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光动力疗法的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2-28  25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光动力疗法的治疗装置,主要应用于医疗美容或者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1、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项技术。其作用基础是光动力效应,首先用光敏物质来标示目标组织细胞,随后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光敏剂被激活,激发态的光敏剂又把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氧,生成活性很强的单态氧,在标示位置产生光敏效应,进而导致细胞受损乃至死亡。

2、临床医学采用光动力治疗胃癌,利用光纤将光通过食道导入体内,光纤发光端一般设计成弥散球或弥散棒形式的光散射体,光就可以充盈整个胃部。但目前这类导光散射体存在光能损失大、散射体接触温度高、无法实现定向传光效果等问题,理论上通过在光纤前增加一匀光片或者微透镜阵列,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通过实验测试证实,匀光片或者微透镜阵列对入射光的角度要求严格,不能实现在较大角度范围内的能量均匀。

3、公开号cn 104407419 b中提出一种柱状光纤弥散器及其制作方法,光纤包含一玻璃管,在玻璃管一端套装胶管,且玻璃管的管腔靠近胶管的一端塞有一反光体,一弥散纤芯一端插至玻璃管内,另一端与反光体接近。

4、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弥散体有一部分未被吸收的光,在反光体与弥散纤芯之间形成较高的温度,会引起人体极大不适,且整个弥散体通体发光,无法实现特定方向的传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光动力疗法的治疗装置,增加了光纤输出发散角度,改善了光纤输出的能量分布。

2、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光动力疗法的治疗装置,包括连接光源的光纤,设置于光纤一端的护套,光纤设置护套的一端具有纵向截面向光纤中心轴线渐缩的末端部。

3、本申请除上述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外,还在如下方面做出改进: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纤的末端部为锥形针状结构,所述末端部的侧面为弧面。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末端部锥形夹角为1°~45°。

6、光纤的末端部纤芯采用拉制或者研磨成尖锥型,要求顶端有一定的尖度,不留平顶,且末端部的侧面为变曲率面。

7、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纤的末端部的弧面的切线与水平轴线之间的夹角为渐变夹角。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护套为硬质透明护套,光纤的锥形针状结构的末端部分插入硬质透明护套,硬质透明护套至少包围光纤的锥形针状结构的末端部,也可向远离末端部的一侧延伸。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护套的封闭的端面向护套内部凹陷,形成由内凹面构成的类非球面透镜结构。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硬质透明护套为医用橡胶套或玻璃套。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硬质透明护套与光纤之间的连接采用螺纹连接,或通过胶粘结。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纤为石英光纤,玻璃光纤或者塑料光纤。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1、本申请中光纤的末端部采用锥形针状结构,锥面设计不满足全反射条件,光从锥面透射,锥面曲率越大,透射越厉害,将锥面设计变曲率面,使光纤输出类高斯型能量分布转变成平顶型能量分布。采用此结构设计光损耗小,发光体发热少,温升变化量小,解决了现有设计由于弥散体部分未被吸收的光,导致的反光体与弥散纤芯之间温度较高的问题。

15、2、本申请中光纤的锥形针状结构末端部的锥形夹角设计为可变夹角,锥形夹角设计在1°~ 45°范围内,通过改变尖锥角,实现不同发散的定向匀光,解决了现有设计中弥散体通体发光,无法通过形状和大小改变光的传输方向的问题。

16、3、本申请中光纤末端部的锥形针状结构与护套端部的类非球面透镜进行组合设计,将中心光能量均匀分散到边缘,使得光纤发出的光更加均匀。上述结构设计在未增加光学元件(匀光片或微透镜)的情况下,实现光纤输出在较大角度范围内的能量均匀分布。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光动力疗法的治疗装置,包括连接光源的光纤(1),设置于光纤(1)一端的护套(2),其特征在于,光纤(1)设置护套(2)的一端具有纵向截面向光纤(1)中心轴线渐缩的末端部(11);所述光纤(1)的末端部(11)为锥形针状结构;所述末端部(11)的侧面为弧面;所述末端部(11)的锥形夹角范围为1°~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动力疗法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光纤(1)的末端部(11)的弧面的切线与水平轴线之间的夹角为渐变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动力疗法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套(2)为硬质透明护套,光纤(1)的锥形针状结构的末端部(11)插入硬质透明护套,硬质透明护套至少包围光纤(1)的锥形针状结构的末端部(1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光动力疗法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2)的封闭的端面向护套(2)内部凹陷,形成由内凹面(21)构成的类非球面透镜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光动力疗法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透明护套为医用橡胶套或玻璃套。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光动力疗法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硬质透明护套与光纤(1)之间的连接采用螺纹连接,或通过胶粘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光动力疗法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1)为石英光纤,玻璃光纤或塑料光纤。


技术总结
本技术一种用于光动力疗法的治疗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连接光源的光纤,设置于光纤一端的护套,光纤设置护套的一端具有纵向截面向光纤中心轴线渐缩的末端部。光纤的末端部为锥形针状结构,末端部的侧面为弧面,光纤的末端部的弧面的切线与水平轴线之间的夹角为渐变夹角。光纤的锥形针状结构的末端部插入硬质透明护套,硬质透明护套至少包围光纤的锥形针状结构的末端部。护套的封闭的端面向护套内部凹陷,形成由内凹面构成的类非球面透镜结构。本技术用于光动力疗法的治疗装置通过锥形针状结构设计和锥角的改变,增加了光纤输出发散角度,改善了光纤输出的能量分布,具有光损耗小,发光体发热小,温升小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于祥升,严冬,韩学坤,李硕,苗彩霞,贾向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镭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2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7052.html

最新回复(0)