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车存取库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0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车存取库。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数量激增,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共享单车的投放,解决了百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因为使用共享单车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乱停乱放问题十分严重,特别是地铁口、公交站点、学校门口、医院门口、商城、广场、企事业单位门口、小区门口等公共场所,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十分严重,胡乱存取的共享单车不仅影响市容市貌、妨碍了交通、更加留下了安全隐患。

现有的专门用于共享单车存取的存取系统较少,使用较多的是一种由铁圈焊接的金属架子。但这种架子占地面积大,可供单车停靠的位置少,空间利用率很低。此外,在个别地区存在一种立体智能化的共享单车停车系统,该系统具有占地小、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但该系统需要进行工程建设,投入资金大,维护成本高,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与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单车存取库,其可有效提高单车存取的安全性、便捷性,又能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车存取库,包括:

传动单元,具有受驱动能绕同一轴心线旋转的间隔布置的多个大直径的第一齿轮以及将多个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在一起并由多个间隔布置的曲轴旋转支撑单元支撑在一定高度的曲轴单元,所述曲轴单元在每个第一齿轮的两侧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曲柄部,曲柄部具有曲柄轴以及与曲柄轴连接的两个方向一致的两个曲柄臂,一个曲柄臂与第一齿轮的轴孔中的第一连接轴连接,另一个曲柄臂与相邻两个第一齿轮间设置的曲轴旋转支撑单元上的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对应啮合多个小直径的第二齿轮,多个第二齿轮固定在齿轮轴上;

载车单元,具有多个间隔平行布置的载车板,每个所述载车板的一端通过设置的枢接部与一个曲柄轴枢接,所述曲轴单元旋转时能带动所述载车板在垂直空间中同步进行旋转运动;

动力单元,具有动力传递齿轮,并通过动力传递齿轮与一个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以手动或电动方式提供载车板运动所需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曲柄轴上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曲柄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载车板的一端的枢接部枢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枢接部包括分别具有半圆弧形部的第一枢接部以及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以及第二枢接部通过半圆弧形部能扣合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外部并通过紧固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曲轴旋转支撑单元包括两个间隔平行布置固定在底板上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上形成有轴孔,所述第一连接轴以及第二连接轴分别通过第二轴承与两个所述支撑板上的轴孔连接,所述底板固定在底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载车板的底部设有移动导向轮,所述移动导向轮的轮面上绕移动导向轮的轴心形成有凹槽面,能通过所述凹槽面匹配地装在布置在支撑面上的直线导轨上,以使所述载车板在所述直线导轨上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载车板的板体上形成对应于单车的后轮的第一车轮限位孔以及对应于单车的前轮的第二车轮限位孔,所述第一车轮限位孔与第二车轮限位孔之间近所述第二车轮限位侧安装有一端翘起另一端与板体接触的可旋转的停车弧形导板,且上表面形成有与车轮的轮面配合的凹槽状结构,能将单车的轮体的轮圆周面以及轮侧面部分包覆;在前轮压在停车弧形导板上给该停车弧形导板一个下压力后,所述停车弧形导板能绕固定轴旋转并使翘起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二车轮限位孔中,在失去上方压力后能受复位弹簧控制恢复原状;所述板体上固定有前轮挡架,以对放在上面的单车的前轮在外侧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停车弧形导板的底部竖直固定有一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形成径向轴孔与所述载车板的板体上形成的安装孔中的轴杆轴接并能绕轴杆旋转,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动力单元采用手动方式时提供动力时,所述动力传递齿轮连接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与手轮所固接的第二链轮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动力单元采用电动方式时提供动力时,所述动力传递齿轮连接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通过第二链条与减速机的动力输出链轮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的驱动轴连接到能由开关控制启停的电动机的输出轴。

进一步的,所述单车存取库,包括棚体,具有一个侧面部以及顶面部,所述侧面部与顶面部呈l形连接,顶面部位于所述载车单元、传动单元及动力单元的上方,并在垂直方向将所述载车单元、传动单元及动力单元遮挡。

本实用新型的单车存取库通过传动单元的齿轮与动力单元的链轮传动连接,将动力单元的外部动力传输给曲轴单元,驱动曲轴单元转动,由曲轴单元驱动所连接的承载单车的载车板在竖直空间作椭圆运动,能有效提高单位空间内的利用效率,同时方便用户存取共享单车。

且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单车存取库具有结构巧妙、美观、节能、环保、经济、便于大规模推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下的电动式单车存取库的轴测图;

图2所示为图1中的电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下的手动式单车存取库的轴测图;

图4所示为图3所示的实施例下的局部放大图;

图5所示为图3所示实施例下存放单车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5中所存放的单车的俯视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3所示实施例下的侧视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3所示实施下的除载车单元外的单车存取库的轴测图;

图9所示为图8中的一个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所示为图8中的另一个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所示为载车板的轴测图;

图12所示为单车存放在载车板上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载车板前端的枢接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14所示为图3所示实施例下存放有单车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下带棚体的单车存取库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车存取库,包括:

传动单元100,具有受驱动能绕同一轴心线旋转的间隔布置的多个大直径的第一齿轮105以及将多个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在一起并由多个间隔布置的曲轴旋转支撑单元101支撑在一定高度的曲轴单元101,所述曲轴单元在每个第一齿轮105的两侧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曲柄部,即第一曲柄部102以第二曲柄部103,每个曲柄部具有曲柄轴以及与曲柄轴固定连接的两个方向一致的两个曲柄臂111,一个曲柄臂的另一端与第一齿轮105的轴孔中的第一连接轴114连接,第一连接轴114与对应的曲轴旋转支撑单元为转动连接,与第一齿轮105的轴心为固定连接,另一个曲柄臂的另一端与相邻两个第一齿轮105间设置的曲轴旋转支撑单元109上的第二连接轴112连接,第二连接轴112与对应的曲轴旋转支撑单元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05对应啮合多个小直径的第二齿轮108,多个第二齿轮103固定在齿轮轴107上;

载车单元,具有多个间隔平行布置的载车板200,每个所述载车板200的一端通过设置的枢接部210与曲柄部的一个曲柄轴枢接,所述曲轴单元101旋转时能带动所述载车板200在垂直空间中同步进行旋转运动;

动力单元300,具有动力传递齿轮306,通过动力传递齿轮306与一个所述第二齿轮108啮合,以手动或电动的方式提供载车板运动所需动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单车包括自行车(或称为脚踏车,通常是指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的二轮交通工具)和\或以电池为动力或辅助动力的二轮的机电一体化的电动的个人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等;所述自行车或单车可以是个人自行车、或是共享单车(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社会提供共享服务使用的自行车或单车,具体不限。

其中,所述第二齿轮所安装的齿轮轴由一组两个齿轮轴支撑板113所形成的多个间隔布置的齿轮轴支撑单元支撑,一组两个齿轮轴支撑板113间隔布置,与齿轮轴之间可以通过轴承连接以方便转动。多个所述第二齿轮对应的可以是位于一个齿轮轴支撑单元的两个齿轮轴支撑板之间。

具体的,所述曲柄单元的近动力单元300一侧的曲柄部的另一个曲柄臂与动力传递齿轮306上安装的连接轴308转动连接,与动力单元300相对的另一端的曲柄部的另一个曲柄臂与最外侧的曲轴旋转支撑单元101上的连接轴转动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曲柄轴上安装有第一轴承104,所述曲柄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载车板200的一端的枢接部210枢接。这样当曲轴旋转时,通过枢接部210与第一轴承的配合,能实现所述载车板在垂直空间转动,并直线移动。当然,第一轴承也可以不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枢接部210包括分别具有半圆弧形部的第一枢接部213以及第二枢接部214,所述第一枢接部以及第二枢接部通过半圆弧形部能扣合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外部并通过紧固件固定,通过这样设置,方便安装,其中第一枢接部213与载板板通过延长臂直接连接固定,如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曲轴旋转支撑单元包括两个间隔平行布置固定在底板106上的支撑板109,两个所述支撑板上形成有轴孔,所述第一连接轴以及第二连接轴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轴承110对应的与两个所述支撑板109上的轴孔连接,其中,所述的第一齿轮轮105安装在对应的曲轴旋转支撑单元的两个支撑板之间,如图9所示,底板108固定在支撑底板111上,如通过螺钉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载车板200的底部设有移动导向轮201,所述移动导向轮的轮面上绕移动导向轮的轴心形成有凹槽面,能通过所述凹槽面匹配地装在布置在支撑面上的直线导轨211上,以使所述载车板在所述直线导轨上移动,这样方便存放单车时使所述载车板能直线移动,以方便存放单车。

进一步的,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载车板的后端,如图12所示的右端形成斜面导向部203,以方便将单车推放到载车板上停放,当然,这也可以不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载车板的板体上形成对应于单车的后轮的第一车轮限位孔209以及对应于单车的前轮的第二车轮限位孔212,该两个车轮限位孔可以是椭圆形孔或其它适应的孔形,以保证能使车轮的部分进入以限位,所述第一车轮限位孔与第二车轮限位孔之间近所述第二车轮限位侧安装有一端翘起另一端与板体204接触的能旋转的停车弧形导板202,且上表面为与车轮的轮面配合的凹槽状结构,能将单车的轮体的轮圆周面以及轮侧面部分包覆,在车轮的前轮压在停车弧形导板上并向前移动后,所述停车弧形导板在上方受压后能绕固定轴旋转,并使翘起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二车轮限位孔212中,从而实现定位;在失去上方前轮的压力后能受复位弹簧207控制恢复原状,在所述板体的前部固定有前轮挡架205,如可以是钢筋折弯形成,也可以是板状体,对称布置在板体的前部两侧,与连接的板体以及第二车轮限位孔一起形成前轮的限位机构,以对放在上面的单车的前轮在外侧进行限位,与第一车轮限位孔配合,通过以上的方案,能有效的保证单车在放在载车板上防止侧倒。

进一步的,所述停车弧形导板202的底部竖直固定有一个固定杆206,所述固定杆上形成径向轴孔与所述载车板的板体上形成的安装孔中的轴杆208轴接并能绕轴杆旋转,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复位弹簧207的一端连接,复位弹簧207的另一端可固定,如焊接于所述载车板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中,当采用手动方式提供动力时,所述动力传递齿轮306连接第一链轮305,所述第一链轮305通过第一链条302与手轮301所固接的第二链轮308传动连接,其中,所述的手轮301固定在两个立板304构成的立柱的上部,所述第二链轮308装在所述立柱内部形成的空腔中,动力传递齿轮306、第一链轮305装在所述立柱的空腔中的下部,如图4所示。其中,所述第一链轮305与动力传递齿轮306通过轴307同心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当采用电动方式提供动力时,所述第一链轮305通过第二链条403与减速机401的动力输出链轮402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的驱动轴连接到由开关500(开关500连接提供电力的电缆线600)控制启停的电动机400的输出轴。其中,所述开关500可以按钮开关或脚踏开关,具体不限,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选择,如要安装于地面上是,可以采用脚踏开关,或安装于所述立柱上时,可采用按钮开关或按键开关来控制,所述电动机的电力可以是由蓄电池供电或是市电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单车存取库,包括棚体800,具有一个侧面部以及顶面部,所述侧面部与顶面部呈l形连接,顶面部位于所述载车单元、传动单元及动力单元的上方,并在垂直方向将所述载车单元、传动单元及动力单元遮挡,如图15所示。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结构,这样以当单车或自行车800存放时,是呈现如图5以及14所示前后错开一定距离.请参考脚踏板802的位置,相当于两个曲柄臂的长度这样一个距离,这样会使单车前面的车筐或车篮801的位置错开,不会并列,从而能使单车或自行车能以更小的间距存取使用,从而实现结构的紧凑,占地少,容积大。

使用时,可以先将单车首先装在奇数号的载车板200上(即载车板末端与警示线700接近的载车板),待装满之后,使通过动力单元,通过手动或电动方式,驱动传动单元转动,传动单元的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使曲轴转动,这样驱动载车板在垂直空间运动,此时曲轴117在第二链轮的带动下开始转动。在曲轴的牵引作用下,奇数号的载车板向曲轴方向运动,偶数号载车板背向曲轴方向运动,待偶数号承台运动至地面警示线700位置时,停止转动,载车板停止运动。此时可以向偶数号载车板存取单车。

同理,当偶数号载车板的单车取用完之后,可以再次旋转曲轴,使得奇数号载车板背向曲轴方向运动,偶数号载车板向曲轴方向运动,待奇数号载车板运动至地面地面警示线700位置时,停止转动曲轴,载车板停止运动,此时可以取用奇号载车板的单车。

相对于相有技术设备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单车存取库充分利用了空间,较使用传统单车存取库的空间利用率提升了130%以上。

2.整体易安装、造价低、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日常维护费用得,外形美观、具有机械美。

3.安装时不需要动土工,可直接放置在地铁口、公交车站、广场、医院门口、大学校园、居民区等公共场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变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单车存取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动单元,具有受驱动能绕同一轴心线旋转的间隔布置的多个大直径的第一齿轮以及将多个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在一起并由多个间隔布置的曲轴旋转支撑单元支撑在一定高度的曲轴单元,所述曲轴单元在每个第一齿轮的两侧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曲柄部,曲柄部具有曲柄轴以及与曲柄轴连接的两个方向一致的两个曲柄臂,一个曲柄臂与第一齿轮的轴孔中的第一连接轴连接,另一个曲柄臂与相邻两个第一齿轮间设置的曲轴旋转支撑单元上的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对应啮合多个小直径的第二齿轮,多个第二齿轮固定在齿轮轴上;

载车单元,具有多个间隔平行布置的载车板,每个所述载车板的一端通过设置的枢接部与一个曲柄轴枢接,所述曲轴单元旋转时能带动所述载车板在垂直空间中同步进行旋转运动;

动力单元,具有动力传递齿轮,并通过动力传递齿轮与一个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以手动或电动方式提供载车板运动所需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车存取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轴上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曲柄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载车板的一端的枢接部枢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单车存取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枢接部包括分别具有半圆弧形部的第一枢接部以及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一枢接部以及第二枢接部通过半圆弧形部能扣合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外部并通过紧固件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车存取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旋转支撑单元包括两个间隔平行布置固定在底板上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上形成有轴孔,所述第一连接轴以及第二连接轴分别通过第二轴承与两个所述支撑板上的轴孔连接,所述底板固定在底支撑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车存取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的底部设有移动导向轮,所述移动导向轮的轮面上绕移动导向轮的轴心形成有凹槽面,能通过所述凹槽面匹配地装在布置在支撑面上的直线导轨上,以使所述载车板在所述直线导轨上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单车存取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车板的板体上形成对应于单车的后轮的第一车轮限位孔以及对应于单车的前轮的第二车轮限位孔,所述第一车轮限位孔与第二车轮限位孔之间近所述第二车轮限位侧安装有一端翘起另一端与板体接触的可旋转的停车弧形导板,且上表面形成有与车轮的轮面配合的凹槽状结构,能将单车的轮体的轮圆周面以及轮侧面部分包覆;在前轮压在停车弧形导板上给该停车弧形导板一个下压力后,所述停车弧形导板能绕固定轴旋转并使翘起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二车轮限位孔中,在失去上方压力后能受复位弹簧控制恢复原状;所述板体上固定有前轮挡架,以对放在上面的单车的前轮在外侧进行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单车存取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弧形导板的底部竖直固定有一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形成径向轴孔与所述载车板的板体上形成的安装孔中的轴杆轴接并能绕轴杆旋转,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车存取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采用手动方式时提供动力时,所述动力传递齿轮连接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与手轮所固接的第二链轮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车存取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采用电动方式时提供动力时,所述动力传递齿轮连接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通过第二链条与减速机的动力输出链轮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的驱动轴连接到能由开关控制启停的电动机的输出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车存取库,其特征在于,包括棚体,具有一个侧面部以及顶面部,所述侧面部与顶面部呈l形连接,顶面部位于所述载车单元、传动单元及动力单元的上方,并在垂直方向将所述载车单元、传动单元及动力单元遮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单车存取库,包括传动单元,具有受驱动能绕同一轴心线旋转的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齿轮及将第一齿轮固定连接在一起并由多个曲轴旋转支撑单元支撑在一定高度的曲轴单元,曲轴单元在第一齿轮的两侧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曲柄部;第一齿轮对应啮合多个第二齿轮,多个第二齿轮固定在齿轮轴上;载车单元,具有多个间隔平行布置的载车板,每个载车板的一端与一个曲柄部枢接,曲轴单元旋转时能带动载车板在垂直空间中同步进行旋转运动;动力单元通过动力传递齿轮与一个第二齿轮啮合以提供载车板运动所需动力。本实用新型利用曲轴单元驱动所连接的载车板在竖直空间作椭圆运动,能有效提高单位空间内的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罗凯;杨茹;高浩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智先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8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