于洁净度等级较低的洁净生产空间。

可选的,所述边跨洁净室的上方以及下方分别设有所述辅助室。

可选的,所述厂房本体内,与所述核心洁净室对应的屋架以及与所述边跨洁净室对应的屋架相齐平。

可选的,所述核心洁净室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且每一个所述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背离所述核心洁净室的一侧分别设有所述边跨支持区以及所述边跨洁净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洁净厂房的构造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洁净厂房的构造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洁净厂房的构造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洁净厂房的构造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洁净厂房的构造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洁净厂房的构造图。

附图标记:

10-厂房本体

20-核心洁净室

20a-核心洁净室上夹层

20b-核心洁净室下夹层

20c-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

30-辅助室

40-边跨洁净室

40a-边跨洁净室上夹层

40b-边跨洁净室下夹层

40c-边跨洁净室回风夹道

50-隔板60-洁净通道

70-风机过滤器机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洁净厂房,通过在厂房内设置边跨洁净室扩大了洁净区的总面积,并且,边跨洁净室与边跨支持区内的辅助室在空间上层叠设置,避免额外增加厂房的占用面积,提高了洁净厂房的有效面积利用率。

具体的,该洁净厂房包括厂房本体,厂房本体内设有核心洁净室,并设有位于核心洁净室顶部的核心洁净室、位于核心洁净室底部的核心洁净室下夹层以及连通核心洁净室上夹层与核心洁净室下夹层的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其中,

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背离核心洁净室的一侧设有边跨支持区,边跨支持区内设有边跨洁净室,并设有位于边跨洁净室顶部的边跨洁净室上夹层以及位于边跨洁净室底部的边跨洁净室下夹层;边跨洁净区内还设有辅助室,辅助室与边跨洁净室层叠设置;

边跨洁净室上夹层以及边跨洁净室下夹层分别与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连通,和/或,边跨洁净室远离核心洁净室的一侧与厂房本体的墙体之间设有用于连通边跨洁净室上夹层以及边跨洁净室下夹层的边跨洁净室回风夹道。

上述实施例中,厂房内设置边跨洁净室,边跨洁净室与核心洁净室既可以共用介于两者之间的回风夹道,即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也可以在边跨洁净室远离核心洁净室的一侧与厂房本体的墙体之间设置用于连通边跨洁净室上夹层与边跨洁净室下夹层的边跨洁净室回风夹道,用于边跨洁净室的单独回风,或者,还可以结合上述两种方案实现双侧回风;边跨洁净室所形成的洁净区域扩大了厂房内洁净区的总面积,并且,边跨洁净室与支持区内的辅助室在空间上层叠设置,避免额外增加厂房的占用面积,提高了洁净厂房的有效面积利用率。

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洁净厂房的内部布局,现结合附图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并参考图1~图6,该洁净厂房包括厂房本体10,厂房本体10内设有核心洁净室20,并设有位于核心洁净室20顶部的核心洁净室上夹层20a、位于核心洁净室20底部的核心洁净室下夹层20b以及连通核心洁净室上夹层20a与核心洁净室下夹层20b的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具体的,核心洁净室20包括带孔的楼板、设置在楼板上的墙板以及与墙板配合的吊顶,吊顶上设有多个风机过滤器机组70,在厂房内,吊顶上的风机过滤器机组70吸入核心洁净室上夹层20a内的气流,并进行过滤、加压处理后送入核心洁净室20内,气流自上而下穿过核心洁净室20后由楼板上的孔洞进入核心洁净室下夹层20b,在核心洁净室下夹层20b,气流继续流动,并由两侧的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回到核心洁净室上夹层20a,完成一次循环。

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背离核心洁净室的一侧设有边跨支持区,边跨支持区内设有辅助室30,辅助室30可以用于布置变电站、净化空调机组,或作为工作人员的更衣室等。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洁净厂房占地,提高厂房的有效利用率,边跨支持区内还设有边跨洁净室40,还设有位于边跨洁净室40顶部的边跨洁净室上夹层40a、位于边跨洁净室40底部的边跨洁净室下夹层40b,边跨洁净室40与辅助室30在边跨支持区内层叠设置;边跨洁净室40的结构与核心洁净室20的结构类似,由架空设置的楼板、设置在楼板上的墙板以及与墙板配合的吊顶组成,吊顶上设有多个风机过滤器机组70,用于对进入边跨洁净室40的空气进行过滤、加压处理,经过风机过滤器机组70处理后的气流自上而下穿过边跨洁净室40后由楼板上的孔洞进入边跨洁净室下夹层40b,还需设置连通边跨洁净室上夹层40a以及边跨洁净室下夹层40b的回风通道,从而使边跨洁净室下夹层40b内的气流能够通过回风夹道重新回到边跨洁净室上夹层40a,形成气流循环。

具体设置时,边跨洁净室上夹层40a与边跨洁净室下夹层40b分别与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连通,即,边跨洁净室40与核心洁净室20共用介于两者之间的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边跨洁净室下夹层40b内的气流通过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进入边跨洁净室上夹层40a内,换而言之,边跨洁净室下夹层40b内的气流以及核心洁净室下夹层20b内的一部分气流均进入介于边跨洁净室与核心洁净室之间的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内,在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内,这两部分气流形成的混合气流一部分进入边跨洁净室上夹层40a内,另一部分进入核心洁净室上夹层20a内,具体可以通过调整设置在边跨洁净室40吊顶上的风机过滤器机组70的数量以及参数,并调整设置在核心洁净室20吊顶上的风机过滤器机组70的数量以及参数,使两者之间满足设定的比例关系,从而在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内实现风量的分配。

除了使边跨洁净室40与核心洁净室20共用一个回风夹道外,还可以为边跨洁净室40配置单独的回风夹道,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介于核心洁净室20与边跨洁净室40之间的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内设有隔板50,隔板50与边跨洁净室40之间形成连通边跨洁净室上夹层40a以及边跨洁净室下夹层40b的边跨洁净室回风夹道40c,即,在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内通过隔板50隔出一部分单独用于边跨洁净室40的回风。或者,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边跨洁净室40远离核心洁净室20的一侧与厂房本体10的墙体之间设有用于连通边跨洁净室上夹层40a以及边跨洁净室下夹层40b的边跨洁净室回风夹道40c。

进一步的,还可以在边跨洁净室40的两侧分别设置回风夹道,实现两侧回风,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边跨洁净室上夹层40a以及边跨洁净室下夹层40b分别与介于边跨洁净室40以及核心洁净室20之间的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连通,并且,边跨洁净室40远离核心洁净室20的一侧与厂房本体10的墙体之间还设有用于连通边跨洁净室上夹层40a以及边跨洁净室下夹层40b的边跨洁净室回风夹道40c,即,边跨洁净室40在靠近核心洁净室20的一侧与核心洁净室20共用一个回风夹道,在远离核心洁净室20的一侧设置独立的回风夹道;或者,还可以在边跨洁净室40的两侧分别设置独立的回风夹道,具体的,如图5所示,在介于边跨洁净室40与核心洁净室20之间的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内设置隔板50,通过隔板50隔出的这部分空间分别与边跨洁净室上夹层40a以及边跨洁净室下夹层40b连通,实现独立回风,同时,边跨洁净室40远离核心洁净室20的一侧与厂房本体10的墙体之间还设有用于连通边跨洁净室上夹层40a以及边跨洁净室下夹层40b的边跨洁净室回风夹道40c,实现独立回风。

简而言之,边跨洁净室上夹层40a以及边跨洁净室下夹层40b分别与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连通,和/或,边跨洁净室40远离核心洁净室20的一侧与厂房本体10的墙体之间设有用于连通边跨洁净室上夹层40a以及边跨洁净室下夹层40b的边跨洁净室回风夹道40c;并且,针对第一种回风方式,进一步的,还可以在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内通过隔板50隔出一部分单独用于边跨洁净室40的回风。

边跨洁净室40内的洁净区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如图1~图5所示,在边跨洁净室40与核心洁净室20之间设置洁净通道60,并使洁净通道60分别与边跨洁净室40以及核心洁净室20连通,这样,边跨洁净室40与核心洁净室20之间可以通过洁净通道60进行产品的运输,并方便工作人员在两个洁净室之间穿行。具体设置时,洁净通道60的底板分别与核心洁净室20的楼板以及边跨洁净室40的楼板齐平。另外,洁净通道60介于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内,洁净通道60仅占用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的一部分空间,不影响气流的流通。

从整体布局上看,布置在边跨支持区内的辅助室30与边跨洁净室40在空间上有多种位置关系,如图6所示,辅助室30位于边跨洁净室40的上方,此时,可以将边跨洁净室下夹层40b的空间扩展至地面,边跨洁净室下夹层40b用于洁净度等级较低的洁净生产空间。或者,如图1~图5所示,根据需要在边跨洁净室40的上方以及下方分别设置辅助室30,且边跨洁净室40与每个辅助室30间隔设置,边跨洁净室40与上方的辅助室30之间的间隙形成边跨洁净室上夹层40a,边跨洁净室40与下方的辅助室30之间的间隙形成边跨洁净室下夹层40b。

在厂房内,可以在核心洁净室20的一侧设置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如图1~图5所示,也可以在核心洁净室2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并且,除了在其中一个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背离核心洁净室的一侧设置边跨支持区以及边跨洁净室40外,还可以在每个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20c背离核心洁净室20的一侧分别设置上述边跨支持区以及边跨洁净室40,其中,边跨洁净室回风夹道40c的设置方式可以采用前文中所列举的任一种方式。另外,在构建过程中,厂房内,与核心洁净室20对应的屋架以及与边跨洁净室40对应的屋架相齐平,从而使厂房内的空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并且,整个屋架可以为一体式屋架。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厂房内设置边跨洁净室扩大了洁净区的面积,并且,边跨洁净室与辅助室在空间上层叠设置,避免额外增加厂房的占用面积,提高了洁净厂房的有效面积利用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洁净厂房,包括厂房本体,所述厂房本体内设有核心洁净室,并设有位于所述核心洁净室顶部的核心洁净室上夹层、位于所述核心洁净室底部的核心洁净室下夹层以及连通所述核心洁净室上夹层与所述核心洁净室下夹层的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背离所述核心洁净室的一侧设有边跨支持区,所述边跨支持区内设有边跨洁净室,并设有位于所述边跨洁净室顶部的边跨洁净室上夹层以及位于所述边跨洁净室底部的边跨洁净室下夹层;所述边跨支持区内还设有辅助室,所述辅助室与所述边跨洁净室层叠设置;

所述边跨洁净室上夹层以及所述边跨洁净室下夹层分别与所述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连通,和/或,所述边跨洁净室远离所述核心洁净室的一侧与所述厂房本体的墙体之间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边跨洁净室上夹层以及所述边跨洁净室下夹层的边跨洁净室回风夹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洁净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洁净室与所述边跨洁净室之间设有洁净通道,且所述洁净通道分别与所述核心洁净室以及所述边跨洁净室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洁净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边跨洁净室之间形成连通所述边跨洁净室上夹层以及所述边跨洁净室下夹层的边跨洁净室回风夹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洁净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洁净通道的底板分别与所述核心洁净室的楼板以及所述边跨洁净室的楼板齐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洁净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室位于所述边跨洁净室的上方,且所述边跨洁净室下夹层延伸至地面并用于洁净生产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洁净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跨洁净室的上方以及下方分别设有所述辅助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洁净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厂房本体内,与所述核心洁净室对应的屋架以及与所述边跨洁净室对应的屋架相齐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洁净厂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洁净室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且每一个所述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背离所述核心洁净室的一侧分别设有所述边跨支持区以及所述边跨洁净室。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洁净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洁净厂房,包括厂房本体,厂房本体内设有核心洁净室,并设有核心洁净室上夹层、核心洁净室下夹层以及连通核心洁净室上夹层以及核心洁净室下夹层的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其中,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背离核心洁净室的一侧设有边跨支持区,边跨支持区内设有边跨洁净室,并设有位于边跨洁净室顶部的边跨洁净室上夹层以及位于边跨洁净室底部的边跨洁净室下夹层;边跨洁净室上夹层以及边跨洁净室下夹层分别与核心洁净室回风夹道连通,和/或,边跨洁净室远离核心洁净室的一侧与厂房本体的墙体之间设有用于连通边跨洁净室上夹层以及边跨洁净室下夹层的边跨洁净室回风夹道。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肖红梅;杨光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8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