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冰蒸发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3-16  25


本技术涉及制冰机,特指一种制冰蒸发器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制冰机大多将蒸发管浸入水中,在管壁上长冰,来实现制冰的目的,如专利公开号为cn2521574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浸入水中的制冰机用蒸发器,包括蒸发器盘管,将盘管部分墩平,并焊接若干一端封闭的圆管,使其与盘管连通,一端封闭的圆管内镶嵌隔片,隔片将一端封闭的圆管分成两个连通的空腔,并能够引导制冷剂流入在盘管中改变流动方向,流入一端封闭的圆管中,制冰过程中,一端封闭的圆管浸入在水中,制冷剂通过一端封闭的圆管管壁直接从水中吸收热量,使一端封闭的圆管外壁的水冷凝成冰。该现有技术采用将蒸发管开放式浸入水中,能量损失严重,制冰效率不高。

2、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发展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冰蒸发器装置,将蒸发器固定于蒸发器上盖与蒸发器下盖之间,且蒸发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蒸发器上盖的底部以及蒸发器下盖的顶部贴合,起到保温作用,减少能量损失,进而提高制冰效率;制冰穴位中设置中心柱,实现冰粒由外向内和由内向外同时生长,有效缩短成冰时间,进一步提高制冰效率。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制冰蒸发器装置,包括蒸发器上盖、蒸发器以及蒸发器下盖,所述蒸发器上盖与蒸发器下盖固定连接,蒸发器固定于蒸发器上盖与蒸发器下盖之间,蒸发器的顶部与蒸发器上盖的底部贴合,蒸发器的底部与蒸发器下盖的顶部贴合;所述蒸发器的顶部设有冷媒管道,蒸发器的底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制冰穴位,蒸发器下盖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孔位,制冰穴位嵌入于孔位内,制冰穴位内设有中心柱。本实用新型这样设置,将蒸发器固定于蒸发器上盖与蒸发器下盖之间,且蒸发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蒸发器上盖的底部以及蒸发器下盖的顶部贴合,起到保温作用,减少能量损失,进而提高制冰效率;制冰穴位中设置中心柱,实现冰粒由外向内和由内向外同时生长,有效缩短成冰时间,进一步提高制冰效率。

4、需要说明的是,当多个间隔设置的制冰穴位嵌入于多个间隔设置的孔位内后,通过孔位包围制冰穴位,既可以对制冰穴位保温,又填充各制冰穴位之间的空隙,尽量减少与蒸发器接触的无效制冰水,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进一步提高制冰效率。

5、实际应用中,将冷媒通道与制冰穴位设置在蒸发器的顶部和底部,有效利用蒸发器的安装空间,其装配更方便;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扩展制冰穴位的数量,起到增加制冰量的效果。

6、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蒸发器的顶部设有基槽二,蒸发器上盖的底部设有基槽一,基槽一与基槽二对应设置构成通道,冷媒管道设于通道内。本实用新型这样设置,通过基槽一与基槽二对冷媒管道进行限位,其装配方便。

7、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蒸发器的顶部设有基槽二,冷媒管道与基槽二融合一体构成冷媒通道。本实用新型这样设置,使基槽二变身为冷媒通道,有利于提高热传递效率。

8、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蒸发器底部的制冰穴位与通道错位设置。本实用新型这样设置,使制冰穴位设置于冷媒管道之间,相对比传统下置式制冰工位,传导至制冰穴位的能量更多,成冰速度更快;更具体地说,通过将制冰穴位设置于冷媒管道之间,以及蒸发器聚能结构设计,有效改善传统蒸发器结构成冰时间长、能量损失大的弊端,对比传统一体式蒸发器贵金属用量更少、能量利用率更高、单位时间制冰量更多。

9、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蒸发器顶部的基槽二之间形成有多个凹槽二,凹槽二内设有多个穿孔二,穿孔二与蒸发器底部的制冰穴位连通。本实用新型这样设置,通过在蒸发器上设置凹槽二,有利于减少蒸发器自身的能量吸收,尽量将能量聚集至制冰穴位。

10、实际应用中,穿孔二可防止制冰穴位脱冰时真空吸附。

11、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蒸发器上盖底部的基槽一之间形成有多个凹槽一,凹槽一内设有多个穿孔一,凹槽一与蒸发器顶部的凹槽二对应设置,穿孔一与凹槽二内的穿孔二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这样设置,通过在蒸发器上盖上设置凹槽一,该凹槽一与凹槽二对应设置,有利于减少蒸发器自身的能量吸收,尽量将能量聚集至制冰穴位。

12、实际应用中,由于穿孔一与穿孔二对应设置,可防止制冰穴位脱冰时真空吸附。

13、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蒸发器上盖的顶部滑动连接有顶针板,顶针板的底部设有多个顶针,顶针可依次穿过蒸发器上盖上的穿孔一、蒸发器上的穿孔二伸入制冰穴位内。本实用新型这样设置,当需要脱冰时,通过顶针依次穿过蒸发器上盖上的穿孔一、蒸发器上的穿孔二伸入制冰穴位内,实现将制冰穴位内形成的冰柱推出,通过驱动顶针板辅助脱冰,可缩短制冰循环时间,进一步提高制冰效率。

14、实际应用中,当制冰时,顶针远离穿孔一,此时穿孔一可作为制冰穴位的进水口,即将蒸发器浸入水盒中时,水盒中的水可从穿孔一经穿孔二流入制冰穴位内。

15、根据上述方案,所述顶针板上设有导向孔,蒸发器上盖的顶部设有导向柱,导向柱穿设于导向孔内,且导向柱与导向孔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这样设置,通过导向柱和导向孔配合导向对位,使顶针板的顶针与蒸发器上盖上的穿孔一对位。

16、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蒸发器下盖的底部设有槽口,槽口与孔位连通。本实用新型这样设置,通过槽口可作为制冰穴位的进水口,即将蒸发器浸入水盒中时,蒸发器下盖的底部与水盒贴合,水盒中的水可从槽口流入制冰穴位内。

17、实际应用中,当蒸发器浸入水盒中时,水盒中的水可从穿孔一和槽口流入制冰穴位内,可缩短进水时间,进一步提高制冰效率。

18、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蒸发器上盖上设有多个螺孔一,蒸发器下盖上设有多个螺孔二,螺孔一与螺孔二对应设置,并通过螺栓组件锁紧固定。本实用新型这样设置,其装配方便。

19、本实用新型制冰原理:制冰时,蒸发器浸入水盒,制冰水流入制冰穴位内,蒸发器下盖与水盒贴合,使各制冰穴位形成相对封闭空间,通过冷媒管道的热交换,实现蒸发器各制冰穴位内壁和中心柱外壁同步结冰,直至形成管状冰柱。

2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冰蒸发器装置,通过减少各制冰穴位与水盒存水的热交换并尽量减少水盒存水,可达到制冷能量的充分利用,进一步提高制冰效率。

21、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这样设置,将蒸发器固定于蒸发器上盖与蒸发器下盖之间,且蒸发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蒸发器上盖的底部以及蒸发器下盖的顶部贴合,起到保温作用,减少能量损失,进而提高制冰效率;制冰穴位中设置中心柱,实现冰粒由外向内和由内向外同时生长,有效缩短成冰时间,进一步提高制冰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冰蒸发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冰蒸发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的顶部设有基槽二,所述蒸发器上盖的底部设有基槽一,所述基槽一与基槽二对应设置构成通道,所述冷媒管道设于通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冰蒸发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的顶部设有基槽二,所述冷媒管道与基槽二融合一体构成冷媒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冰蒸发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底部的制冰穴位与通道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冰蒸发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顶部的基槽二之间形成有多个凹槽二,所述凹槽二内设有多个穿孔二,所述穿孔二与蒸发器底部的制冰穴位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冰蒸发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上盖底部的基槽一之间形成有多个凹槽一,所述凹槽一内设有多个穿孔一,所述凹槽一与蒸发器顶部的凹槽二对应设置,所述穿孔一与凹槽二内的穿孔二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冰蒸发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上盖的顶部滑动连接有顶针板,所述顶针板的底部设有多个顶针,所述顶针可依次穿过蒸发器上盖上的穿孔一、蒸发器上的穿孔二伸入制冰穴位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冰蒸发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上设有导向孔,所述蒸发器上盖的顶部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穿设于导向孔内,且所述导向柱与导向孔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冰蒸发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下盖的底部设有槽口,所述槽口与孔位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冰蒸发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上盖上设有多个螺孔一,所述蒸发器下盖上设有多个螺孔二,所述螺孔一与螺孔二对应设置,并通过螺栓组件锁紧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制冰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制冰蒸发器装置,包括蒸发器上盖、蒸发器以及蒸发器下盖,蒸发器上盖与蒸发器下盖固定连接,蒸发器固定于蒸发器上盖与蒸发器下盖之间,蒸发器的顶部与蒸发器上盖的底部贴合,蒸发器的底部与蒸发器下盖的顶部贴合;蒸发器的顶部设有冷媒管道,蒸发器的底部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制冰穴位,蒸发器下盖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孔位,制冰穴位嵌入于孔位内,制冰穴位内设有中心柱。将蒸发器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蒸发器上盖的底部以及蒸发器下盖的顶部贴合,起到保温作用,减少能量损失,进而提高制冰效率;制冰穴位中设置中心柱,实现冰粒由外向内和由内向外同时生长,有效缩短成冰时间,进一步提高制冰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刚,郭永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尚科宁家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0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75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