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氨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3-15  23


本技术属于氨冷蒸发冷设备,具体涉及气氨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1、工业循环水作为工业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煤化工工艺中用量巨大。而很多项目建设地区缺水严重,工业用水指标紧张,且水价较高,用水成本极高。

2、相对于传统冷却器氨冷蒸发冷是氨合成氨冷冻系统的关键设备,若采用传统的水冷器,耗水量大,用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气氨冷却系统,解决了现有冷却器在氨冷过程中耗水量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氨冷却系统,包括干湿联合塔,干湿联合塔的内部连接有干冷单元,干冷单元连接有湿冷单元,湿冷单元连接于干湿联合塔的内壁,干冷单元设置于湿冷单元的上方,干冷单元连接有气氨进口管,气氨进口管穿过干湿联合塔的侧壁,湿冷单元连接有液氨出口管,液氨出口管穿过干湿联合塔的侧壁;

3、还包括喷淋单元,喷淋单元穿过干湿联合塔的侧壁并设置于湿冷单元内。

4、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5、干冷单元包括干冷管束,干冷管束连接于干湿联合塔的内壁,干冷管束设置于湿冷单元的上方,干冷管束与气氨进口管连接,干湿联合塔的内壁还连接有风冷风机,风冷风机靠近干冷管束设置,风冷风机设置于干冷管束的上方,干冷管束通过风冷气氨出口管与湿冷单元连接。

6、湿冷单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于干湿联合塔内壁的湿冷风机、收水器和湿冷管箱,湿冷风机设置于干冷管束的下方,湿冷管箱通过风冷气氨出口管与干冷管束连接,湿冷管箱通过湿冷液氨出口管与液氨出口管连接,喷淋单元设置于收水器和湿冷管箱之间。

7、喷淋单元包括喷淋水池,喷淋水池设置于干湿联合塔的下方,喷淋水池的侧壁通过喷淋水泵入口管连接有喷淋水泵,喷淋水泵的出口端连接有喷淋水泵出口管,喷淋水泵出口管的管身穿过干湿联合塔的侧壁,喷淋水泵出口管设置于干湿联合塔内部的管身设置于收水器和湿冷管箱之间,喷淋水泵出口管设置于干湿联合塔内部的管身沿其长度方向连接有若干喷头。

8、喷淋水池的侧壁连接有溢流管,溢流管靠近喷淋水池的顶部设置,喷淋水池的侧壁还连接有补水管和排污管,排污管靠近喷淋水池的底部设置,喷淋水泵出口管的管身连接有喷淋水排污管,喷淋水排污管设置于干湿联合塔的外部。

9、干湿联合塔相对的侧壁均连接有百叶窗,两个百叶窗均设置于湿冷管箱的下方。

10、气氨进口管和液氨出口管的管身分别连接有气氨止逆阀和液氨止逆阀。

11、干冷管束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风冷不凝气排放管和第二风冷不凝气排放管,第一风冷不凝气排放管和第二风冷不凝气排放管均穿过干湿联合塔的侧壁,干冷管束的两端还连接有第一气氨放空管和第二气氨放空管,第一气氨放空管和第二气氨放空管均穿过干湿联合塔的侧壁。

12、湿冷管箱相对的两侧壁均连接有第一湿冷液氨排污管和第二湿冷液氨排污管,第一湿冷液氨排污管和第二湿冷液氨排污管均穿过干湿联合塔的侧壁,湿冷管箱相对的侧壁还连接有第一液氨不凝气排放管和第二液氨不凝气排放管,第一液氨不凝气排放管和第二液氨不凝气排放管均穿过干湿联合塔的侧壁。

13、还包括第一放空管和第二放空管,第一湿冷液氨排污管、第一液氨不凝气排放管、第一风冷不凝气排放管、第一气氨放空管位于干湿联合塔外部的端部均与第一放空管连接,第二湿冷液氨排污管、第二液氨不凝气排放管、第二风冷不凝气排放管、第二气氨放空管位于干湿联合塔外部的端部均与第二放空管连接,第一放空管和第二放空管的端部连接有放空总管。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气氨冷却系统,利用风冷和湿冷相结合的方式对气氨进行降温,大大节约了用水量,降低了用水成本,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特征:

1.气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干湿联合塔(1),所述干湿联合塔(1)的内部连接有干冷单元,所述干冷单元连接有湿冷单元,所述湿冷单元连接于干湿联合塔(1)的内壁,所述干冷单元设置于湿冷单元的上方,所述干冷单元连接有气氨进口管(16),所述气氨进口管(16)穿过干湿联合塔(1)的侧壁,所述湿冷单元连接有液氨出口管(21),所述液氨出口管(21)穿过干湿联合塔(1)的侧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冷单元包括干冷管束(7),所述干冷管束(7)连接于干湿联合塔(1)的内壁,所述干冷管束(7)设置于湿冷单元的上方,所述干冷管束(7)与气氨进口管(16)连接,所述干湿联合塔(1)的内壁还连接有风冷风机(8),所述风冷风机(8)靠近干冷管束(7)设置,所述风冷风机(8)设置于干冷管束(7)的上方,所述干冷管束(7)通过风冷气氨出口管(18)与湿冷单元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冷单元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于干湿联合塔(1)内壁的湿冷风机(6)、收水器(5)和湿冷管箱(3),所述湿冷风机(6)设置于干冷管束(7)的下方,所述湿冷管箱(3)通过风冷气氨出口管(18)与干冷管束(7)连接,所述湿冷管箱(3)通过湿冷液氨出口管(19)与液氨出口管(21)连接,喷淋单元设置于收水器(5)和湿冷管箱(3)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单元包括喷淋水池(31),所述喷淋水池(31)设置于干湿联合塔(1)的下方,所述喷淋水池(31)的侧壁通过喷淋水泵入口管(13)连接有喷淋水泵(9),所述喷淋水泵(9)的出口端连接有喷淋水泵出口管(14),所述喷淋水泵出口管(14)的管身穿过干湿联合塔(1)的侧壁,所述喷淋水泵出口管(14)设置于干湿联合塔(1)内部的管身设置于收水器(5)和湿冷管箱(3)之间,所述喷淋水泵出口管(14)设置于干湿联合塔(1)内部的管身沿其长度方向连接有若干喷头(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水池(31)的侧壁连接有溢流管(11),所述溢流管(11)靠近喷淋水池(31)的顶部设置,所述喷淋水池(31)的侧壁还连接有补水管(10)和排污管(12),所述排污管(12)靠近喷淋水池(31)的底部设置,所述喷淋水泵出口管(14)的管身连接有喷淋水排污管(15),所述喷淋水排污管(15)设置于干湿联合塔(1)的外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湿联合塔(1)相对的侧壁均连接有百叶窗(2),两个所述百叶窗(2)均设置于湿冷管箱(3)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氨进口管(16)和液氨出口管(21)的管身分别连接有气氨止逆阀(17)和液氨止逆阀(20)。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冷管束(7)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风冷不凝气排放管(26)和第二风冷不凝气排放管(27),所述第一风冷不凝气排放管(26)和第二风冷不凝气排放管(27)均穿过干湿联合塔(1)的侧壁,所述干冷管束(7)的两端还连接有第一气氨放空管(28)和第二气氨放空管(29),所述第一气氨放空管(28)和第二气氨放空管(29)均穿过干湿联合塔(1)的侧壁。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冷管箱(3)相对的两侧壁均连接有第一湿冷液氨排污管(22)和第二湿冷液氨排污管(23),所述第一湿冷液氨排污管(22)和第二湿冷液氨排污管(23)均穿过干湿联合塔(1)的侧壁,所述湿冷管箱(3)相对的侧壁还连接有第一液氨不凝气排放管(24)和第二液氨不凝气排放管(25),所述第一液氨不凝气排放管(24)和第二液氨不凝气排放管(25)均穿过干湿联合塔(1)的侧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放空管(32)和第二放空管(33),第一湿冷液氨排污管(22)、第一液氨不凝气排放管(24)、第一风冷不凝气排放管(26)、第一气氨放空管(28)位于干湿联合塔(1)外部的端部均与第一放空管(32)连接,第二湿冷液氨排污管(23)、第二液氨不凝气排放管(25)、第二风冷不凝气排放管(27)、第二气氨放空管(29)位于干湿联合塔(1)外部的端部均与第二放空管(33)连接,所述第一放空管(32)和第二放空管(33)的端部连接有放空总管(3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的气氨冷却系统,包括干湿联合塔,干湿联合塔的内部连接有干冷单元,干冷单元连接有湿冷单元,湿冷单元连接于干湿联合塔的内壁,干冷单元设置于湿冷单元的上方,干冷单元连接有气氨进口管,气氨进口管穿过干湿联合塔的侧壁,湿冷单元连接有液氨出口管,液氨出口管穿过干湿联合塔的侧壁;还包括喷淋单元,喷淋单元穿过干湿联合塔的侧壁并设置于湿冷单元内。本技术利用风冷和湿冷相结合的方式对气氨进行降温,大大节约了用水量,降低了用水成本,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毅,李小强,曹文孝,刘江,陈海全,卢军,方占华,张宗飞,李振浦,张利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龙华集团煤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1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75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