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4-08  12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1、空气炸锅是一种利用热空气进行“油炸”的烹饪用具,空气炸锅通过热空气替代热油,以热空气在密闭的锅内形成循环的热流让食物变熟,同时热空气还可以吹走食物表层的水分,使食材达到近似油炸的效果。

2、相关技术中,空气炸锅是通过离心风扇吹出热风,热风沿烹饪腔内壁下行后经过炸篮底部,然后经炸篮底板上的第一过风孔向上回流至离心风扇中心进风处,以此达到热风循环。然而由于热风在烹饪腔内的循环路径较长,炸篮底部的热风风速较低,进而热风向上穿透炸篮的能力较差,从而对炸篮内大量食材的烹饪效果较差,不但影响口感,还易造成烹饪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空气炸锅,该空气炸锅具有炸篮底部的热风风速高,对食物的穿透性好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锅包括锅体和炸篮,所述锅体的内底壁面设有凸台;所述炸篮设置于所述锅体内,所述炸篮包括用于承载食物的底板,所述底板设有第一过风孔,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凸台的上方并与所述凸台间隔开,所述底板与所述凸台的顶面之间限定出与所述第一过风孔连通的第一风道,所述底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锅体的内侧壁面间隔开,所述底板与所述锅体之间限定出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包括低于所述底板并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风道在高度方向的最大尺寸。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炸篮设置于锅体内,且炸篮的底板与凸台之间限定出第一风道,底板又与锅体之间限定出第二风道,第二风道中低于底板的过渡段与第一风道连通,此时过渡段的底面也即锅体的内底壁面。食物放置在底板上进行烹饪时,热风由第二风道的过渡段进入第一风道,并上行穿过底板的第一过风孔和底板上的食物,以实现对食物的烹饪。其中,由于凸台的顶面高于锅体的内底壁面,因此过渡段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风道的最大横截面积,进而使得热风由过渡段进入第一风道时风速增加,热风穿过第一过风孔后对食物的穿透性更好,热风对食物的烹饪效果更好、烹饪效率更高。

5、可选地,所述凸台的顶面为平面,所述凸台的顶面面积为s1,所述底板的底面积为s2,其中,0.8×s2≤s1≤1.2×s2。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凸台的顶面的面积s1最小不超过底板底面积s2的0.8倍,有效避免凸台的顶面的面积过小而导致形成的第一风道的分布面积过小而对食物的穿透性的提升效果差;通过设置凸台的顶面的面积s1最大不超过底板底面积s2的1.2倍,有效避免凸台的顶面的面积过大而无法在底板下方形成横截面不同的流道,也不易导致锅体外轮廓增大而造成锅体内空间利用率低。

6、可选地,第一风道的任意位置在高度方向的尺寸相等并为h,其中,4mm≤h≤15mm。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第一风道的任意位置在高度方向的尺寸相等,使得进入第一风道内的热风风速稳定,进而实现对底板上食物的均匀烹饪。且第一风道的高度尺寸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15mm的设计,保证第一风道不会过大而造成锅体内空间利用率低,也不会过小而造成第一风道内的风量小,导致对食物的烹饪时间延长。

7、可选地,所述凸台与所述锅体的内侧壁面间隔开,所述凸台的周面为衔接所述凸台的顶面和所述锅体的内底壁面的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锅体的内底壁面成角度α,其中95°≤α≤150°。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导向斜面与锅体的内底壁面之间的角度为钝角,使得热风由过渡段进入第一风道时所受风阻更小,形成扰流的几率更低,热风进入第一风道的风速更大。

8、可选地,所述凸台在高度方向的尺寸为h,其中,2mm≤h≤15mm。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凸台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15mm,有效保证第一风道和过渡段有较为合适的横截面差值,使得热风由过渡段进入第一风道时具有更好的增速效果。

9、可选地,5mm≤h≤10mm。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凸台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10mm,热风由过渡段进入第一风道时的风速提升值更大,进入第一风道内的风量也更大,由此对食物的烹饪效率更高。

10、可选地,所述炸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下方的多个导流筋,多个所述导流筋沿所述底板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导流筋与所述凸台的顶面抵接。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多个导流筋,一方面导流筋与凸台的顶面抵接,以实现对底板的稳定支撑,且保证第一风道在高度方向的尺寸稳定;另一方面,导流筋实现对第一风道内热风的导流,保证热风更均匀地穿透食物,热风对食物的烹饪效率更高。

11、可选地,所述导流筋绕所述底板的中心线沿螺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风道内气流绕所述底板的中心作螺旋圆周运动;所述导流筋靠近所述锅体的内侧壁面的一侧弧面切线方向与进行圆周运动的气流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10°≤β≤75°。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导流筋绕底板的中心线沿螺旋方向延伸,使得第一风道内的热风经过导流筋导流时的能量损失更小,由此进一步提高食物的烹饪效率。

12、可选地,所述炸篮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边沿相连,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构成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所述侧板与所述锅体的内侧壁面间隔开,所述侧板上设有限位孔;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锅体内的固定胶脚,所述固定胶脚的至少部分过盈配合在限位孔内。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侧板,有利于炸篮承托更多的食物,且在侧板的遮挡下,容纳空间内的食物不易封堵第二风道的上端开口,保证锅体内热风循环流路的稳定。而且,固定胶脚的设置,使得炸篮在锅体内的固定方便、可靠。

13、可选地,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内衬、风扇组件和加热组件,所述内衬与所述锅体相连,所述内衬与所述锅体之间限定出烹饪腔;所述风扇组件安装于所述内衬,所述风扇组件用于朝所述烹饪腔送风;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内衬相连并位于所述风扇组件的出风侧。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加热组件对烹饪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风扇组件实现热风在烹饪腔内的稳定循环。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1)的顶面(111)为平面,所述凸台(11)的顶面(111)面积为s1,所述底板(21)的底面积为s2,其中,0.8×s2≤s1≤1.2×s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第一风道(13)的任意位置在高度方向的尺寸相等并为h,其中,4mm≤h≤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1)与所述锅体(1)的内侧壁面(16)间隔开,所述凸台(11)的周面为衔接所述凸台(11)的顶面(111)和所述锅体(1)的内底壁面(15)的导向斜面(112),所述导向斜面(112)与所述锅体(1)的内底壁面(15)成角度α,其中95°≤α≤1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1)在高度方向的尺寸为h,其中,2mm≤h≤1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5mm≤h≤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炸篮(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21)下方的多个导流筋(23),多个所述导流筋(23)沿所述底板(21)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导流筋(23)与所述凸台(11)的顶面(111)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筋(23)绕所述底板(21)的中心线沿螺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风道(13)内气流绕所述底板(21)的中心作螺旋圆周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炸篮(2)还包括侧板(22),所述侧板(2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21)的边沿相连,所述侧板(22)与所述底板(21)构成开口朝上的容纳空间,所述侧板(22)与所述锅体(1)的内侧壁面(16)间隔开,所述侧板(22)上设有限位孔(22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空气炸锅,空气炸锅包括锅体和炸篮,锅体的内底壁面设有凸台,炸篮设置于锅体内,炸篮包括用于承载食物的底板,底板设有第一过风孔,底板位于凸台的上方并与凸台间隔开,底板与凸台的顶面之间限定出与第一过风孔连通的第一风道,底板的至少部分与锅体的内侧壁面间隔开,底板与锅体之间限定出第二风道,第二风道包括低于底板并与第一风道连通的过渡段,过渡段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风道在高度方向的最大尺寸。本技术提供的空气炸锅具有炸篮底部的热风风速高,对食物的穿透性好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黄富乔,吕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30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87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