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水冷散热的激光器电源,具体涉及一种高功率密度的模块化水冷激光器电源。
背景技术:
1、目前国内激光器市场的主流发展方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以高功率密度为主的小型化方向,一类为高亮度为主的高效率方向,两者虽然发展方向不同,但是对高功率密度的高功率电源的需求都是一致的。
2、激光器内转换效率最低的器件为泵源,即实现电转光的核心器件,所以泵源需要很好的散热条件才能满足其快速的散热来,从而保证在使用时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功率密度的模块化水冷激光器电源,包括:
2、壳体:
3、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设于所述壳体内;
4、输入单元,所述输入单元设于所述散热单元上,并以被所述散热单元散发热量;
5、功率交换单元,所述功率交换单元设于所述散热单元上,并与所述输入单元间隔设置,且以被所述散热单元散发热量。
6、优选的,所述散热单元包括:
7、水冷板,所述水冷板设于所述壳体内;
8、多个第一散热罐,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罐设于所述水冷板上的一端;
9、多个第二散热罐,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罐设于所述水冷板上,并与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罐间隔设置;
10、多个第三散热罐,多个所述第三散热罐设于所述水冷板上的另一端。
11、优选的,所述散热单元还包括:
12、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水冷板上;
13、散热管,所述散热管设于所述进水口上,且所述散热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口连接,另一端贯穿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罐、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罐和多个所述第三散热罐的内部;
14、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水冷板上,并与所述散热罐的另一端连接。
15、优选的,所述输入单元包括:
16、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设于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罐和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罐上;
17、输入端子,所述输入端子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另一端贯通至所述壳体外侧面;
18、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并与所述输入端子间隔设置,且所述信号端子的另一端贯通至所述壳体外侧面。
19、优选的,所述功率交换单元包括:
20、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设于多个所述第三散热罐上;
21、多个输出端子,多个所述输出端子等间距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且多个所述输出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另一端贯通至所述壳体的外侧面。
22、优选的,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为sic器件。
23、优选的,所述水冷板由多层铝板组成。
24、优选的,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罐为共模电感散热罐,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罐为pfc升压电感散热罐,多个所述第三散热罐为dc变压器散热罐。
2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6、区别于现有的输入单元和功率交换单元布置于同一块电路板上,本实用新型输入单元和功率交换单元分开设置,使得输入单元和功率交换单元之间减少热量的传递,并且输入单元与功率交换单元设在散热单元上,以使散热单元能够对输入单元和功率交换单元进行散热,而且可以将输入单元或功率交换单元分别单独从散热单元上拆卸,从而使得在维修时具有便捷性;
27、输入单元和功率交换单元之间减少热量的传递,并且通过散热单元对输入单元和功率交换单元进行散热,使得输入单元和功率交换单元能够快速散热热量,从而保证正常的工作;
28、上述的输入单元为输入emc电路单元,功率变换单元为pfc加dc/dc功率变换单元。
2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1.高功率密度的模块化水冷激光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功率密度的模块化水冷激光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功率密度的模块化水冷激光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功率密度的模块化水冷激光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单元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功率密度的模块化水冷激光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交换单元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功率密度的模块化水冷激光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为sic器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功率密度的模块化水冷激光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板由多层铝板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功率密度的模块化水冷激光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罐为共模电感散热罐,多个所述第二散热罐为pfc升压电感散热罐,多个所述第三散热罐为dc变压器散热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