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缆器技术领域,具体为船用旋转导缆器。
背景技术:
旋转导缆器是导缆器中的一种,主要用于船上使用。
现有的旋转导缆器在使用时,需要将缆绳穿过导缆器,在收缆绳时,现有的旋转导缆器无减速结构,无法防止缆绳回走,且现有的旋转导缆器在用于船锚缆绳使用时,由于船锚缆绳常浸于海水中,海水具有腐蚀性,带有海水的缆绳在导缆器上滚动时,会将海水带到导缆器的导辊上,无法自动清理导辊,因此亟需设计船用旋转导缆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船用旋转导缆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无减速结构,无法防止缆绳回走,无法自动清理导辊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船用旋转导缆器,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前端外表面焊接有导缆盒,所述导缆盒的内侧通过设有第一导辊与第二导辊,且第二导辊设置于第一导辊的后端,所述第一导辊的前端外表面设有刮板,所述固定架的后端焊接有线筒,所述线筒的内侧设有限位块,所述导缆盒的下表面焊接有加强板,所述导缆盒的下表面穿透开设有通槽,所述线筒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套筒,所述限位杆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有杠杆,所述杠杆的外表面穿透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两端皆焊接有支撑桩。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辊的两端皆通过转轴与导缆盒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辊的两端皆通过转轴与导缆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辊与第二导辊呈“井”字形排布。
优选的,所述刮板通过螺丝与导缆盒的前端外表面连接固定,所述刮板的后端与第一导辊抵触。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两端皆通过转轴与线筒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块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限位块呈对立排布。
优选的,所述支撑桩的底端与线筒的上表面焊接固定,所述杠杆通过连接轴与支撑桩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顶端穿透线筒的外表面,所述限位杆与套筒组成伸缩结构,所述套筒的外表面与线筒的内表面焊接固定,所述限位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限位杆底端与卡槽吻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船用旋转导缆器具有缆绳减速结构,能够防止缆绳回走,便于关闭缆绳防回走结构,便于清洁导辊;
(1)设置有限位块、卡槽与限位杆,通过在线筒内通过转轴连接有限位块,使缆绳穿过两组限位块之间后,从导缆盒向线筒的方向移动时,由于拉动缆绳的力与限位块的转动方向相同,限位块不会卡到缆绳,而当缆绳回走时,会带动限位块逆时针转动卡住缆绳,同时限位杆与卡槽插合,即可对限位块进行固定,进而达到具有缆绳减速结构,能够防止缆绳回走的效果;
(2)设置有支撑桩、杠杆与连接轴,通过在线筒的上表面焊接有支撑桩,并通过连接轴将杠杆与支撑桩转动连接,通过转轴将杠杆的右侧与限位杆的顶端转动连接,使杠杆按压左侧能够带动限位杆上升,解除对卡槽的限位,即可关闭缆绳防回走结构;
(3)设置有刮板与通槽,通过在导缆盒的前端固定有刮板,并将刮板与第一导辊抵触,使第一导辊在转动时,刮板能够将第一导辊上的海水刮下,再通过通槽流出,进而达到便于清洁导辊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固定架;2、线筒;3、导缆盒;4、加强板;5、第一导辊;6、第二导辊;7、刮板;8、限位块;9、通槽;10、支撑桩;11、杠杆;12、卡槽;13、套筒;14、限位杆;15、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船用旋转导缆器,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的前端外表面焊接有导缆盒3,导缆盒3的内侧通过设有第一导辊5与第二导辊6,且第二导辊6设置于第一导辊5的后端,第一导辊5的两端皆通过转轴与导缆盒3转动连接,第二导辊6的两端皆通过转轴与导缆盒3转动连接,第一导辊5与第二导辊6呈“井”字形排布,通过“井”字排布的第一导辊5与第二导辊6,使缆绳能够在第一导辊5与第二导辊6内向任意方向拉动。
第一导辊5的前端外表面设有刮板7,刮板7通过螺丝与导缆盒3的前端外表面连接固定,刮板7的后端与第一导辊5抵触,刮板7的数量为四组,两组刮板7与第一导辊5外表面抵触,另两组刮板7与第二导辊6抵触,使第一导辊5与第二导辊6转动时,刮板7能够将第一导辊5与第二导辊6上的水刮下。
固定架1的后端焊接有线筒2,线筒2的内侧设有限位块8,限位块8的两端皆通过转轴与线筒2的内壁转动连接,限位块8的数量为两组,两组限位块8呈对立排布,通过两组限位块8对立排布,使缆绳从导缆盒3向线筒2的方向移动时,由于拉动缆绳的力与限位块8的转动方向相同,限位块8不会卡到缆绳,而当缆绳反方向拉动时,会带动限位块8逆时针转动卡住缆绳。
导缆盒3的下表面焊接有加强板4,导缆盒3的下表面穿透开设有通槽9,线筒2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杆14,限位杆14的顶端穿透线筒2的外表面,限位杆14与套筒13组成伸缩结构,套筒13的外表面与线筒2的内表面焊接固定,限位块8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12,限位杆14底端与卡槽12吻合,筒限位杆14与卡槽12卡合,能够使限位块8限位固定。
限位杆14的外表面套设有套筒13,限位杆14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有杠杆11,杠杆11的外表面穿透设置有连接轴15,连接轴15的两端皆焊接有支撑桩10,支撑桩10的底端与线筒2的上表面焊接固定,杠杆11通过连接轴15与支撑桩10转动连接,通过连接轴15将杠杆11与支撑桩10转动连接,使杠杆11能够通过转动来翘起限位杆14。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螺栓将固定架1固定在夹板上,将缆绳穿过线筒2,再穿过第一导辊5与第二导辊6之间,通过“井”字排布的第一导辊5与第二导辊6,使缆绳能够在第一导辊5与第二导辊6内向任意方向拉动;
当缆绳在第一导辊5与第二导辊6内拉动时,能够带动第一导辊5或第二导辊6转动,使第一导辊5或第二导辊6在转动时,刮板7能够将第一导辊5或第二导辊6上的海水刮下,再通过通槽9流出;
当缆绳从导缆盒3向线筒2的方向移动时,由于拉动缆绳的力与限位块8的转动方向相同,限位块8不会卡到缆绳,而当缆绳反方向拉动时,会带动限位块8逆时针转动卡住缆绳,同时限位块8转动时,能够带动卡槽12转动至限位杆14底端,使限位杆14与卡槽12插合,即可对限位块8进行固定,防止缆绳回走;
需要解除对缆绳的减速时,只需按压杠杆11的左侧,使杠杆11撬动限位杆14上升,解除对卡槽12的限位,即可关闭缆绳防回走结构,较为实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1.船用旋转导缆器,包括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的前端外表面焊接有导缆盒(3),所述导缆盒(3)的内侧通过设有第一导辊(5)与第二导辊(6),且第二导辊(6)设置于第一导辊(5)的后端,所述第一导辊(5)的前端外表面设有刮板(7),所述固定架(1)的后端焊接有线筒(2),所述线筒(2)的内侧设有限位块(8),所述导缆盒(3)的下表面焊接有加强板(4),所述导缆盒(3)的下表面穿透开设有通槽(9),所述线筒(2)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杆(14),所述限位杆(14)的外表面套设有套筒(13),所述限位杆(14)的顶端通过转轴连接有杠杆(11),所述杠杆(11)的外表面穿透设置有连接轴(15),所述连接轴(15)的两端皆焊接有支撑桩(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旋转导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辊(5)的两端皆通过转轴与导缆盒(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导辊(6)的两端皆通过转轴与导缆盒(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辊(5)与第二导辊(6)呈“井”字形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旋转导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7)通过螺丝与导缆盒(3)的前端外表面连接固定,所述刮板(7)的后端与第一导辊(5)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旋转导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8)的两端皆通过转轴与线筒(2)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块(8)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限位块(8)呈对立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旋转导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桩(10)的底端与线筒(2)的上表面焊接固定,所述杠杆(11)通过连接轴(15)与支撑桩(10)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旋转导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4)的顶端穿透线筒(2)的外表面,所述限位杆(14)与套筒(13)组成伸缩结构,所述套筒(13)的外表面与线筒(2)的内表面焊接固定,所述限位块(8)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12),所述限位杆(14)底端与卡槽(12)吻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