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两用汽车座椅热管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3-04  32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座椅加热和制冷的冷暖两用汽车座椅热管理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座椅也不再单单满足于安全件的安全要求,开始朝着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解决座椅取暖和制冷成为满足更高使用舒适度的要求。热管理模块已经在家用空调、汽车空调、汽车新能源电池加热等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如何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较好的实现冷暖输出控制,并满足能耗和可靠性要求,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新能源汽车的座椅进行取暖和制冷,并且结构紧凑、能耗低、运行可靠的冷暖两用汽车座椅热管理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冷暖两用汽车座椅热管理结构包括有连接在控制电路中的一个tec片(半导体制冷器),tec片的上、下两侧分别为发热侧和制冷侧,控制电路能够对发热侧和制冷侧进行切换;tec片的上、下两侧分别安装对应的上散热器和下散热器,上散热器和下散热器分别位于上风室和下风室中,上风室和下风室的前端的进风口处设置一个风扇,风扇的出风口被分隔为两部分,分别连通上风室和下风室;上风室后端的出风口经过上风管通往汽车座热底面,下风室后端的出风口经过下风管通往汽车座椅外部。

3、进一步的,所述上风室和下风室前端各通过一个锥口形的风道口与风扇的出风口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上散热器和下散热器分别粘贴于tec片的上、下两侧,再分别穿过上、下风室上的窗口进入上、下风室内。

5、进一步的,所述上风管的出口端通过直角弯折的风管接口与汽车座垫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汽车座垫底部与风管接口连接的部分具有透气网格。

7、进一步的,所述上、下散热器为铝散热器。

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体现在:1、利用tec两侧的发热和制冷作为暖风和冷风的来源,可以通过电路方便地控制其座椅侧在热风取暖或冷风制冷状态切换,以适应不同季节的使用要求;2、上、下风道共用一个风扇风源,不仅整体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性高、空间占用小,并且有效地降低了能耗和制造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冷暖两用汽车座椅热管理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有连接在控制电路中的一个tec片(1),tec片的上、下两侧分别为发热侧和制冷侧;tec片的上、下两侧分别安装对应的上散热器(2)和下散热器(3),上散热器和下散热器分别位于上风室(4)和下风室(5)中,上风室(4)和下风室(5)的前端的进风口处设置一个风扇(6),风扇的出风口被分隔为两部分,分别连通上风室(4)和下风室(5);上风室(4)后端的出风口经过上风管(7)通往汽车座垫(8)底面,下风室(5)后端的出风口经过下风管(9)通往汽车座椅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两用汽车座椅热管理结构,其特征是:上风室(4)和下风室(5)前端各通过一个锥口形的风道口(10)与风扇(6)的出风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两用汽车座椅热管理结构,其特征是:上散热器(2)和下散热器(3)分别粘贴于tec片(1)的上、下两侧面,再分别穿过上、下风室(4、5)上的窗口进入上、下风室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两用汽车座椅热管理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风管(7)的出口端通过直角弯折的风管接口(11)与汽车座垫(8)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暖两用汽车座椅热管理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汽车座垫(8)底部与风管接口(11)连接的部分具有透气网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两用汽车座椅热管理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下散热器(2、3)为铝散热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座椅加热和制冷的冷暖两用汽车座椅热管理结构。该冷暖两用汽车座椅热管理结构包括有连接在控制电路中的一个TEC片,TEC片的上、下两侧分别为发热侧和制冷侧;TEC片的上、下两侧分别安装上散热器和下散热器,上散热器和下散热器分别位于上风室和下风室中,上风室和下风室的前端的进风口处设置一个风扇;上风室后端的出风口经过上风管通往汽车座热底面,下风室后端的出风口经过下风管通往汽车座椅外部。本技术能够对新能源汽车的座椅进行取暖和制冷,并且结构紧凑、能耗低、运行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苏俊,郑进军,吴帆,卜欢,孙后伟,唐宇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智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7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72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