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人机的防撞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3-05  28


本技术属于无人机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的防撞结构。


背景技术:

1、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2、目前,公告号为:cn212473898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防撞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无人机本体底端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设有弧形支撑杆,四个弧形支撑杆的一端分别与上固定环外壁的四个边侧固定连接,上固定环的顶部等距离分别固定设有多个第一弹簧,多个第一弹簧的一端均与下固定环的顶部固定连接,上固定环的外壁等距离固定设有四个平衡杆,本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防撞装置,通过在无人机本体四个机翼的底端安装弧形支撑杆,弧形支撑杆底部交汇处安装上固定环,通过上固定环与下固定环直接的弹簧缓冲,且上固定环外壁的平衡杆的一端安装连杆组和弹簧机构的缓冲,使得无人机下落受到重击时减小摔毁的机率,从而达到保护无人机本体的安全。

3、在该无人机防撞装置具备无人机下落受到重击时减小摔毁机率的有益效果,但在该防撞装置的使用中,防撞环在与物体进行撞击时,会产生变形,而变形后的防撞环将于无人机的桨叶接触,从而造成无人机桨叶的损坏,并且在无人机的降落中,底座与地面的反复接触中,将造成底座的磨损,无法对底座进行单独的拆卸更换,降低了使用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的防撞结构,其优点增加防撞效果,减少无人机撞击的损坏程度,且便于更换磨损后的底座,增加灵活性,的功能。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防撞结构,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包括支杆、壳体、桨叶和侧杆,所述桨叶的表面套接有防护环,所述防护环的一侧设有防撞块,所述防护环与防撞块之间相互固定安装有伸缩杆一,所述伸缩杆一的表面套接有弹簧一,所述防护环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卡杆,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配合卡杆卡接使用的卡槽二,所述侧杆并位于无人机本体的两侧,所述侧杆底部的两端均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杆体二,所述杆体二的表面套接有贯穿至侧杆内部的杆体一,所述侧杆的两端均设有贯穿侧杆至杆体一内部的插杆。

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无人机进行使用时,当飞行在空中出现碰撞时,防撞块优先与物体接触,并通过伸缩杆一与弹簧一将该撞击力缓冲,通过该设置避免防护环直接与物体接触,而导致防护环变形后挤压桨叶,造成桨叶的损坏,从而增加无人机本体的维修成本,同时通过卡槽一与卡槽二可将防护环宇卡杆进行拆卸,增加该无人机本体的使用灵活性,在底板长期使用下,与地面接触出现磨损,而造成无人机本体在地面的倾斜时,可通过拉动插杆,使得插杆脱离插槽内部,随后将杆体一从插入槽内取出,得以将杆体一、杆体二和底板进行更换,同时在杆体一和杆体二的使用中,便于在无人机本体降落时,能够对地面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通过插杆与插槽的设置将便于增加该无人机本体的使用灵活性,便于对损坏的部分进行单独更换拆卸,同时也保障在杆体一和杆体二的长期使用下,防冲击力效果减少时,能够得到及时更换。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杆的两端分别与无人机本体和壳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桨叶与壳体相互转动连接。

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桨叶配合无人机本体进行使用。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撞块的内侧和防护环的表面均开设有配合伸缩杆体安装使用的安装槽,所述防撞块为柔软橡胶材质。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槽配合伸缩杆一进行安装容纳使用,柔软橡胶材质保障防撞块的防撞性。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杆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合防护环两端卡接使用的卡槽一。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槽一配合防护环进行卡接使用。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杆体一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杆体二顶部固定连接的伸缩杆二,所述伸缩杆二的表面套接有弹簧二。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伸缩杆二与弹簧二的配合,便于配合杆体一和杆体二之间进行收缩伸展。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杆底部的两端均开设有配合杆体一贯穿使用的插入槽。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入槽配合杆体一贯穿侧杆使用。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与侧杆内部固定连接的弹簧三。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簧三配合插杆进行移动收缩使用。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杆体一的内部开设有配合插杆插接使用的插槽。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槽配合插杆进行插接使用。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在对无人机进行使用时,当飞行在空中出现碰撞时,防撞块优先与物体接触,并通过伸缩杆一与弹簧一将该撞击力缓冲,通过该设置避免防护环直接与物体接触,而导致防护环变形后挤压桨叶,造成桨叶的损坏,从而增加无人机本体的维修成本,同时通过卡槽一与卡槽二可将防护环宇卡杆进行拆卸,增加该无人机本体的使用灵活性;

20、2、本实用新型在底板长期使用下,与地面接触出现磨损,而造成无人机本体在地面的倾斜时,可通过拉动插杆,使得插杆脱离插槽内部,随后将杆体一从插入槽内取出,得以将杆体一、杆体二和底板进行更换,同时在杆体一和杆体二的使用中,便于在无人机本体降落时,能够对地面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通过插杆与插槽的设置将便于增加该无人机本体的使用灵活性,便于对损坏的部分进行单独更换拆卸,同时也保障在杆体一和杆体二的长期使用下,防冲击力效果减少时,能够得到及时更换。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防撞结构,包括无人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1)包括支杆(2)、壳体(3)、桨叶(4)和侧杆(14),所述桨叶(4)的表面套接有防护环(9),所述防护环(9)的一侧设有防撞块(10),所述防护环(9)与防撞块(10)之间相互固定安装有伸缩杆一(12),所述伸缩杆一(12)的表面套接有弹簧一(11),所述防护环(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卡杆(7),所述壳体(3)的一侧开设有配合卡杆(7)卡接使用的卡槽二(8),所述侧杆(14)并位于无人机本体(1)的两侧,所述侧杆(14)底部的两端均设有底板(17),所述底板(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杆体二(16),所述杆体二(16)的表面套接有贯穿至侧杆(14)内部的杆体一(15),所述侧杆(14)的两端均设有贯穿侧杆(14)至杆体一(15)内部的插杆(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2)的两端分别与无人机本体(1)和壳体(3)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桨叶(4)与壳体(3)相互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块(10)的内侧和防护环(9)的表面均开设有配合伸缩杆体安装使用的安装槽(5),所述防撞块(10)为柔软橡胶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2)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合防护环(9)两端卡接使用的卡槽一(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一(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杆体二(16)顶部固定连接的伸缩杆二(19),所述伸缩杆二(19)的表面套接有弹簧二(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杆(14)底部的两端均开设有配合杆体一(15)贯穿使用的插入槽(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20)的表面固定套接有与侧杆(14)内部固定连接的弹簧三(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机的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一(15)的内部开设有配合插杆(20)插接使用的插槽(2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防撞结构,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包括支杆、壳体、桨叶和侧杆,所述桨叶的表面套接有防护环,所述防护环的一侧设有防撞块,所述防护环与防撞块之间相互固定安装有伸缩杆一,所述伸缩杆一的表面套接有弹簧一,所述防护环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卡杆,在对无人机进行使用时,当飞行在空中出现碰撞时,防撞块优先与物体接触,并通过伸缩杆一与弹簧一将该撞击力缓冲,通过该设置避免防护环直接与物体接触,而导致防护环变形后挤压桨叶,造成桨叶的损坏,从而增加无人机本体的维修成本,同时通过卡槽一与卡槽二可将防护环宇卡杆进行拆卸,增加该无人机本体的使用灵活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华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7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73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