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薄膜降温,具体为一种薄膜风冷装置。
背景技术:
1、在薄膜的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温度过高对薄膜质量和生产造成影响,通常需要使用到降温装置。
2、常见的降温装置有风冷和液冷,相比较液冷而言,风冷的成本更加低,所以在对薄膜进行降温时通常使用风冷降温,但是由于薄膜性质的特殊性,冷风直接吹到薄膜上很可能会对薄膜表面平整度造成损坏,从而导致薄膜表面不平整、影响产品质量,故而提出一种薄膜风冷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膜风冷装置,具备平稳出风、双层降温等优点,解决了风冷装置对薄膜降温时风吹向薄膜会对薄膜表面平整度造成很大影响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薄膜风冷装置,包括箱体、滚动组件、风冷组件,所述箱体内部底面设置有滚动组件,所述箱体两侧设置有风冷组件;
6、所述滚动组件包括滑槽和滑动杆,所述滑槽固定连接在箱体内部下部两侧,所述滑动杆与滑槽活动连接;
7、风冷组件包括大风冷机和小风冷机,所述大风冷机和小风冷机分别位于箱体的两侧。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动杆由连接柱、滚动柱和两个电动滑块组成,两个所述电动滑块卡接在滑槽内部,且其相对端与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滚动柱套接在连接柱外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由板材和导热柱组成,所述导热柱一端与板材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箱体内部底面固定连接,且导热柱在板材底部错开排列分布,所述板材和导热柱均为导热性好的材料制成。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冷组件还包括进风板和出风板,所述进风板和出风板分别固定连接在箱体的两端,所述大风冷机的出风口与进风板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风板内从下到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进风孔、第二进风孔、第三进风孔和第四进风孔,所述第一进风孔、第二进风孔和第三进风孔均为圆形通孔且从下至上孔径逐渐变大,所述第四进风孔为矩形通孔。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风板与小风冷机位于箱体的同端,且出风板固定连接在小风冷机的顶部,所述出风板由框体、风板和滤板组成,所述风板固定连接在框体靠近箱体一侧,所述滤板固定连接在框体靠近外部一侧。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膜风冷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该薄膜风冷装置,通过进风板控制大风冷机的出风程度,使得越靠近底部的冷风吹的越平稳,承重板底部导热柱的设计有利将放置在承重板上的薄膜的热量向下传递,并在小风冷机的作用下进行降温,两个风冷机分别位于箱体两端是为了使得薄膜两端的降温相对均匀,降温的同时在滑动杆的作用下进一步加强薄膜表面的平整度,同时出风板内的滤板能有效避免外部杂质进入,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1.一种薄膜风冷装置,包括箱体、滚动组件、风冷组件,所述箱体内部底面设置有滚动组件,所述箱体两侧设置有风冷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风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由连接柱、滚动柱和两个电动滑块组成,两个所述电动滑块卡接在滑槽内部,且其相对端与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滚动柱套接在连接柱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风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由板材和导热柱组成,所述导热柱一端与板材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箱体内部底面固定连接,且导热柱在板材底部错开排列分布,所述板材和导热柱均为导热性好的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风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组件还包括进风板和出风板,所述进风板和出风板分别固定连接在箱体的两端,所述大风冷机的出风口与进风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薄膜风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板内从下到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进风孔、第二进风孔、第三进风孔和第四进风孔,所述第一进风孔、第二进风孔和第三进风孔均为圆形通孔且从下至上孔径逐渐变大,所述第四进风孔为矩形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薄膜风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板与小风冷机位于箱体的同端,且出风板固定连接在小风冷机的顶部,所述出风板由框体、风板和滤板组成,所述风板固定连接在框体靠近箱体一侧,所述滤板固定连接在框体靠近外部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