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4-03  5


本技术属于污泥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好氧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使用的泥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1、好氧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是目前在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的处理过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工艺。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经过厌氧处理后的废水通常也要通过好氧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好氧活性污泥法通过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让好氧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通过曝气向活性污泥供氧,保持好氧条件,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与繁殖。同时处于悬浮状态的活性污泥,使得废水与活性污泥得以充分接触。废水和活性污泥接触后在很短时间内水中有机物迅速降低,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将吸附的有机物一部分氧化分解获得能量,一部分合成新细胞,而氧化阶段合成的菌体有机体形成絮凝体,通过重力沉淀出来,使水净化。

2、好氧活性污泥法废水处理系统中对处理效果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污泥浓度(微生物的量)、溶氧效率(微生物活性)和沉淀效率(泥水分离效果),也就是说,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会涉及气、液、固三相的接触与分离问题,并且三相的接触与分离过程要更有利于好氧生化反应的进行。

3、传统的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中,溶氧曝气与生物氧化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但与沉淀分离是分开在不同的池体的,为了确保一定的污泥浓度,必须进行大流量的回流,使二沉池的沉淀污泥通过动力设备回流到曝气池再次参与生物反应过程。在此过程,活性污泥会不断的在好氧和沉淀池间循环流动,一方面耗费大量的动力,另一方面,由于微生物生长环境的不断变化,降低了其生物活性,不利于生物降解反应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好氧池内提高好氧生物浓度,省却二沉池,实现污泥无动力自动回流,提高处理效率,减少构筑物占地面积的泥水分离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包括由顶部的矩形箱体与下方的倒梯形沉泥斗一体成型的固液分离沉淀室外壳;所述的矩形箱体的顶部两侧设有进水组件,中部设置有出水堰槽;所述矩形箱体两侧内壁设有与进水组件连通的导流结构,所述的导流结构用于将进水沿着矩形箱体内壁导流至倒梯形沉泥斗内。

4、具体地,所述的进水组件包括设置在固液分离沉淀室外壳顶部两侧的进水狭缝和进水闸板;所述的进水闸板纵向插接在固液分离沉淀室外壳顶部并能够上下移动,且所述的进水闸板设置在进水狭缝内侧从而实现对进水狭缝的开合。

5、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流结构包括折流挡板和导流板;所述的折流挡板为一对,等高地设置在顶部的矩形箱体两边内侧;所述的导流板为两组,每组导流板依次设置纵向连接在矩形箱体的侧板与折流挡板之间。

6、进一步地,所述的折流挡板向下延伸至与倒梯形沉泥斗顶部齐平;所述的导流板底部延伸至倒梯形沉泥斗内部,用于将进水导流至倒梯形沉泥斗内。

7、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倒梯形沉泥斗底部设置有排泥口,所述的排泥口底部还设有气液分离器。

8、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泥口处还设有可调式污泥回流缝闸板。

9、具体地,所述的可调式污泥回流缝闸板为一对,分别可活动地安装在排泥口处用于实现排泥口开度的调节。

10、具体地,所述的出水堰槽横向安装在矩形箱体的顶部,且与两侧的进水组件相互平行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水堰槽为u型槽结构,顶部开口,且水堰槽侧板高度低于矩形箱体的侧板。

12、具体地,所述的出水堰槽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的矩形箱体侧板,用于将分离的水从水堰槽两端引出。

13、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在提高好氧生物浓度,省却二沉池的同时,实现污泥无动力自动回流,提高处理效率,减少构筑物占地面积的泥水分离装置及动力设备配置。通过可调式污泥回流缝闸板适当的调整排泥口的尺寸,在阻止分离装置外废水进入的同时,保证了沉淀后的活性污泥及时排出分离装置外。



技术特征:

1.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顶部的矩形箱体(21)与下方的倒梯形沉泥斗(22)一体成型的固液分离沉淀室外壳(2);所述的矩形箱体(21)的顶部两侧设有进水组件,中部设置有出水堰槽(6);所述矩形箱体(21)两侧内壁设有与进水组件连通的导流结构,所述的导流结构用于将进水沿着矩形箱体(21)内壁导流至倒梯形沉泥斗(2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结构包括折流挡板(5)和导流板(3);所述的折流挡板(5)为一对,等高地设置在顶部的矩形箱体(21)两边内侧;所述的导流板(3)为两组,每组导流板依次设置纵向连接在矩形箱体(21)的侧板与折流挡板(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流挡板(5)向下延伸至与倒梯形沉泥斗(22)顶部齐平;所述的导流板(3)底部延伸至倒梯形沉泥斗(22)内部,用于将进水导流至倒梯形沉泥斗(2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堰槽(6)横向安装在矩形箱体(21)的顶部,且与两侧的进水组件相互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堰槽(6)为u型槽结构,顶部开口,且水堰槽(6)侧板高度低于矩形箱体(21)的侧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堰槽(6)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的矩形箱体(21)侧板,用于将分离的水从水堰槽(6)两端引出。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泥水分离装置,包括由顶部的矩形箱体与下方的倒梯形沉泥斗一体成型的固液分离沉淀室外壳;所述的矩形箱体的顶部两侧设有进水组件,中部设置有出水堰槽;所述矩形箱体两侧内壁设有与进水组件连通的导流结构,所述的导流结构用于将进水沿着矩形箱体内壁导流至倒梯形沉泥斗内。本装置在提高好氧生物浓度,省却二沉池的同时,实现污泥无动力自动回流,提高处理效率,减少构筑物占地面积的泥水分离装置及动力设备配置。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祥,张勇,李跃华,时劲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绿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10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84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