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市政设施,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市政路桩。
背景技术:
1、一些市政区域在同日的不同时间段,会存在不同的开放情况。当处开放状态,入口处无遮挡进出的路桩阻挡;当处非开放状态,入口处会设置遮挡进出的路桩。这样便使得布置路桩较频繁,操作很不便,整体效果不佳。据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市政路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市政路桩,该市政路桩具有可升降,布置方便的特点。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市政路桩,包括呈圆柱状的路桩本体,所述路桩本体上同轴线设置有内筒管和外筒管,外筒管设在所述内筒管外,所述路桩本体相对内筒管作轴向移动和周向转动,所述内筒管和外筒管的顶部设有将其二者实现连接的限位挡圈,所述内筒管上开设有至少一道沿其轴向作延伸的调节孔,调节孔内滑动连接有设在所述路桩本体上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孔的顶部设有与其相连通的限位孔,限位孔沿所述内筒管的周向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延伸。
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孔未与调节孔相连接的一端设有与其相连通的锁孔,锁孔沿所述内筒管的轴向作延伸,所述锁孔设在限位孔的下方。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孔的数量为二或三;相邻两所述调节孔间间隔夹角相等。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筒管和外筒管的底部设有将其二者实现连接的底托。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桩本体由金属外壳以及填充其内的混凝土组成。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桩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警示标识。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桩本体的顶部设有拉环。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环铰接在路桩本体的顶部。
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市政路桩,该路桩可预先布置在使用点,通过实际使用需求进行手动调节升降,调节操作方便灵活,无电控,故障率低,布置方便,整体功能完善,实用性强。
1.一种市政路桩,包括呈圆柱状的路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桩本体上同轴线设置有内筒管和外筒管,外筒管设在所述内筒管外,所述路桩本体相对内筒管作轴向移动和周向转动,所述内筒管和外筒管的顶部设有将其二者实现连接的限位挡圈,所述内筒管上开设有至少一道沿其轴向作延伸的调节孔,调节孔内滑动连接有设在所述路桩本体上的调节块,所述调节孔的顶部设有与其相连通的限位孔,限位孔沿所述内筒管的周向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路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未与调节孔相连接的一端设有与其相连通的锁孔,锁孔沿所述内筒管的轴向作延伸,所述锁孔设在限位孔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市政路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的数量为二或三;相邻两所述调节孔间间隔夹角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市政路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管和外筒管的底部设有将其二者实现连接的底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路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桩本体由金属外壳以及填充其内的混凝土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路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桩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警示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路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桩本体的顶部设有拉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市政路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铰接在路桩本体的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